三國毒士一張嘴使支離破碎的東漢更加混亂,更使曹操失子折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賈詡,甘肅武威人。

由於地域偏僻的限制,一直到青年時期,都沒有得到過命運的青睞,賈詡內心中對於機會的渴望會是多麼的強烈我們不得而知。

直到遇到伯樂閻忠,留給賈詡五個字:「有良、平之奇」(《三國志 魏書 賈詡傳》)。

閻忠敢把賈詡與漢朝的開國謀臣張良、陳平相提並論,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這個閻忠是否靠譜吧。

閻忠是東漢末期車騎大將軍皇甫嵩的謀臣。

當皇甫嵩剿滅了黃巾起義的主力之後,閻忠給出的下一步行動方案就是要皇甫嵩利用手中的兵權和威望剿滅在朝中得勢的十常侍宦官,一舉結束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面。

如果皇甫嵩能夠聽從閻忠的計謀,則東漢的歷史將會得以延續。

可惜皇甫嵩沒有聽取閻忠的計謀,閻忠一氣之下離開了皇甫嵩,在去往涼州的路上剛好碰到了賈詡,也許冥冥之中,早就註定了掌握歷史發展脈絡的兩位高手,在荒涼的武威,完成了歷史性的會面,以及對於歷史發展脈搏機會把控的接力棒。

從此,賈詡走上了仕途之路,舉孝廉、拜議郎。

在看似順風順水的仕途路徑上,賈詡卻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以生病為託辭辭官回家,原因就是東漢末期的黨錮之亂。

宦官當權,對於最大的政治對手士大夫進行清算,以「黨人」的罪名禁錮、誅殺士人,很多具有政治抱負的年輕人終生不得入仕。

賈詡看清楚了這個局面,所以以生病為由,以退為進的等待第二個機會。

第二個機會來的並不算晚。

賈詡投靠了同在涼州起家的董卓的女婿牛輔,做了牛輔的輔軍幕僚,與李傕、郭汜、張濟一起出兵曾打敗過勇不可擋的孫堅,因為展現出來強大的水準,被董卓提升為平津校尉、討虜校尉,升級為董卓集團的重要謀士。

這時候的賈詡42歲,人到中年。

不過,命運真的好像在和賈詡做對,你要穩定命運偏偏給的是動盪。

後面的事情反轉的好快,董卓被王允、呂布誅殺,牛輔被手下胡人斬首。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在向王允求降被拒後,準備解散部隊逃回涼州。

這時候賈詡對四人說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

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和亂武。

因為賈詡深受董卓器重,所以李傕、郭汜等人也是對賈詡言聽計從的。

憑藉著盡誅涼州人的謠言,李傕、郭汜重新聚集起十萬涼州兵,一舉擊敗王允和呂布的組合。

就這樣,賈詡依靠自己的智謀,得到了第三個機會,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而此時的賈詡,內心還是有很大的掙扎和愧疚的。

自己的志向是報效國家,可為了自保,親手摧毀了大漢王朝,成為了千夫所指文和亂武的始作俑者。

當然,賈詡清楚的知道李傕和郭汜,絕對不是能夠奉國家以征天下的王者。

李傕要給立下大功的賈詡封侯,賈詡講: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李傕又要封賈詡為尚書僕射(相當於中組部副部長),賈詡一樣不要,最後只接受了尚書之職。

這裡面除了賈詡覺得所託非人之外,還有一點也是有所考慮的,就是當時的李傕自己還只是揚武將軍,如果賈詡得意到忘形了,當了尚書僕射,那麼李傕會怎樣想和怎樣做呢?功高震主可是大忌呀。

賈母去世,賈詡再次辭官不做。

我們不得不佩服作為三國時期第一謀臣的賈詡的政治嗅覺,每一次都能夠準確的分析和預判出大勢,而提前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在該離開政治漩渦的時刻,全身而退。

很快,李傕和郭汜發生了嚴重的內訌,結局就是分崩離析,兩敗俱傷。

賈詡為避戰亂,就近投靠了段煨。

段煨畏忌賈詡的名頭,怕賈詡會搶他的兵權,善於識人的賈詡自然看的很清楚,所以很快就轉投了張濟的侄子張繡。

賈詡臨行前,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

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

"而段煨和張繡的行動,再次驗證了賈詡的分析能力。

公元198年,已經年過50的賈詡用計,讓張繡和劉表前後夾擊,擊退了曹操的進攻。

公元199年,袁紹和曹操都來招降張繡,還是賈詡的決策,張繡投降了曹操。

賈詡選擇曹操的原因有三: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

投降曹操,為賈詡帶來了人生的第四次機會,也是最正確的一次機會。

在這裡需要聲明一點:所謂在宛城曹操私納張繡嬸母鄒氏,造成張繡反目折了大將典韋、長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的拙劣事件,在歷史上是沒有記載的。

