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最值得稱讚的名將,呂蒙暫排名第二,第一毫無爭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悉三國的朋友,一定對武將這個群體最為關注,先不說蜀漢的五虎上將最為風流,曹魏的五子良將最為精彩,江東還有十二虎臣讓人稱讚。
東吳十二虎臣,三國時孫吳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善戰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
他們為孫吳基業的開闢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功勳。
東吳十二虎臣,確實值得稱讚,不過在整個東吳歷史的發展之中,小編個人覺得以下十員名將最值得稱讚。
大家不妨,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top 10 賀齊
賀齊,字公苗。
會稽山陰人。
在平定山越的戰爭中立有大功,殲滅陳仆、祖山叛眾,斬首七千級,平定了整個黟歙地區,是中國古代戰史中出色的山地攻堅戰例之一。
又討平叛亂無數,身經百戰,所向披靡,深受孫權器重。
後來在與魏國的多次邊境爭鬥中也屢立戰功,官至後將軍,並領徐州牧。
公元227年,賀齊去世。
(小編結語:平定山越,漢化蠻夷,值得稱讚)
top 9 呂岱
呂岱鎮嶺南、撫山越、戰長沙、守武昌,九十三歲官拜大司馬。
作為三國時期最長壽的東吳名將,他是第一個被載入史冊的海陵名人。
黃武五年(226年),平定士徽叛亂,控制嶺南,晉封為番禺侯。
任交州刺史時,呂岱多次派官員「南宣國化」,出使「西南大海洲上」(南洋群島)以及今東南亞一帶眾多國家,使扶南、林邑、堂明等國紛紛遣使至吳朝貢。
呂岱一生戮力奉公,為孫吳開疆拓土,功勳赫赫。
(小編結語:平定交州,開疆拓土,值得稱讚)
top 8 丁奉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少時以驍勇為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勳。
252年,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
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除掉了東吳的權臣孫綝,被拜為大將軍,後為右大司馬。
271年,丁奉逝世。
(小編結語:雪中奮短兵,計除奸臣,挽救東吳,值得稱讚)
top 7 陳武
陳武,字子烈,是孫策取江東之前就跟隨孫氏的元勛戰將,他身高七尺七寸,勇烈過人,統帥孫策的嫡系人馬「廬江上甲」。
215年,在合肥戰役中,張遼奇襲孫權,危難之際,陳武率領東吳的精銳衛隊與張遼血戰,拚死保護孫權,結果,陳武所部兵馬幾乎全軍覆沒,陳武本人也臨陣戰死。
所謂「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走。
」 (小編結語:救主獻身,忠義無悔,值得稱讚)
top 6 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
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後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
建安二年,山賊頭目祖郎,作亂當地,周泰激昂作戰,用自己的身體來保護孫權,周泰身上受傷十二處,很久才康復。
建安十三年,濡須之戰,再度救主。
(小編結語:多次救主,勇氣可嘉,值得稱讚)
top 5 甘寧
甘寧,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
隨孫權破黃祖據楚關,隨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戰功赫赫,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
」他為人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
(小編結語:百騎劫營無一折損,值得稱讚)
top 4 陸抗
陸抗,字幼節,吳郡吳縣人。
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
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
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人。
鳳凰元年(272年),西陵之戰,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將,挽救了東吳國祚8年。
(小編結語:西陵之戰,挽救國祚8年,值得稱讚)
top 3 陸遜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
深謀遠慮,忠誠剛直。
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小編結語:夷陵破蜀,石亭御魏,值得稱讚)
top 2 呂蒙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
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
(小編結語:奪戰略要地荊州,殺關羽,值得稱讚)
top 1 周瑜
周瑜,字公瑾,安徽廬江舒縣人。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
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小編結語:赤壁之戰,天下三分,值得稱讚)
陸遜和周瑜,誰更厲害?
陸遜,本名陸儀,字伯言,三國時期東吳的名將,出生於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世代為江東望族。在吳蜀爭奪荊州的時候脫穎而出,成為吳國傑出的後起之秀。在赤壁之戰後,關羽欲功襄樊,而當時劉備拒不還所借荊...
