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董卓時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引言

從董卓伏誅到漢獻帝劉協東歸洛陽的四年可以稱之為「後董卓時代」。

這是漢末三國最亂糟糟的四年,一大堆二三流人物匆匆登上歷史舞台搶起了戲來,他們的故事既多且密,歷來無論是誰嘮到這一段恐怕都要頭疼一番。

若以編年體講述,單是這一大堆人物的名字就足以造成讀者的記憶負擔。

若以紀傳體講述,很多人物的所作所為又實在是不配立傳。

本期把「後董卓時代」拆分為一個個小故事,希望這一接地氣的敘述方式能讓讀者諸君閱讀愉快。

一聲嘆息引發的血案

誅殺董卓的第一功臣——司徒王允覺得自己再造了大漢。

他得到了炙手可熱的權力和眾人的崇拜,難以抑制地飄了起來。

他玩弄權術,將皇甫嵩送上高位但不授予兵權,對掌兵的呂布則只當做一個劍客來對待,在國家大事上從不尊重呂布的意見。

在微妙的平衡下,王允成功地把朝廷搞成了自己的一言堂。

史書上說因為王允居功自傲,開會時總是繃著一張老臉,漸漸地不再受到大家待見。

這種說法是給王允留面子,實際上從蔡邕被王允整死的那一刻起,王允就一丁點兒都不值得崇拜了。

蔡邕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操勢力壯大後,出於對蔡邕的尊重,專程派人從南匈奴左賢王手中贖回了蔡邕的女兒蔡文姬(而且居然沒有占為己有),傳為千古佳話。

《三國演義》里,在大夥歡天喜地、手舞足蹈地慶祝國賊伏誅時,蔡邕大煞風景地趴在董卓屍體上放聲大哭。

如此明目張胆地政治不正確,被殺了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但在正史里,蔡邕僅僅是在聽到董卓之死的消息時嘆了一口氣而已啊!嘆口氣能說明什麼呢?還不許別人感慨一下人生的虛幻和無常了啊?沒有言論自由也就罷了,嘆口氣的自由都沒有了!?

王允完全不給蔡邕自我辯護的機會就把他關進監獄,大臣們一撥又一撥地來講情,他一概不聽。

與王允平級,德高望重的太尉親自出馬,他對王允說:「蔡邕是曠世奇才,多少歷史掌故都在他肚子裡裝著,應該任用他繼續續寫史書,讓《東觀漢記》成為一代重要的典籍呀,而且蔡邕忠孝的名聲四海皆知,獲罪也沒有理由,殺了他是要失去人心的。

這位太尉倒是出於一片好心,但實際上他這番話徹底地將蔡邕送上了不歸路。

王允想起當年漢武帝沒有殺司馬遷,結果在《史記》里被寫得那叫一個不堪。

王司徒為了騙取董卓的信任幹了那麼多不光彩的事,要是留著這個大筆桿子全給抖落出來那還得了?就這樣,蔡邕因為他卓越的才華被無辜地殺害了。

知識分子們都為他哭泣,許多地方還掛起他的畫像留念。

當世第一經學大師鄭玄聽聞蔡邕身死,惋惜地悲嘆道:「漢世之事,誰與正之?」

王允整死的除了蔡邕還有一個事跡不明的丁彥思。

更荒唐的是,當初奉董卓之命毒殺少帝,董卓遇刺時還派人來救的李儒不知使用了何種手段,王允居然一個指頭都沒動他!

權力濫用到這種地步,大家也就難免會人人自危、兔死狐悲了。

誰是董卓的繼承者?

