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毒士 又有鬼才——真正的第一謀士賈詡(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戰亂疊起的三國時代,一大批叱吒風雲的智謀之士乘時而起,在東漢倒塌的廢墟上縱橫捭闔,演繹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活劇。
他們各為其主,施展其機敏的判斷力、詭譎的權變和神妙的計謀,參與三國間你死我活的鬥智鬥勇,把人類的智慧表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如果沒有這些運籌帷幄的謀士們的精彩絕倫的表演,這段光彩奪目的歷史就會一下變得黯然失色。
魏宰相賈詡就是這眾多謀士中的一個姣姣者。
在膾炙人口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大多數智謀之士如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都經過了作者的深藝術加工,唯有賈詡這個形象保持其原汁原味,可以說,他是一個不需潤色的歷史傳奇人物。
寒門才子臨危不亂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縣(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出生於一個庶族小地主家庭。
賈家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家庭,世居武威,歷代未出過高官。
賈詡自幼聰穎,讀書能過目成誦,尤其是他才思敏捷,遇事頗能隨機應變。
因此,家人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光耀門庭,出人頭地。
但是,當時的選官制度主要是察舉制,即各地人才須由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員推舉,經過考核而任以官職。
察舉的標準非常籠統,加上缺乏嚴密的考核制度,這使朝廷的公卿守相等官員有機可乘,他們推薦出來的人大多是私人門生故吏,或是地方貴族子弟。
寒門子弟雖有真才實學,也難以登上仕途。
由於賈詡出身低微,所以他在20歲以前一直默默無聞。
當時,有位名士能慧眼識英才,他就是漢陽人閻忠。
閻忠年輕時曾遊學四方,當他在涼州武威見到賈詡後,兩人一見如故,促膝長談,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閻忠是一位才智超人的有識之士,在桓帝、靈帝年間,他就斷定東漢王朝已是「難佐之朝」,就像一塊朽木不可雕鑿。
他與賈詡氣味相投,從賈詡的談吐中,他認定賈詡是漢高祖劉邦的智囊張良、陳平一類的人物,足智多謀,才識遠在一些徒有虛名的士子之上,日後定能成大器。
於是,閻忠四處奔走,播揚賈詡的才華。
由於閻忠的誇讚,賈詡的名聲逐漸傳揚開來。
漢靈帝建寧三年(公元170年),賈詡終於獲本郡推薦為「孝廉」,被朝廷用為郎官。
自此,23歲的賈詡踏上仕途,他從遙遠的西北邊地來到東漢都城洛陽任職,滿懷喜悅地領略這一都會的繁華。
可是,賈詡很快就失望了。
此時的東漢王朝宦官專權,朝政敗亂,皇帝公開賣官鬻爵,有學之士備受打擊迫害。
賈詡看到這些情狀,感到前途渺茫,不久即稱病辭職,黯然還鄉。
沒想到,一場飛來的橫禍正等著他。
就在他途經禥縣(今陝西隴縣南)時,當地的氐族人正在發動叛亂,賈詡與同行的數十人全被其扣押。
氐族人把他們當作戰俘看待,要將他們一個個活埋。
當輪到要活埋賈詡時,賈詡急中生智,對那些叛亂者說:「你們不要將我活埋了,我是護羌校尉段的外孫。
如果我家得知我被你們抓住了,必定會出重金來贖我出去的。
」氐人聽了,頓時相顧失色。
原來,時任東漢宰相的段在延熹年間(公元158—167年)曾擔任護羌校尉,在西北數次打敗羌人,威震西土。
賈詡與段雖同為武威姑臧縣人,但並不是什麼親戚關係,只是他臨危之際突生一計,想借段之威名來震懾氐人,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沒想到此計果然湊效,氐人大驚之下,不僅不敢動他一根毫毛,而且還溫言撫慰,囑他不要讓其「外祖父」大動干戈,並禮送他出境。