魏有五子良將,蜀有五虎上將,東吳則有十二虎臣
三國時期,人才鼎盛,猛將如雲。魏國有五子良將,蜀國有五虎上將,那吳國有哪些良將呢?其實東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而東吳地處富庶的江東,人才輩出,孫吳共十二位將領的合稱江表之虎臣。
東吳四傑都有誰?排第二的居然是他?
洪邁先生在其《容齋隨筆》中曾對東吳四傑大加讚賞。東吳四節指的是先後執掌東吳水軍的四個大都督,包括周瑜、魯肅、呂蒙以及陸遜。他們也叫「東吳四英將」或者「東吳四英傑」。四人雖同為東吳大將,對東吳貢獻...
誰說三國東吳沒有大將?這七位名將,足以讓吳國鼎立於天下!
一提到三國的名將,不是什麼蜀國的五虎上將就魏國的五子良將。那麼三國的另一國東吳呢?難道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名將嗎?非也,吳國能成為三足鼎立的其中一環,怎麼可能少得了能征善戰的大將呢?只不過可能吳國的...
蜀有五虎將,魏有五良將,如果您是吳國主公會選誰當吳國五虎將?
三國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精彩紛呈的年代,魏蜀吳三國鼎立各占一方,蜀國有鼎鼎有名的五虎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國亦有聞名天下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吳國雖有「江...
孫權手下的五大將,雖沒有「五虎將」知名度高,但戰功也不小
提起三國的名將,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劉備的「五虎上將」,雖然只是小說演義中的描寫,但多已深入人心。接著有可能是曹操的「五子良將」,至於東吳這邊熟知的朋友應該不是很多。其實當年孫權手下也有五大將,...
盤點你所不知道的吳國五大虎將,看看他們都是誰?
說到《三國演義》中吳、蜀、魏三國的猛將,總會說到蜀有五虎上將,魏有五子良將。但說到東吳,似乎就不夠看了,但真的是這樣嗎?東吳其實也有五員出類拔萃的將領,號稱「東吳五虎將」,並不比五子良將、五虎上...
劉備有五虎上將,看孫權江東十二虎臣,都是誰?
眾所周知,劉備有五虎上將,每個人都勇猛善戰,戰功赫赫,為其建立蜀漢立下卓越功勳,而東吳孫權也有江東十二虎臣,這十二個人,為孫權三代開疆破土,征戰四方立下大功,也都是開國功臣,看看這十二人都是誰?...
三國24名將,他在大樹下坐著死去,被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承接上篇《三國24名將,嬰兒哭鬧不止提及他的名字,嬰兒便馬上停止哭泣》已介紹了張遼、張頜、徐晃三位大將,你喜歡哪位呢?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黃許...
東吳十二虎臣,他們為孫吳基業的開闢南征北戰,立下赫赫功勳
三國人才輩出,曹魏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而東吳有「十二虎臣」,「十二虎臣」時三國時孫吳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善戰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
歷史上英勇驍戰、功勳卓著的江東十二虎
三國時孫吳方面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字承淵)。...
東吳十二虎臣,一個是翻版「吳下阿蒙」,另一個是三國甘羅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曹魏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那麼同屬三國的東吳有哪些猛將呢?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尋找真相。 據正史記載,東吳有「十二虎臣」,這十二虎臣是時三國時孫吳三...
戰亂三國,孫權也有孫氏五將,誓死保東吳
許多人好談曹操的五子良將,或者劉備的五虎上將,很少去談孫權的部下,其實孫權也有孫氏五將,非常厲害!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
孫權帳下的十二名將,究竟誰的武力值最高?
說起三國,自是少不了東吳。作為一個能與曹操、劉備鼎足而立的東吳最高統治者,孫權可謂是可圈可點。其中,孫權帳下可謂是人才濟濟,名將、謀臣不計其數。其中,江東十二虎臣可謂名噪一時。
說三國:江東十二虎臣
蜀漢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有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八虎騎:曹仁、 曹洪 、 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而東吳除了四英傑,
三國為什麼東吳比蜀漢強?看看東吳這5員虎將,你就明白了!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但小縱認為,如果非要比較一下,魏蜀吳三國之中,哪一國的將領綜合實力更強,更加悍勇的話。那麼應當尤以吳國最為突出!連《三國志·蜀書·黃權傳》也曾有過:「吳人悍戰,順江而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