董卓雖然死了,但他留下的龐大軍隊由誰來統領,這是個問題。

第一順位繼承人——他的兒子,通過《三國志·司馬朗傳》可以了解到這位沒有留下名字的少爺早已去世。

第二順位繼承人——弟弟董旻和第三順位繼承人——侄子董磺都已被皇甫嵩所殺。

也許呂布作為乾兒子曾經勉強算作第四順位繼承人,但親手捅死了義父的他顯然已經不具備繼承資格了。

作為董卓的女婿,西涼軍五大中郎將之首的牛輔閃亮登場。

可是與歐洲歷史截然不同,女婿繼承老丈人權力這一套在中國歷史上相當地沒有市場。

其餘四名中郎將里有三位都選擇歸順朝廷,只剩下一個董越前來投奔,卻被牛輔給殺了。

原來,牛輔和當時的很多西涼人一樣篤信占卜,兩軍會師這麼大的事兒當然要算上一算。

偏巧算命先生曾經挨過董越的鞭子,便伺機報復地對牛輔說卦象顯示來者不善啊。

謀殺董越使牛輔擴充了兵力,擊敗了呂布派來奉旨討伐的李肅。

具體的戰鬥經過史書沒有記載,但李肅是呂布的同鄉,又在誅殺董卓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只因為一次戰敗就被呂布處死,很可能他是以優勢兵力敗於牛輔之手的。

然而,殺死董越奪其軍隊也使心虛的牛輔特別沒有安全感。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部分士兵背叛出逃引起混亂。

牛輔以為整營皆叛,不敢出來整頓秩序只顧著收拾細軟。

隨後他帶著五六個親信就跑路去了。

古人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牛輔攜帶的財物太過令人眼饞,不幸地被貪財的親信所害。

這下子最後一個與董卓沾親帶故的繼承者也沒有了。

幾個與董卓的繼承者位置八竿子才打得著的牛輔部將們竟然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從龍套升格成了主角。

他們分別是李傕、郭汜、樊稠、張濟。

站在他們背後的人,叫做賈詡。

為董司令報仇?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筆者決定用現代式的比喻來說明董卓和牛輔死後董卓舊部的構成。

代理司令員:呂布。

誠然,這位代理司令員的單兵作戰能力極強,但他的嫡系部隊並不多。

即便各軍軍長不聽話,呂司令也無可奈何。

第一軍軍長:徐榮。

曾擊敗過曹操和孫堅的徐榮是軍長中唯一一個非涼州籍人士,在所難免地會受到袍澤們的排擠。

歸順朝廷後,他堅定地站在王允這一邊。

第二軍軍長:胡軫

胡軫在董卓生前就與呂布有了很深的過節,又因為王允沒有給予他足夠的尊重而心懷怨恨。

所謂歸順只是迫於形勢暫時不敢有所動作罷了。

第三軍軍長:段煨

段煨名義上歸順朝廷,實際上遠離長安城的他選擇局外中立,靜觀其變。

他的第三軍從不燒殺擄掠,並且在轄區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算得上是一位深謀遠慮的人物。

牛輔兼并董越的人馬之後,他的部隊可以稱之為加強軍。

牛輔死後,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個師長以及實際上起到軍參謀長作用的賈詡便成了這支加強軍的主要負責人。

當時,王允占盡優勢,他有皇帝在手,有長安城堅固的城防,更有董卓搜刮來的財寶和糧草,董卓的大部分舊部都已服從他的命令,關東諸侯們也沒人反對他作為新一屆政府的領導。

李傕、郭汜等人原本只想祈求王允的寬恕,被斷然拒絕後,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害怕,打算解散部隊逃回老家。

能讓這些身經百戰的驕兵悍將們認慫,足見王允當時有多麼的強大。

可是參謀長賈詡的一席話改變了一切,賈詡告訴他們:「現在到處都有消息說王司徒要把西涼人拉出來挨個放血,要是散夥兒回到老家一個亭長就能把咱們給抓了,不如一路向西收攏離散的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太師報仇。