就這樣,賈詡運用自己臨危不亂、隨機應變的本領,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神機妙算不得其主
返回家鄉後,賈詡便閉門不出,潛心讀書,躬耕隴畝,蓄以待時。
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原涼州豪強、時任中郎將的董卓受命至隴西攻羌。
他乘機派人至老家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招兵買馬,壯大勢力。
當時,以黃巾軍為主力的農民起義已在全國各地爆發,東漢政權岌岌可危。
賈詡作為功名心很強的封建士大夫,認為匡危濟難、建功立業的時機已經到來了,便投身於董卓的軍中。
但在最初幾年間,賈詡人微言輕,才華受到壓抑,不得其志。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都城洛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故。
四月,漢靈帝死,年僅14歲的漢少帝繼位。
七月,以大將軍參錄尚書事的外戚何進聯絡袁紹、曹操、董卓等人,試圖剷除宦官勢力。
不料事泄,何進被宦官所殺。
八月,袁紹率軍反撲,一舉殺死宦官2000餘人,漢少帝為宦官劫持。
接著,時任并州牧的董卓率西北軍開入京師,迎回少帝。
繼而,凶暴而野心勃勃的董卓想改立傀儡,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持反對意見的袁紹被迫倉皇逃出洛陽。
隨後,董卓廢少帝,立漢獻帝,自任司空,又加封太師,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
為了鞏固西北後方,董卓以其女婿、中郎將牛輔駐守陝西。
這時,賈詡也被任命為平津都尉,在牛輔軍中效命。
不久,他被升遷為討虜校尉,成為一名中層軍官。
此時,東漢政權已名存實亡,許多州郡牧守都想居中取利,繼承漢祚。
最先吃葡萄的董卓自然就成了眾矢之的。
東漢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紹、劉表、孫堅等各路軍閥為了爭權奪地,便以討伐董卓為名紛紛起兵,他們共推勃海太守袁紹為盟主,從北、東、西三面包圍洛陽。
董卓受到威脅,便挾持漢獻帝由洛陽遷都長安。
不久,暫時聯盟的討伐大軍沒有進逼長安,而是為各自利益相互攻伐起來。
群雄割據爭霸的戰幕就此拉開。
董卓雖擁有關中之地,朝中大臣卻大多心中不服,亟思除掉他,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聯絡董卓的部將呂布終於誅殺了董卓。
隨後,中郎將牛輔也死於軍中騷亂。
董卓一死,西北軍頓時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此時,如果王允安撫有方,關中地區很快就會安定下來。
但王允心胸狹隘,缺乏遠見,對董卓的部下採取了鎮壓政策。
校尉李催、郭汜、張濟等人派使者去長安請求赦免,竟被王允斷然拒絕。
一時軍中人心惶惶,謠言四起,紛傳朝廷要殺盡所有涼州籍將士。
李催等人乃一介武夫,見此局面束手無策,又不願坐以待斃。
一次,他們召開軍中會議,密謀解散軍隊,由大家各自從小路偷偷逃回涼州。
賈詡得知,大呼不可。
他說:「既然朝廷已下令要殺盡我們涼州人,如果大家單獨逃跑,在路途上即使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也能把我們捆綁起來,到那時,各位的生命就保不住了。
與其如此,倒不如率領部眾向西前進,沿途收攏逃散的士兵,然後再攻打長安。
如果僥倖成功了,我們就可以奉天子征討四方,建功立業。
即使不成,再逃回家鄉也不晚。
」
經賈詡指點迷津,各將頓時豁然開朗。
按照賈詡的計謀,李催等人立刻集結部隊向西開拔,一路收羅亡散士兵。
行至長安城下時,人數已達10餘萬人。
李催等率軍與呂布在長安城下大戰8日,最後趕跑了呂布,攻破了長安,王允被殺,漢獻帝落入了李催、郭汜等人手中,賈詡因獻奇謀被任命為左馮翊將軍。
但賈詡並不高興,因為李催等人在長安縱兵搶劫,大肆殺戮,都城吏民死者狼藉。
這場變故與賈詡當初的設想大相逕庭,使他心內愧疚不安。
他發覺,追隨李催是自己的一次嚴重失誤。
因此,當李催等人因其有首謀之功要為他封侯時,賈詡斷然回拒。
他說:「當初,我出此計謀是為了活命而已,何功之有!」李催等人又讓賈詡擔任尚書僕射。
賈詡再次婉拒,他說:「尚書僕射乃是朝廷百官的師長,應讓天下人所敬仰者來擔任。
