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名將篇——東興之戰「雪中奮短兵」,丁奉終究大器晚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丁奉屢立戰功,東興之戰「雪中奮短兵」

丁奉是吳國名將,與陸抗號稱東吳後期的兩大門神。

與之不同的是,他的每一步都是自己在殺敵得到的,沒有後台背景,在孫權時期由「招賢館」而進入周瑜手下,同徐盛共為周瑜的帳前護軍校尉,同周瑜參加了赤壁之戰、南郡爭奪戰,後又跟隨呂蒙和陸遜……

白衣渡江的荊州之戰有他的參與,夷陵之戰等大大小小的戰役多有涉及,而且經常勇冠全軍、斬將奪旗,在陳武、甘寧、陸遜、潘璋等大將的帶領下幾乎每次都有進步,負傷無數,後終於由小將成長為偏將軍,之後在東興之戰中表現絕佳……

東興之戰

公元252年孫權病逝,魏國大將軍司馬師令王昶進攻南郡,毌丘儉進攻武昌,胡遵、諸葛誕率大軍攻打東興。

東吳這邊諸葛恪率兵日夜兼程,救援東興,丁奉和 呂據、 留贊、唐咨等人為前鋒。

丁奉一步步混上來靠的可不止是勇,還有謀斷……

丁奉一到戰場就變現出了優秀的戰況分析能力,認為跟魏兵搶占有利地形是首要關鍵,於是帶三千水軍乘風挺進,占據了徐塘。

當時整個東興都漫天飄雪,十分寒冷,胡遵等人正在聚會飲酒。

丁奉當機立斷,短兵偷襲,魏兵聽到擊鼓吶喊聲四散奔逃……

丁奉打敗了胡遵

後各路部隊都趕到東興,丁奉在軍中還扮演了軍魂的作用,鼓舞士氣奮勇殺敵,凱旋而歸。

魏兵損失慘重,潰不成軍。

王昶、毌丘儉也各自燒毀營寨退軍了。

丁奉軍功雖多,然而歷史上說張遼是丁奉殺死的卻多為虛假,張遼是長年軍傷累積成疾,最後病死的。

丁奉終究大器晚成了

丁奉清君側,終究大器晚成

真正讓丁奉達到人生巔峰的是一場清君側戰鬥。

當時吳國朝政烏煙瘴氣,權臣當道,君無權威。

而作為戰功赫赫的老將,在孫綝驕橫之時,丁奉也能遠離朝政自我保全,然後等待時機。

隨著孫亮被廢,孫休上位,丁奉才看到勝利的曙光……

丁奉與皇帝心腹張布溝通

通過與皇帝心腹的多次溝通,丁奉確認了孫休的意思,利用自己的實力與威望,巧借臘月祭祀,開到斬亂麻除掉孫綝,孫休也見識到了有勇有謀的丁奉,因此升他為大將軍,加封左右都護,至此非常重用。

丁奉也外抗曹魏內安朝政不辱使命。

然而作為武將出生,丁奉在政治上最後看走了眼,擁立孫皓為帝,雖然在世時可以穩住,孫皓不敢造次,但卻為吳國埋下了滅亡的種子,也為自己埋下悲涼的結局。

雖然丁奉是病死的,但因為孫皓藉由別人的詆毀而將他家眷流放,清算了一把……

權臣孫綝

不能算善終吧,但身份地位之尊貴已經足以證明他一生的貢獻了。

他是三國歷史上戎馬生涯最長的人之一,從孫權到孫皓,侍奉了東吳四代君主,見證了三國的興衰,類似於廖化,卻更為優秀!他的軍旅生涯、大器晚成也讓人想到另一位名將——黃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上真正的頂級名將,只有這八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之時,群雄並起,名將輩出。可以說,一部三國史,就是一部英雄史。金戈鐵馬,硝煙瀰漫的三國戰場,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締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

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或許他讓你意想不到!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留名青史的軍事將領也不計其數。可以說,這既是一部三國史,也是一部英雄史,他們創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然而,真正能稱得上頂級名將的卻是屈指可數。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超乎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