成功的話就能號令天下,失敗的話到時再逃跑也不遲啊。

賈詡的計策為眾人採納。

加強軍沿途收攏士兵,兵力增長到十幾萬人。

歸順朝廷的西涼軍將士在王允手底下的待遇比起董卓時代顯然是要差一些,以至於加強軍圍攻長安到第九天時就有士兵打開了城門。

第二軍軍長鬍軫倒戈(此戰後他便不知所蹤),第一軍軍長徐榮戰死。

呂布在城裡打了一陣子巷戰很快就招架不住選擇逃跑,臨走前他還專門找到王允請他一起走。

王允自己不走也就算了,還巴拉巴拉地說了一段兒忠君愛國的台詞,白白浪費了讓呂布保護皇帝逃出生天的寶貴時間。

呂布從此開始了流浪的生涯,王允一家則被李傕、郭汜所殺。

天子、百官、長安城都落入了李傕團伙的手中。

詭異的是,李傕、郭汜他們明明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可那個滅了董卓滿門的皇甫嵩在他們手裡不僅安然無恙而且還升官兒了!公元195年皇甫嵩病逝時,李傕、郭汜控制下的朝廷追封皇甫嵩為驃騎將軍,還安排皇甫家的子弟做後備幹部!

《後漢書》盛讚皇甫嵩,說他在與黃巾軍和西涼叛軍的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一生向朝廷提出五百多條建議,每次都親自書且切毀掉草稿從不張揚。

軍旅之中,他認真負責,每次都要等士兵們都安頓好了才回到自己的營帳。

手下人要是受了賄賂,他並不責怪反而贈與錢財以至於有的人羞愧自殺。

他還能折節下交,善待門客,當時的人們都讚揚他,願意跟著他。

筆者認為只有這些誇獎是不夠的,皇甫將軍一生不聽人勸但總能吃飽飯,無論哪撥人掌權都能在經過一番波折後混得風生水起,他軟的時候極軟,硬的時候極硬,在漢末的腥風血雨中居然能夠善始善終,實乃值得後人關注的狠角色!

提起皇甫嵩,總要想起與他齊名的朱儁,這位左右逢源的名將在長安城被攻陷後再一次成了香餑餑。

徐州刺史陶謙、北海相孔融等人慾推舉朱儁為太師,殺向長安。

李傕等人在賈詡的建議下也派人用聖旨徵召朱儁入朝。

朱儁的手下都傾向於不奉詔,但朱儁說了一番大義凌然的話,力排眾議來到了長安。

朱儁雖然在軍事上不是李傕團伙的對手,但他的政治經驗遠在那幾個粗人之上。

幾十年來,無論是外戚、宦官還是張角、董卓都沒能把他怎麼樣,一旦進入長安,就有可能憑藉他那深不可測的智慧找到李傕團伙的薄弱環節,一次性徹底翻盤。

於是朱儁來到長安,榮升太尉,錄尚書事。

從皇甫嵩、朱儁的經歷看來,李傕團伙為董卓報仇的旗號也就是只是說說罷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

李傕、郭汜、樊稠、張濟、賈詡勝利了,他們個個加官進爵,不在話下。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倒翁李儒被李傕、郭汜推薦為侍中,年僅11歲的皇帝劉協表示不同意,然後這事兒就真的黃了。

誰說劉協一生完全是傀儡啊?個別事情上也能拿個主意。

兩年後,當三輔地區因為旱災出現人吃人的慘劇時,13歲的劉協拍板兒從糧倉里拿出糧食賑濟災民並親自審查了賑災官員的貪污瀆職案。

這位可憐的皇帝一生僅有的幾次當家作主都出現在李傕團伙掌控的後董卓時代。

這也許是因為李傕、郭汜他們出身太低,一開始對皇權還懷著幾分敬畏吧。

但皇權這個東西是需要神秘感的,接觸的時間長了,那層窗戶紙被捅破,皇帝的處境就越來越悲慘了。

公元195年,李傕團伙的三號人物樊稠打算出兵關東,請老大哥李傕為他加強兵力。

樊稠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有遠見的人,不滿足於在長安城裡坐吃山空。

在上一年度與馬騰、韓遂作戰時,被樊稠擊敗的韓遂對他說:「這世上的事難說的很,你我是同鄉,今天雖然交戰,將來指不定還得走到一起呢。

」樊稠覺得很有道理就放了韓遂一條生路。

但這件事在添油加醋之後傳到了李傕的耳朵里,李老大本就因為樊老三深得人心而猜忌,接二連三的刺激之下,終於下定決心在宴會上對樊稠發動了突然襲擊。

樊稠命喪當場.

