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舉世皆輸,唯此人獨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這段歷史絕對是民間百姓最為喜聞樂見的一段歷史。

有長篇巨著《三國演義》珠玉在前,加上各種各樣評書的推波助瀾,使得「白面奸臣」曹操、「神機妙算」諸葛亮、「仁義無雙」劉玄德等人物形象已經定格在了民間許多百姓的腦海中。


作為一貫讀正史的筆者來說,肯定儘量從有客觀史實記載的角度來寫文。

當然,即使從正史角度來看,三國這段歷史也足夠的精彩,造物主彷佛已經對東漢後期壓抑沉悶的歷史非常不耐煩,一股腦兒的把英雄人物往東漢末年丟。


所以才成就了三國時期一個又一個智慧碰撞的瞬間、一場又一場經典對決的戰役,文韜武略的曹孟德、萬夫莫敵的呂布、大器晚成的劉玄德、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算無遺策的郭嘉、風雅俊秀的周瑜、高深莫測的司馬懿等人共同繪就了這幅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

不過,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卻是三國時期的一個奇人,賈詡。

我們不能簡單的用道德來評價他,他像一個在亂世中遊戲人生的人。

他追求功名,但是卻小心翼翼的保護自己;他對哪個勢力似乎都沒有真正的感情,他的選擇只從實用主義出發;他冷眼看待各方勢力的興起衰落、天下局勢的變幻沉浮;他盡情的施展自己的謀略才華,最終在天下三分、局勢穩定後,成功的退隱幕後,平穩的度過晚年歲月。

他渾身閃耀的智慧光華,穿越千載的歷史長河,依然值得現在的我們好好去品味和感悟!

▲94年版《三國演義》劇照。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

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01

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人(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公元147年出生,在文人謀士圈子裡,屬於大哥級的年齡了。

有以下數據為證:賈詡比敵對陣營的諸葛亮大三十四歲,比己方陣營的司馬懿大三十二歲。

鬼才郭嘉比他小二十三歲,有「王佐之才」之譽的荀攸比他小了十歲,這些後世知名的頂級文人精英至少在年齡層面,都要稱呼一聲賈詡老大哥或者大叔了。

出生於國家的偏遠地區,遠離文人聚集的中原之地,因此賈詡少年時的經歷在史書上鮮有記載。

只有當地的一個叫做閻忠的名士認為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將來能有一番作為。

賈詡第一次登上歷史舞台,是在他被舉孝廉做官時因病返鄉的途中,賈詡一行數十人遇到了叛亂的氐人。

這些氐人蠻橫無理、殘暴非常,將賈詡一行的錢財打劫一空後,還將他們五花大綁押回了自己的部落。

被押至氐人部落不久,賈詡讓看守他們的人找來了部落里的首領,底氣十足的說道:「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不要傷害我,我家家財何止萬貫,一定會用重金來贖我的!」

氐族首領一驚,段公的大名遠近誰人不知。

段公真名叫段熲,是從武威走出去的軍中狠人。

曾經擔任并州刺史、破羌將軍等官職,率軍與羌人作戰一百多次,殺死數萬羌人,因此段熲在邊境少數民族心目中相當具有震懾力。

權衡一番後,這位氐族首領決定賣段公一個人情,放賈詡回去,萬一惹惱了那位活閻王,那真是大禍臨頭了。

事實上,賈詡哪兒是什麼段公的外孫,這完全是他的脫身之計,就這樣,賈詡憑藉著機變和智慧轉危為安。

此時的涼州是軍閥董卓的地盤,不久賈詡便在董卓軍中任職。

「十常侍之亂」爆發後,大將軍何進為了徹底剷除宦官勢力,便外召董卓率軍入京。

董卓入主洛陽後,把持了朝政,為了便於自己更好掌控局勢,後來更將都城遷往了長安。

此後他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的行為,最終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彈,後為司徒王允聯合呂布所殺。

王允等人準備大肆清算涼州軍的舉動,讓涼州眾將領人心惶惶,準備各自逃亡。

這時候,賈詡站了出來,他對領頭的將領李傕、郭汜說道:「聽說目前長安城中掌權的大臣準備將我們涼州軍斬盡殺絕,現在各位將軍準備拋棄士卒私自逃跑,估計跑不了多遠,一個亭長那樣的小官就能把你們抓住。