我賈詡素無名望,難以服人,怎能擔任此職呢?如果我貪圖榮耀和私利,是對不起國家的。
」李催等人無奈,只好拜他為尚書,掌管選官事宜。
賈詡便藉機大量選拔賢能之人擔任朝廷官員,保護李催等人看不慣的大臣,並對李催等人的胡作非為多加指責,使這些人既感到離不開他,又害怕他。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賈詡因母親去世,便離職回家守孝,朝廷授給他光祿大夫的榮銜。
次年,賈詡母孝未完,京中李催與郭汜為爭奪權力相互火併,長安一帶陷於戰火之中。
李催令賈詡為宣義將軍,助其爭權。
賈詡無奈,只得出山。
他向李催、郭汜曉以利害,希望其停止爭鬥,使長安免於浩劫,但沒有成功。
李催為打敗郭汜,徵召羌人數千,以宮中財物相籠絡,並許諾賞賜宮女。
羌人軍紀敗壞,數次到宮門前索要宮女,漢獻帝非常害怕。
賈詡便暗請羌人首領吃喝一頓,並許諾給他們封爵重賞,讓他們離開長安。
結果,羌人一哄而去,李催卻還蒙在鼓裡。
這時,朝臣張濟之侄張繡對賈詡說:「這裡不是久留之地,先生怎麼不快走啊?」賈詡憂慮地說:「現國家有難,我怎能離開呢?」他認為李催等人得志,是因為自己當初所獻計謀造成的,現局勢發展到這一步,他有責任儘量減少這些人的危害,徐圖挽回。
李催又來向賈詡問計,想把漢獻帝及大臣們劫持到軍中。
賈詡連忙勸阻說:「不可。
脅迫天子是大不義的行為。
」但李催不聽,劫持皇帝為質,燒毀宮殿城門,大肆搶掠。
郭汜則劫持公卿大臣。
雙方繼續交戰。
不久,李催軍中發生譁變,一些將士保護漢獻帝逃了出去,終於擺脫了李催的控制。
歷經李催、郭汜之亂,長安由繁華的都市變成了一片廢墟。
面對此景,賈詡痛心疾首。
因為,他當初迫於無奈之際定計起兵攻長安在先,而後發生的種種變亂他又無力去制止,他感到自己難逃助紂為虐的罵名。
他痛恨李催、郭汜等罪惡之徒,所以在獻帝出走後,他將自己的官印和綬帶棄掉,偷偷攜家屬出了長安,去華陰(今陝西東部、渭河下游)投奔屯兵於此的段煨。
寧輯將軍段煨與賈詡是同鄉,知道賈詡能謀善斷,對他非常熱情,把他留在軍中出謀劃策,為自己爭奪地盤服務。
由於賈詡智略過人,段煨軍中將士都非常尊敬他。
段煨為人心胸狹隘,見賈詡的威望越來越高,便害怕起來,表面上對賈詡禮數周全,內心裡卻處處提防他。
看到段煨如此忌才,賈詡認定他也不是成就大業的人,決心另投明主。
原董卓的部將、驃騎將軍張濟駐軍在南陽,張濟死後,其侄張繡統其軍,駐兵宛城(今河南南陽)。
賈詡在長安時就與張繡相得,因此便想投奔他。
有人勸賈詡說:「段煨待君甚厚,君為何非離開他不可呢?況你的家小都在這兒,今後怎麼辦?」賈詡胸有成竹地說:「段煨多疑,對我心有疑忌,禮節雖厚,但這是靠不住的,日子久了就會為他所害。
我如果離開了,他心裡一定很高興,並希望我在外面為他聯結更大的勢力,以結為外援,因此,他一定會厚待我的妻子兒女。
而張繡身邊沒有能運籌帷幄的謀主,極願得到我。
如此一來,我的家室和我本人就都可以保全了。
」
在一個深夜,賈詡乘夜色潛出段煨大營,被張繡所派的人接走。
到南陽後,張繡待以晚輩對長輩之禮,甚為恭敬。
賈詡出走後,段煨果然很高興,並繼續善待其家屬。
一切與賈詡所料分毫不差。
在張繡處,賈詡得以大展才略,而張繡也對他放心任用,言聽計從。
只是張繡實力弱小,在群雄割據的夾縫中很是被動。
賈詡勸張繡連結荊州牧劉表,結為外援。
張繡同意了,即委派賈詡親赴荊州說服劉表。
在荊州,劉表待之以客禮,對賈詡的主張也很贊同。
一番交談之後,賈詡認為劉表是一個庸才,和平時期可以位列三公,而值此戰亂之際,劉表缺少權變,遇大事疑而不決,不是一個有作為的人。
不過,與這種人連和,倒是一個很安全的對策,不怕被他吃掉。
就在賈詡剛到南陽不久,張繡就面臨著一次生死考驗。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雄霸之氣十足的曹操即率15萬大軍向張繡逼來,大有踏平南陽之勢。
曹操,沛國譙(安徽亳縣)人。
父曹嵩官至東漢太尉。
曹操在漢桓帝時即入仕為官,為人機警有權謀。
黃巾起義爆發時,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鎮壓起義,因功遷升為濟南相,後為東郡太守。
董卓專權後,他招兵買馬參加了征討董卓的行動。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被地方官擁為兗州牧,鎮壓青州黃巾軍,勢力日壯。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漢獻帝自李催軍中逃出後,輾轉到達洛陽。