老四張濟早已離開長安去弘農郡發展。

樊老三死後,郭汜這個老二當然會感到不安,他收買李老大的部下打算也玩一次陰的,但消息很快走漏了,於是李老大和郭老二的部隊就拉開陣勢打了起來。

這起事件中,我們的老朋友朱儁將軍不幸地走向了人生的結局。

他原本是奉皇帝之命找郭汜勸和的.

等了三年終於等到敵人內鬥,朱儁的心裡估計是很興奮的,心機深沉的他也許已經策劃了好幾套方案。

沒想到李老大、郭老二這兩這個簡單粗暴的傢伙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們一個綁架皇帝,一個劫持百官。

朱儁一夜之間變成了人質.朱將軍沒有皇甫將軍那樣錘鍊多年的心理素質,從沒吃過大虧的他氣得一命嗚呼了。

李傕、郭汜相鬥數月不分勝負,老四張濟遠道而來勸和,在張濟支持誰誰就會贏的局勢下,皇帝和百官被釋放,從這一刻起歷史的走向變得越發詭譎。

張濟希望把皇帝東遷到自己的地盤弘農郡。

看透了李郭二人不成氣候的賈詡也在暗中效力於皇帝,藉此機會幫助少年天子布局。

劉協派出了十幾撥說客之後,李郭二人終於同意讓天子離去。

筆者對李郭二人在公元195年做出的決定納悶了很久,難道他們不了解皇帝的價值嗎?再想想袁紹在公元189年和公元196年兩次與天子擦肩而過。

公元192年呂布逃出長安時也是完全沒把劉協當回事兒。

筆者才明白自己犯下了不遵守歷史唯物主義的錯誤。

後世除了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等少數人以外,大部分人都已經對挾天子以令諸侯划得來這個事兒達成了共識。

但放在當時來看,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概念並未形成,好好的土皇帝不當,弄這麼個領導回來實在是一件糟心事兒。

雖然蓋個章、發個文件、升個官兒之類的業務方便了很多,但與之相對的麻煩也不少。

聽皇上的吧,太不自在。

不聽皇上的吧,就會授人以柄,落下罵名。

最煩的是,忠於皇帝的人會整天想要你的小命兒。

縱使是使用這一套最嫻熟的曹操,漢室的存在也一再地令他頭疼,使他在鬼門關上走了好幾遭。

綜上,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事兒即便有好處也是一個難度係數極大、操作頗為複雜的系統工程。

與傀儡皇帝在一起工作就像是一段同床異夢的婚姻,只有像曹操這樣的「情聖」才能以卓絕的能力維持得下去。

獻帝東遷

公元195年的獻帝東遷牽扯到的人物太多,筆者為了不增加讀者記憶復旦,只撿主要人物和主要經過講述。

第一階段

五名將領護送天子東行。

除了郭汜和張濟,其他三位分別是:

西涼軍元老楊定;