我看現在不如率軍西撤,沿途收攏兵士,然後掉頭攻打長安,為太師報仇。

如果能夠幸運的取得成功,則可以用尊奉國家社稷的名義來征伐天下,如果沒有成功,那時候再逃走也不晚!」

賈詡的一席話既打出了為董卓報仇的感情牌,又將打下長安後能取得的巨大權力誘惑擺在了眾將面前。

同時,又將事情失敗後的退路都考慮好了,論勸人造反,我只服賈詡。

眾人被他一番鼓動,立馬便依計行事,結果涼州軍的彪悍善戰還真不是吹的,雖然長安城城池堅固、防守嚴密,但是在涼州軍的猛烈攻擊下,城內守軍意志開始崩潰,最終有人開啟城門放涼州軍進了長安城。

呂布等人兵敗撤走,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等被涼州軍殺害,長安城一時間腥風血雨、動盪不安。

涼州軍控制長安城後,李傕、郭汜等人自然都有了高官顯職,對於賈詡的功勞,他們自然不能忘記,因此準備封他為侯,被賈詡拒絕。

又準備任命他為尚書僕射,賈詡還是果斷拒絕:「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和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貪慕虛榮,但是這對朝廷來說也沒什麼好處?」巨大的名位面前,能有如此清醒的認識和自知之明,值得職場的人深思。

最終他接受了尚書一職,負責選拔人才等工作。

老大只有一個,可惜想做老大的人不少,李傕、郭汜等將領為了爭權奪利,很快便大打出手。

賈詡從中調停了一番之後,發現豎子不足與謀,和這幫目光短淺、利慾薰心之輩待下去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因此決定早點離開是非之地。

他的同鄉、將軍段煨率軍駐紮在華陰,賈詡是個果斷的行動派,很快前往投奔,對於他的到來,段煨表面上非常的友好和重視,但是骨子裡那種忌憚怎能逃得過賈詡這樣人精的眼睛。

誰讓你賈詡心眼多、威望高呢,亂世之中,有槍才是草頭王,萬一哪天你把我軍權奪跑了怎麼辦?好吃好喝沒問題,但是想做官,對不起,沒有。

段煨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因此呆了一段時間後,賈詡覺得沒勁,正好宛城(今河南南陽)的張繡多次來信邀請,他決定再換個老闆。

臨行前,有親近的人問他原因,賈詡又說了一番值得職場中人找工作換老闆時認真學習的話:「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

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

事實果如他所料,段煨知曉他投奔張繡之後,還假裝不舍了一番,留下了依依不捨的幾滴鱷魚的眼淚,並下令厚待賈詡的家人。

至於苦無謀主的張繡見到賈詡來投後,如久旱逢甘霖,給予了很高的禮遇和信任,也成就了賈詡更為輝煌的職業生涯。

02

賈詡到了宛城後,便建議張繡與荊州的劉表結成政治聯盟,共同抵禦實力強大的曹操。

不久後,曹操親率大軍征討張繡,正當曹操準備對張繡發動圍城攻勢時,傳來了袁紹準備引軍偷襲許都的消息。

老巢要被端了,這還了得,曹操急忙率軍撤退。

憑什麼你小子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太不把我們當回事了。

張繡、劉表聯軍迅速對其發動攻擊,一番激戰後,聯軍被曹操大軍揍了個鼻青臉腫。

急於回軍許都,曹操並沒有率軍追擊張繡,繼續北撤。

誰知不死心的張繡不顧賈詡的勸阻,依然率軍追擊,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曹操何許人也,用兵老到,他親自領軍斷後,讓張繡再一次吃了敗仗。

張繡垂頭喪氣的回到宛城後,有些不好意思的看著賈詡,看他那熊樣,賈詡就氣不打一處來,不過好歹人家是領導,不能給他臉色看。

賈詡鼓勵他道:「將軍不要泄氣,趕緊再去追,大勝就在眼前!」

張繡還要再問,賈詡只以形勢已變、速追可勝為由讓他趕快追擊,張繡不再遲疑,結果果然不出賈詡所料,這次張繡還真的打贏了。

這次張繡回來是真的服氣了,急忙追問何故,賈詡道:「將軍雖然善於用兵,但肯定不是曹公對手。

曹軍剛撤,為了安全起見,肯定是曹公親自領軍殿後,因此將軍前次失敗在意料之中。

曹軍這次前來未獲成功便匆忙撤軍,一定是後方出了變故,曹公再擊敗將軍您的攻擊後,一定會急著趕回去,安排其他將領殿後,至於其餘將領,則不如將軍遠矣!」至此之後,張繡對賈詡更是言聽計從。

