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曹操是如何擺「渡」的?|二馬漢字評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展開戰略決戰。
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劉備逃到鄴城,袁紹才感到曹操是個強大的敵人,決心進攻許都。
原來勸他攻打許都的田豐,這時候卻不贊成馬上進攻。
他說:「現在許都已經不是空虛的了,怎麼還能去襲擊呢!曹操兵馬雖然少,但是他善於用兵,變化多端,可不能小看他。
我看還是作長期的打算。
」袁紹不聽田豐的話,反認為他擾亂軍心,讓他下了監獄。
公元200年,袁紹集中十萬精兵,派沮授為監軍,從鄴城出發進兵黎陽。
他先派大將顏良渡過黃河,進攻白馬。
這時,曹操早已率領兵馬回到官渡,聽到白馬被圍,準備親自去救。
謀士荀攸勸他說:「敵人兵多,我們人少,不能跟他硬拼。
不如分一部分人馬往西在延津一帶假裝渡河,把袁軍主力引到西邊。
我們另派一支輕騎兵到白馬,打他個措手不及。
」曹操採納了荀攸的意見,來個聲東擊西。
袁紹聽說曹操要在延津渡河,果然派大軍來堵截。
哪知曹操已經親自帶領一支輕騎兵襲擊白馬。
包圍白馬的袁軍大將顏良沒防備,被曹軍殺得大敗。
顏良被殺,白馬之圍也解除了。
袁紹聽到曹操救了白馬,氣得直跳腳。
監軍沮授勸袁紹把主力留在延津南面,分一部分兵力出擊。
但袁紹心急火燎,不聽沮授勸告,下令全軍渡河追擊曹軍,並派大將文丑率領五六千騎兵打先鋒。
這時曹操從白馬向官渡撤退。
聽說袁軍來追,就把六百名騎兵埋伏在延津南坡,叫兵士解下馬鞍,讓馬在山坡下蹓躂,把武器盔甲丟得滿地都是。
文丑的騎兵趕到南坡,看見這種情況,認為曹軍已經逃遠了,叫兵士收拾丟在地上的武器。
曹操一聲令下,六百名伏兵一齊衝殺出來。
袁軍來不及抵抗,被殺得七零八落。
文丑也糊裡糊塗地丟了腦袋。
兩場仗打下來,袁紹一連損失了他手下的顏良、文丑兩員大將,袁軍將士打得垂頭喪氣。
但是袁紹不肯罷休,一定要追擊曹操。
監軍沮授說:「我們人儘管多,可沒曹軍勇猛;曹軍雖然勇猛,但糧食沒有我們多。
所以我們還是堅守在這裡,等曹軍糧草完了,他們自然會退兵。
」袁紹又不聽沮授勸告,命令將士繼續進軍,一直趕到官渡,才紮下營寨。
曹操的人馬也早已回到官渡,布置好陣勢,堅守營壘。
袁紹看到曹軍守住營壘,就吩咐兵士在曹營外面堆起土山,築起高台,高台上的兵士們居高臨下向曹營射箭。
曹軍只得用盾牌遮住身子,在軍營里走動。
曹操跟謀士們一商量,設計了一種霹靂車。
這種車上安裝著機紐,兵士們扳動機紐,十幾斤重的石頭就能發出去,打坍袁軍的高台,許多袁軍兵士被打得頭破血流。
袁紹吃了虧,又想出一個辦法。
他叫兵士在深夜裡偷偷挖地道,打算從地道里鑽到曹營去偷襲。
但是他們的行動早被曹軍發現。
曹操吩咐兵士在兵營前挖了一條又長又深的壕溝,切斷地道的出口。
袁紹的偷襲計劃又失敗了。
就這樣,雙方在官渡相持了一個多月。
日子一久,曹軍糧食越來越少,兵士疲勞不堪。
曹操也有點支持不住,寫信到許都告訴荀彧,準備退兵。
荀彧回信,勸曹操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
可袁紹方面的軍糧卻從鄴城源源不斷地運來。
袁紹派大將淳于瓊帶領一萬人馬運送軍糧,並把大批軍糧囤積在離官渡四十里的烏巢。
袁紹的謀士許攸探聽到曹操缺糧的情報,向袁紹獻計,勸袁紹派出一小支人馬,繞過官渡,偷襲許都。
袁紹冷冷地說:「不行,我要先打敗曹操。
」許攸還想勸他,正好有人從鄴城送給袁紹一封信,說許攸家裡的人在那裡犯法,已經被當地官員逮了起來。
袁紹看了信,把許攸狠狠責罵一通。
許攸又氣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連夜逃出袁營,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營里剛脫靴子想睡覺,聽說許攸來投奔他,高興得來不及穿靴子,光著腳板跑出來歡迎許攸,說:「好啊!您來了,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許攸坐下來後說:「袁紹來勢很猛,您打算怎麼對付他?現在你們的糧食還有多少?」曹操說:「還可以支持一年。