黃巾軍餘黨(白波賊)出身,曾投降李傕但已獨立出來的楊奉。

曾經是牛輔部曲,後來做了皇帝老丈人的董承。

雖然行進方向確定是東方,但在目的地究竟選在哪兒的問題上,郭汜與其他人產生了齟齬。

劉協以絕食相抗爭換來了郭汜暫時的妥協,但郭汜不久就反悔,陰謀脅迫皇帝掉頭向西。

消息走漏,忠於皇帝的大臣緊急召集其他幾路軍隊護駕。

這些軍隊的指揮官出於對官位的渴望和政治投機的心理暫時團結在皇帝周圍。

郭汜得到消息,拋下軍隊連夜逃離。

第二階段

天子一行到達老狐狸段煨的駐地。

段煨以隆重的禮儀迎接,贏得了落難皇帝的好感。

之後無論楊定等人怎樣中傷段煨謀反,劉協都堅決不信。

楊定率軍攻打段煨軍營,久攻不下。

段煨則照樣負擔天子和和百官的生活開銷,終無二心。

在皇帝的仲裁之下,楊定與段煨和解。

自從天子東歸,李傕、郭汜兩位漸漸地想起了有皇帝在手的好處,像很多分手後的戀人那樣越來越後悔。

趁著保皇軍內訌的機會,他們打著援救段煨的旗號殺了過來。

楊定大敗於李、郭之手,逃亡荊州,自此下落不明。

張濟因為與楊奉、董承不和而倒向李傕、郭汜。

三位當年的老師長一起與楊奉、董承的保皇軍大戰於弘農郡的東澗。

戰鬥的結果是保皇軍潰敗。

段煨依然保持局外中立,他近期的一系列舉動引起了老鄉賈詡的興趣。

賈詡脫離李傕團伙,來到段煨軍中效力。

第三階段

天子一行倉皇逃離,全部的輜重、典籍、文件都被丟棄。

楊奉、董承詐降,行緩兵之計,秘密派人聯合河東郡的黃巾餘黨(白波賊)以及南匈奴右賢王。

大漢天子竟然淪落到需要黃巾餘黨和匈奴人來救駕了,每每讀史至此,常自掩涕。

得數千生力軍相助,這支成分複雜的保皇軍終於打了勝仗,得以繼續東行。

但李傕、郭汜的追兵很快就捲土重來。

保皇軍再次戰敗,損失比東澗之戰還要慘重,連續敗逃四十里路到達陝縣才藉助地形紮營守衛。

追兵繞著皇帝的營寨大喊大叫,保皇軍不少人都有了散夥兒的念頭兒。

擺在14歲的劉協面前的只剩下兩條路,要麼在準備完全不充分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強行渡過黃河,要麼重新回到李傕、郭汜的手中當他的傀儡。

劉協選擇了前者,雖然這位皇帝一生的努力並沒有挽救大漢王朝的命運,但他一生所作出的一次次選擇足以讓他成為最無可挑剔的亡國之君。

強行渡河的結果是這支隊伍只剩下了幾十個人。

跟隨的官員、宮女、百姓未能渡河的,都遭到亂兵的掠奪,衣服全被脫光,凍死淹死的人不計其數。

但由於追兵沒有船的關係,劉協好歹是逃出生天了。

第四階段

最後的這點兒保皇軍終於到達了靠近洛陽的河東郡。

不管是誰只要送來點兒吃的穿的,都能當大官。

連夜趕工製作官印都已經來不及,只好用錐子簡單畫畫做一些粗糙的臨時用品。

很多小人物都借著皇帝落難的機會留下了可以終生吹噓的美好回憶,他們坐到皇帝身邊大吃大喝並且隨意戲弄百官。

沒有宮殿,連一間會議室都沒有的劉協還是像列祖列宗一樣召開重臣會議,大會在一片用荊棘做籬笆劃出來的空地上隆重召開。

士兵們像看戲一樣對著過家家式的朝廷有打有鬧,有說有笑。

維護著劉協最後一抹尊嚴的只剩下那一片荊棘。

官位的跳樓價、大甩賣、清倉大處理終於使劉協的政府恢復了一絲元氣。

各路諸侯湊份子進貢的軍需物資陸續到達之後,劉協派人與李傕講和。

無力東進的李傕放回公卿百宮,也歸還了一些宮女和皇室的車駕、器物、服飾並從此不再來騷擾劉協。

公元196年,在荊州牧劉表的贊助下,洛陽再一次蓋起了宮殿。

落難皇帝終於回到了他的出生地。

從長安到洛陽的一路上,劉協風餐露宿、忍飢挨餓、歷盡艱險、飽受屈辱,九九八十一難,被他一一克服。

至此,後董卓時代宣告結束。

後董卓時代的尾巴

公元196年,護駕有功的將軍們繼續爭權奪利,楊奉、董承在鬥爭中處於下風。

楊奉出走,先投袁術後投呂布。

董承則秘密地邀請兗州牧曹操向洛陽進發。

張濟因飢餓進犯荊州,死於流矢之下,部隊由其侄張繡接管。

後世許多人都記得張濟恐怕更多的是因為他留下的那個美艷的遺孀(鄒氏)吧?