曹操便乘機迎獻帝至許昌(今河南許昌東),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隨後便四處征討諸侯,勢力弱小的張繡成為其首先攻伐的對象。
賈詡見張繡兵不過萬,的確不是曹操的對手,便勸張繡暫時投降曹操,以避其鋒芒,待機東山再起。
張繡從之,派賈詡至曹操營寨通好言和。
曹操見賈詡應對如流,非常喜歡他,欲用為謀士。
賈詡說:「我以前跟隨李催,得罪了天下的人;今從張繡,言聽計從,我怎麼能背棄他呢?」說完便告辭而去。
次日,賈詡引張繡至曹操處,表示降服之意。
隨後,曹操即領兵入宛城屯紮,並將部分軍隊分屯城外,寨柵相聯10餘里。
曹操初到宛城,竟強令張濟愛妻前往曹營侍寢。
對此,張繡咬牙切齒,憤恨不已。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張繡依賈詡之計率兵偷襲曹操營帳。
曹操猝不及防,慌忙上馬出奔,右臂中箭,坐下馬也被射死。
正在危險萬分之際,曹操的長子曹昂縱馬趕來,跳下坐騎,扶曹操上馬,曹操才得以逃脫。
這一仗,曹操損兵折將無數,其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及得力猛將典韋都死於亂軍之中。
曹操遭此敗績,損兵折將,無可奈何,只好率軍退回許昌。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為報此仇,率軍再攻張繡與劉表的聯軍,沿途勢如破竹,直抵南陽城下。
張繡退守城內,閉門堅守。
曹軍圍城攻打,以土填其城壕,在城邊作梯凳,並架起雲梯攻城。
曹操還親自騎馬繞南陽城窺望南陽的守備情況,尋找其破綻,而後傳令軍士在城西門角上堆積薪柴,會集諸將在那裡指指點點。
曹操的舉動沒有逃過賈詡的眼睛,他略一思忖,便知道了曹操的鬼把戲,便對張繡說:「曹操見我城東南角的磚土顏色有新有舊,設置的鹿角多半損壞,想從那裡攻城。
但為麻痹我們,故意讓士兵在西門角堆積柴草,詐為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北,他好乘黑夜從東南角破城。
」張繡問:「怎麼辦呢?」賈詡獻計說:「這很容易對付。
明日可令精壯兵士埋伏於東南一帶,卻讓城中百姓扮作軍士,虛守西北。
夜間任曹兵從東南角爬城,然後一聲炮響,伏兵齊出,曹兵必敗無疑。
」張繡便依計而行。
這時,曹操聽說張繡把士兵都撤到城西北防守,吶喊守城,東南面卻很空虛,便自以為得計。
到了夜間,曹兵從城東南面爬過城壕,砍開鹿角,進入城中。
不料一聲吶喊,伏兵四出,曹兵被殺得大敗,退出城外,敗走數10里,折兵5萬餘人,丟失輜重無數。
此戰之後,雙方相持又兩個月之久,曹軍士氣低落,無所建樹,又聞冀州的袁紹要突襲許昌,無計可施,只好撤退。
一天早晨,張繡、劉表聞知曹軍北撤,便集結大軍追趕。
賈詡勸阻道:「現在不能追擊,如若追擊必敗無疑。
」張繡不聽,說:「現在不追,不是坐失良機嗎?」張、劉聯軍萬餘人向曹兵追去,約行10餘里,趕上曹軍後隊。
曹兵早有提防,奮力接戰,把張繡、劉表兩軍打得大敗而還。
張繡垂頭喪氣地領著殘兵敗將回來,見到賈詡,很是羞愧,誰知賈詡急迫地對他說:「趕快再去追擊。
」張繡大惑不解:「今已敗,幹嘛又追?」賈詡肯定地說:「現在追去,必定大獲全勝。
」張繡便半信半疑地收攏殘軍,再去追趕,曹兵竟不堪一擊,沿途丟棄輜重無數。
張繡收兵回城,不解地問賈詡:「我先用精兵去追擊撤退的曹兵,您說一定會敗;這次我以殘兵去追擊取勝的曹兵,您又說一定會勝。
而其結果都不出先生所料。
這是什麼原因呢?」賈詡笑著說:「道理其實很簡單。
將軍雖善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對手。
曹兵雖退,但曹操料到你會去追,必定親率重兵斷後,故追之必敗。
將軍既敗之後,曹操便輕兵前進,把輜重留給後面的疲弱之兵,也不防備,這時去追,當然會獲勝。
」張繡聽了,不由得對賈詡佩服得五體投地。
讀三國人物之賈詡——片言禍國起烽煙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英雄盡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影響了歷史進程,功與過自有定論。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歷史上的關鍵人物的一句...