」許攸冷冷一笑,說:「沒有那麼多吧!」曹操改口說:「對,只能支持半年。
」許攸裝出生氣的樣子說:「您難道不想打敗袁紹嗎?為什麼在老朋友面前還要說假話呢!」曹操只好實說:「軍營里的糧食,只能維持一個月,您看怎麼辦?」許攸說:「我知道您的情況很危急,特地來給您捎個信。
現在袁紹有一萬多車糧食、軍械,全都放在烏巢。
淳于瓊的防備很鬆。
您只要帶一支輕騎兵去襲擊,把他的糧草全部燒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戰自敗。
」曹操得到這個重要情報,立刻把荀攸、曹洪找來,吩咐他們守好官渡大營,自己帶領五千騎兵,連夜向烏巢進發。
他們打著袁軍的旗號,沿路遇到袁軍的崗哨查問,就說是袁紹派去增援烏巢的。
袁軍的崗哨沒有懷疑,就放他們過去了。
曹軍到了烏巢,就圍住烏巢糧屯,放起一把火,把一萬車糧草,燒得個一乾二淨。
烏巢的守將淳于瓊匆忙應戰,也被曹軍殺了。
正在官渡的袁軍將士聽說烏巢起火,都驚慌失措。
袁紹手下的兩員大將張郃、高覽帶兵投降。
曹軍乘勢猛攻,袁軍四下逃散。
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連盔甲也來不及穿戴,帶著剩下的八百多騎兵向北逃走。
經過這場決戰,袁紹主力已經消滅。
過了二年,袁紹病死。
曹操又花了七年工夫,掃平了袁紹的殘餘勢力,統一了北方。
接下來解說「渡」字:
「渡」字是個有聲會意字,篆文寫作,從水從度,「水」表示水流、水域;「度」表聲兼表意,甲骨文寫作
兩形會意,「度」字形義為手持工具測量、計算石頭的長寬高用於建築。
故有考量打算之義,如揣度、置之度外等。
後來泛指計算長短的器具或單位以及事物所達到的境界和標準,如長度、高度、尺度、刻度、程度、溫度、風度、制度、法度等。
後來由尺寸大小喻指人的氣度。
又因長長的石頭可以作為橋樑使用,由此引申出度過、度日、度假等說法,並作為量詞使用,如一度、再度等。
許慎《說文解字》:「度,法制也。
從又庶省聲。
」顯然此解非本義,更不是什麼形聲字。
「度」在「渡」字中表義為度過、經過。
兩形會意,「渡」字本義為度過或經過水流水域,泛指通過,引申為引導。
故有渡船、渡口、橫渡、輪渡、過渡、泅渡、搶渡、競渡、渡輪、偷渡、濟渡、渡江、渡水、筏渡、寒渡、涉渡、引渡等說法。
許慎《說文解字》:渡,濟也。
從水度聲。
」即濟渡。
屬有聲會意字,非「從水度聲」的形聲字。
《廣雅》:「渡,去也。
通也。
過也。
」 《廣韻》:「渡,濟也。
過也。
去也。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
」韋應物《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
」
作者:范登生,二馬看天下特邀專欄作家
責編:恬恬
官渡之戰,曹操屢用奇策,擊敗強大的袁紹一統北方
袁紹消滅公孫瓚之後,據幽州、冀州、青州、全有河北之地。他聲勢盛大,躊躇滿志,欲一爭天下。放眼望去,北方大地之上只有挾天子以令諸侯,都許昌的曹操堪為對手,並且此時袁紹實力比處於四戰之地的曹操強大許...
官渡之戰,曹操區區萬餘人馬,是如何打敗袁紹十幾萬大軍的?
三國時期,袁紹是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根本沒把曹操放在眼裡的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建安五年,袁紹命大將顏良帶兵進攻白馬(今河南滑縣北),自...
袁曹官渡之戰袁紹為什麼大敗?
在今天河南省中牟縣東北五里靠近官渡水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官渡橋村。這裡就是1700年前,袁曹官渡之戰的占戰場遺址。現在官渡橋村的附近,據傳還留有當年曹操存放糧草的「草場」和袁紹屯兵的「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