公元199年,經過多年的爭戰和角逐,北方勢力最為強大的便是袁紹和曹操。

為了拉攏張繡,兩人都向宛城派出了使者,張繡自然傾向於投降袁紹,因為袁紹占據廣袤的河北之地,帶甲兵士數十萬,麾下戰將如雲、謀臣如雨,從紙面的實力來看,穩穩的壓倒曹操。

不過賈詡卻有不同意見,他以精準的看人眼光告訴張繡,袁紹世家子弟出身,不能容人,而歸順曹操有三大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

聽了他的分析後,張繡不再遲疑,再一次歸順曹操。

既幫老闆選了一條合適的道路,又討得了新任大老闆的歡心,事實證明,賈詡這次選擇也最終成就了完美的職業生涯。

愛才如命的大老闆曹操親切接見了賈詡,並且溫和的對他說:「使我的信譽聞名於天下的,是先生您啊!」

賈詡也逐漸在曹操集團站穩腳跟,成為謀士團的重要成員,在官渡之戰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一職。

公元208年,已經一統北方、志在天下的曹操決定親征孫權,賈詡勸道,當下出軍時機不對,不如繼續安撫百姓,等待良機,可惜,曹操沒有聽從,眼見領導有了決策,賈詡也不再堅持,不過最終赤壁之戰的重大失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賈詡料事的準確。

公元212年,曹操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因在稱「魏公」一事中提了反對意見,為曹操所猜忌,最終被調離中樞,憂鬱而亡。

此事的發生,也越發的讓賈詡感受到政治的殘酷和險惡,因此在日漸強大和穩固的曹操集團中,賈詡逐漸的低調了起來,收斂了舉世驚嘆的鋒芒。

他開始韜光養晦,輕易不發一言,後來更發展到閉門不出。

不過,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躲就能躲的過去的,尤其是對賈詡這樣的聰明人來說。

曹操晚年,由於沒有立世子,因此諸子都躍躍欲試,尤以曹丕和曹植最受眾人矚目。

曹丕更向賈詡問計,賈詡中規中矩的答道:「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以上回答好似平淡無奇、無甚新意,但是往深層次思考,這其實蘊藏著「不爭即爭」的大智慧。

在曹操這樣雄才大略、英武睿智的父親面前,或許穩重、本份、孝順才是爭奪世子大位的最大法寶。

對比曹植的放縱隨性,將賈詡這段話奉為圭皋的曹丕最終成為接班人也就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了!(立世子一事,曹操也向賈詡問計,賈詡以袁紹、劉表廢長立幼帶來的變故委婉勸說曹操,最終促使曹操決定立曹丕為世子。

事實上,賈詡的這段話,完全可以看作歷代有志於保住或爭奪太子之位的有為青年應尊崇的至理名言,大名鼎鼎的雍正爺不就是這麼上位的嗎?

曹丕登基之後,對賈詡的恩情自然投桃報李,拜賈詡為太尉,進爵為壽鄉侯,賈詡也正式走上了仕途的巔峰,在那個紛紛擾擾的亂世,最終以七十七歲的高齡得以善終,子孫中出了許多出將入相的大才。

知乎上一位朋友寫的《浪淘沙》是對賈詡一生最好的概括:

烽火自難休,亂武春秋。

料敵決勝貫奇謀,算盡機關天莫測,毒士風流。

功過後人憂,今世無求。

聞達何必壽鄉侯,只願平生帷幕後,幸至白頭。

老闆一換再換,卻始終受到重用,而且能夠以高齡善終。

這樣一位人生贏家,不管是看人的獨到眼光、對形勢的精準判斷、對自己的清晰定位、對人性的深度揣摩,都當之無愧的成為所有職場人的楷模和典範!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天野蒼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賈詡

人物簡介:賈詡(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曹魏著名謀士、重臣)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

三國時的「毒士」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

文和亂武---三國時期最聰明的謀士

三國時代,一如先秦時期,謀士和武夫並非截然不同、各司其職的兩種行當,職號謀士而又武夫氣十足,或號為武將卻足智多謀,至少在三國時並不少見。曹操手下著名謀士程昱,曾得到曹操這樣的評價:"程昱的膽量...

三國第一智者非他莫屬,諸葛亮都得靠邊

前段時間熱播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刻畫了曹魏集團荀彧、荀攸、司馬懿、楊修等眾多謀士形象。電視劇中有多處是借用賈詡事跡,比如崔琰以袁紹、劉表之舊事挺曹丕、司馬懿教曹丕不違子道奉曹操,以及曹操問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