所以很多後人所講的賈詡因為懼怕曹操的清算,所以做事小心翼翼,非常之低調是沒有史實作為支撐的。

羅先生在《三國演義》中之所以這樣寫,是其尊劉抑曹的典型表現。

52歲的賈詡,終於走上了正確的仕途之路。

在曹操帳下,因為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許攸等超級謀士所組成的智囊團,為人謹慎的賈詡基本上只會在關鍵的時刻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這是在青少年時期長期的內斂所帶來的一種習慣。

賈詡所擔憂的主要是文和亂武所帶來的動盪和世人的評說,還有就是不是作為曹操初創團隊的一份子,如果平時過於變現的話,難免會招來其他謀臣的羨慕、嫉妒、恨吧。

賈詡在曹操處,一生只出過四計:

1、200年的官渡之戰。

曹操兵力處於劣勢,軍糧又岌岌可危,曹操一籌莫展之時,賈詡分析曹操之所以打不過袁紹,是由於曹操用兵過於周全,不敢冒險。

只有抓住機會,才能速生。

曹操終於下定決心,偷襲了袁紹的儲備糧倉烏巢,從而一舉戰敗袁紹,平定了北方。

2、208年的赤壁之戰。

賈詡曾力勸曹操應該先安撫百姓,獲取民心支持後,再等待時機。

曹操這次沒有聽從賈詡的勸阻,結果慘敗於東吳周瑜。

赤壁之戰曹操慘敗後,痛哭郭嘉,其實更應該記得賈詡的勸告。

三國第一謀臣,嗅覺和計謀缺一不可。

3、211年渭南之戰。

賈詡巧用離間計,寫書造成馬超和韓遂之間的矛盾,使其產生了內訌,曹操平定了渭南的叛亂。

4、217年立嗣難題。

曹操在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之間,表現的舉棋不定。

這裡對於曹操實際的心理活動,我們暫且不做評論,這個我們會在以後的回目裡面詳細的進行剖析。

今天我們來說說賈詡的判斷。

賈詡選擇了綜合能力更優的曹丕作為支持者,毋庸置疑,在歷朝歷代面對立嗣問題上,大臣們是必須進行一番站隊的。

對的一方,會得到巨大的風險紅利,而失敗的一方結局一般不會太好,例如楊修。

所以當曹操詢問賈詡對於立嗣問題的意見時,賈詡不肯回答。

曹操追問,賈詡說自己在想袁紹、劉表立嗣失敗的例子。

這個大招一出,曹丕就成為了歷史上的魏文帝。

220年,曹丕登基稱帝。

立下頭功的賈詡,被封為太尉(相當於軍委主席)。

223年曹丕問計已經77歲高齡的賈詡,究竟應該先攻打東吳還是先打西蜀?賈詡的建議是要先治理好國家,再考慮討伐的事情。

結果曹丕和曹操一樣,沒有聽取賈詡的意見,結果無功而返。

同年,賈詡病逝。

多年後賈詡、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曹丕廟。

對於一個毫無背景、半路投靠曹魏的草根來講,一路坎坷艱辛,最終位列三公太尉之職。

除了大器晚成之外,還要讚許賈詡的一點是長壽,這一點上跟東吳的丁奉都屬於三國時期長壽的代表人物了,一定有其獨特的養生之道。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賈詡對於後代的教育,也是讓人稱道的。

這些由於篇幅所限,對於三國的長壽和於子女教育的典型事例,我們暫且不表啦。

賈詡應該是三國最厲害的謀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賈詡

人物簡介:賈詡(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曹魏著名謀士、重臣)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

37度2漫畫:宛城之戰前傳之「李郭之亂」

賈詡乃三國第一謀士,一生曾經輔助過好幾個主,到最後還能全身而退,位列三公,也是三國里活得最長的謀士77歲。不說別的,輔助過多個不同勢力的主,還能重用加保,住,全,家,就已經夠nb了。所以在講宛城...

三國里舉世皆輸,唯此人獨贏

三國這段歷史絕對是民間百姓最為喜聞樂見的一段歷史。有長篇巨著《三國演義》珠玉在前,加上各種各樣評書的推波助瀾,使得「白面奸臣」曹操、「神機妙算」諸葛亮、「仁義無雙」劉玄德等人物形象已經定格在了民...

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冷酷無比,極端務實

東漢末至三國時期,謀士賈詡以「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在一眾謀士之中出類拔萃。賈詡給人一種「冷冷」的印象。1、賈詡的「冷靜」。早年,賈詡登上政壇。只是,籍籍無名。干 了一段時間,賈詡因病辭官返鄉,在...

三國時的「毒士」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