37度2漫畫:宛城之戰前傳之「李郭之亂」
賈詡乃三國第一謀士,一生曾經輔助過好幾個主,到最後還能全身而退,位列三公,也是三國里活得最長的謀士77歲。不說別的,輔助過多個不同勢力的主,還能重用加保,住,全,家,就已經夠nb了。所以在講宛城...
曹操最強謀士是誰?堪比張良陳平,不輸諸葛亮!一代毒士
賈詡,字文和,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其常出毒計,犀利狠辣,算無遺策。時人閻忠評價他說:「詡有良、平之奇。」本書對他的論述,分為五個部分。
揭秘三國毒士賈詡是怎麼死的?為什麼叫毒士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是三國時曹魏的著名謀士。曾在東漢年間歷仕於董卓、李傕、段煨、張繡、曹操等人,後官至太尉,諡曰肅侯。年輕時聲名並不顯赫,唯獨...
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冷酷無比,極端務實
東漢末至三國時期,謀士賈詡以「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在一眾謀士之中出類拔萃。賈詡給人一種「冷冷」的印象。1、賈詡的「冷靜」。早年,賈詡登上政壇。只是,籍籍無名。干 了一段時間,賈詡因病辭官返鄉,在...
三國演義中論謀略,此人不輸於諸葛亮卻無人知,曹操都吃過他的虧
賈詡,稍微懂些三國的人都耳熟能詳,「毒士」之名響徹鴻宇,其一生,在謀智方面未得一敗,三國演義中論謀略,此人不輸於諸葛亮,曹操都在他手裡大敗而逃。如此,我們今日,便來吹吹那毒略滿腹的賈詡。賈詡字文...
無節操無原則無立場,換了好幾個主子,但他真的是一代名臣
西漢初年有個名臣賈誼,滿腹經綸、胸有韜略,但是一輩子不得志,「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句詩就是感慨賈生不得志的人生。賈誼的洛陽人,他的後人有一支遷到了甘肅武威,當時叫涼州姑臧。經過數...
誰是東漢的終結者?不是漢獻帝不是曹操曹丕,只因為此人的自私
中平六年(公元189 年),漢靈帝駕崩,掌權的何進為了誅殺宦官召喚關西大軍閥董卓入京,事泄何進反被宦官所殺。董卓進京後,很快就掌控了局勢,廢劉辯立劉協,是為漢獻帝。關東諸軍閥不滿董卓的專權,組成...
三國時期老闆一換再換,竟然沒遭人唾棄,反而得以善終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段期間,百姓們對這段歷史也是津津樂道。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這段歷史的精彩也已經不用多說,似乎就是上天厭倦了東漢時期的沉悶蕭瑟,開始了一段英雄豪傑輩出的年...
三國時的「毒士」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
盤點一下三國「毒士」賈詡的成就以及個人評價
早年經歷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
他讓曹操品嘗人生中最大失敗,易中天說他是「三國第一聰明人」
迎奉天子以後,曹操於次年(公元197年)正月,率軍征討張繡。此時的曹操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迎奉天子,把伸進了關中地區;率軍征討張繡,張繡舉手投降。但就在曹操得意洋洋的時候,一個人讓他嘗到了一生中...
三國謀士賈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保命第一人
三國里除了名言天下那幾位頂級謀士的存在外,還有一些名氣不是很大,但每一次謀略卻能洞悉全局,勝券在握。賈詡,三國里有名的毒士,計謀以狠辣著稱,往往是為了達到私慾不擇手段,管它天地人倫道德的,只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