公元197年,郭汜被部將所殺。

楊奉依附於呂布之後遭劉備誘殺。

賈詡在這一年因為段煨猜忌自己投奔了張繡,後來賈詡因為一系列算無遺策的表現和精明的謀身之術深得曹操、曹丕信任,成為了曹魏帝國的開國太尉,以七十六歲高齡壽終正寢。

公元198年,在劉備的勸說下,呂布被曹操所殺。

段煨在這一年奉曹操之命參與了消滅李傕的軍事行動,這位老狐狸直到公元208年才去世,官至九卿之一的大鴻臚。

順便提一下李儒,這位《三國演義》里董卓的第一謀士在與他關係良好的李傕兵敗身死後便下落不明了。

公元199年,董承密謀以「衣帶詔」推翻三年前他一手召來的曹操。

由於核心成員劉備的突然離去,計劃被擱淺。

一年後,董承因計劃外露被曹操處決。

至於「衣帶詔」究竟是出自皇帝的授意還是董承假傳聖旨?

《後漢書》認為是皇帝的手筆。

(其實這一說法的影響力主要還是來自《三國演義》)。

《三國志》和《資治通鑑》懷疑是偽詔。

《後漢紀》則直接認定是假傳聖旨。

筆者認為,以公元199年劉協與曹操的關係,再加上袁紹大軍的威脅,「衣帶詔」的實質應該是董承的一己私利,他被曹操所殺是咎由自取。

尾聲

董卓時代以及後董卓時代是如此地令人尷尬。


皇甫嵩、朱儁這樣傳統意義上的忠臣良將其實更像是兩隻老狐狸。

曹操、孫堅這樣的熱血青年在對這個時代徹底失望後選擇了不擇手段地將自身實力壯大。

按說董卓這樣的梟雄掌握權力已經相當糟糕,沒想到因為王允的一連串的失誤,李傕、郭汜這種連梟雄都夠不上的跳樑小丑也粉墨登場了。

至於賈詡,自從易中天先生《品三國》以來,他已經接近於被神話了,筆者也就沒有必要再在他身上耗費更多的筆墨。

最令人動容的應該是劉協,他在少年兒童的年紀所做的一切是那麼的可圈可點。

雖然無論是劉協還是百姓們的境遇在之後的時代也好轉得相當有限,但畢竟少一個軍閥,這世上就多一分企盼。

一個皇帝總好過「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局面。

最後,請允許筆者以曹操的詩篇《蒿里行》哀悼一下那個時代消逝的生命,畢竟曹大詩人對那段噩夢般的歲月是最有發言權的。

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董卓死後,他的軍隊去哪了?

先說一下董卓軍隊的組成:一、主力西涼軍;二、收編的何進、何苗兩兄弟的部隊;三、殺丁原,吞併其部隊;四、掌權後控制的京城部隊。五、其他部隊(這條是為了兜個底……)。

董卓麾下的豪華陣容,呂布只能排第八

董卓軍是東漢末年一股重要勢力,雖然董卓從進京到敗亡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年時間,但這期間他的所作所為卻使得東漢朝廷威望迅速下降,甚至出現了各地官員起兵進攻朝廷的情況,可謂是拉開了亂世的序幕。而董卓死後...

三國長安亂,曹操是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

建安元年,除了屯田政策,還有一件事在曹操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他有了後來那麼輝煌的成就,那就是奉帝都許。奉帝都許,後人更喜歡稱作挾天子以令諸侯。事實上後來的確發展到了這一步。當時...

李傕郭汜作亂經過

李傕、郭汜二人很早就是董卓手下的嘍囉。公元189年,二人隨董卓闖入洛陽,時二人皆為將軍,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二人奉令領兵五萬守把水關,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擾亂關中,李、郭二人皆為幫凶,他倆率...

推薦收藏-名著鑑賞之第十期《三國演義》第九回

小編正在積極努力等待官方給予轉正,望各位讀者朋友可以幫忙收藏、點讚、評論等,小編對點進來的朋友致謝,小編轉正之時必有爆文敬上!《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