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戎馬一生服侍四朝君主,那他究竟活了多少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是小編描寫江東十二虎臣的最後一篇,講述最後一位人物,那就是丁奉。

通過之前十一篇的學習和描寫,小編受益匪淺。

主要體現在東吳中前期的主要軍事動向,各武將的優缺點,漢末三國時不同勢力的關係和摩擦,軍事官職,孫權的馭人之術和孫權伯樂的能力,以及將領們的子嗣問題。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江東十二虎臣,他們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

他們十二位都是隨東吳勢力走南闖北,開疆拓土,為建立和鞏固東吳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今天的文章小編將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詳細描寫丁奉的生平,第二是在之前十一篇文章中,小編選出有代表性的評論來進行複述。

我們還是按照往常的方式來了解丁奉,對照三國志來進行解讀。

一:驍勇小將,身經百戰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也。

少以驍勇為小將,屬甘寧、陸遜、潘璋等。

數隨征伐,戰鬥常冠軍。

每斬將搴旗,身被創夷。

稍遷偏將軍。

孫亮即位,為冠軍將軍,封都亭侯。

丁奉字承淵,是廬江安豐人。

他年少的時候就是一位驍勇的小將,曾經做過甘寧,靈通,潘璋等人的部將,積累了很多基層戰鬥經驗。

每次隨軍征伐,局部戰鬥中基本都會獲得頭功。

丁奉在戰爭中還經常能夠直取對方將領,繳獲敵軍軍旗,身上也經常受傷。

在積累了一定的軍事經驗和軍功以後,升為偏將軍。

孫權去世以後,孫亮繼位,被封為冠軍將軍,封都亭侯。

二:東興之戰,雪中偷襲

魏遣諸葛誕、胡遵等攻東興,諸葛恪率軍拒之。

諸將皆曰:"敵聞太傅自來,上岸必遁走。

"奉獨曰:"不然。

彼動其境內,悉許、洛兵大舉而來,必有成規,豈虛還哉?無恃敵之不至,恃吾有以勝之。

"及恪上岸,奉與將軍唐咨、呂據、留贊等,俱從山西上。

奉曰:"今諸軍行遲,若敵據便地,則難與爭鋒矣。

"乃辟諸軍使下道,帥麾下三千人徑進。

時北風,奉舉帆二日至,遂據徐塘。

天寒雪,敵諸將置酒高會,奉見其前部兵少,相謂曰:"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鎧著胄,持短兵。

敵人從而笑焉,不為設備。

奉縱兵斫之,大破敵前屯。

會據等至,魏軍遂潰。

遷滅寇將軍,進封都鄉侯。

當時漢國和吳國已經重修舊好,一起聯盟抗擊魏國。

魏國有一次派遣諸葛誕和胡遵等將領大舉進攻東興,吳國派出了諸葛恪率軍相拒。

很多將領都認為,魏國聽說諸葛恪親自來到前線,登岸後一定會望風而逃。

只有丁奉認為魏軍此次進攻匯聚了許昌和洛陽的大部分兵馬,來勢洶洶不可能輕易地無功而返,而魏軍肯定有應對的計謀。

不求敵軍對自動退軍,而是應該思考戰勝敵人的方法。

諸葛恪的軍隊趕到以後,丁奉和唐咨、呂據、留贊等人一起沿著山往西側進軍。

丁奉說:「現如今各軍行軍太慢,如果對方首先占領了戰略制高點,那麼整個戰爭就會處於被動的位置」。

於是丁奉離開了部隊進軍的大路,獨自帶領三千人從小路加急行軍,搶占有利地形。

當時正刮北風,丁奉藉助順風優勢,兩天就到達並占領了徐塘。

當時是一個寒冬,天降大雪,魏軍認為吳軍不會有軍事行動,於是三軍飲酒高歌,完全卸下了防備。

丁奉發現魏軍的前軍人數並不多,激勵大家說:「建功立業只在今日」!於是命令將兵脫下鎧甲,短兵相接。

敵軍看到風雪中襲來的吳軍一開始並不以為然,依舊認為大雪紛飛東吳不會發動大規模進攻,基本沒有防備。

丁奉看準突破口,帶領死士勇往直前,大破敵人前軍。

魏軍這時候回過神來,但是呂據的大部隊也拍馬趕上,一舉擊潰了魏軍。

戰役獲勝以後,封丁奉為滅寇將軍,升為都鄉侯。

三:截斷追兵,奮力解圍

1:魏將文欽來降,以奉為虎威將軍,從孫峻至壽春迎之,與敵追軍戰於高亭。

奉跨馬持矛,突入其陳中,斬首數百,獲其軍器。

進封安豐侯。

2:太平二年,魏大將軍諸葛誕據壽春來降,魏人圍之。

遣朱異、唐咨等往救,復使奉與黎斐解圍。

奉為先登,屯於黎漿,力戰有功,拜左將軍。

當時魏國著名將領文欽打算推翻專政的司馬師,密謀失敗後投降了吳國。

文欽投降吳國可謂快馬加鞭的逃跑式叛變,追兵緊閉,十分危急。

丁奉被封為虎威將軍,和孫峻一起率軍趕往壽春去保護文欽,在高亭地區,丁奉和魏國追兵相遇。

丁奉策馬前去,帶著長矛左突右殺,一戰中據說斬殺了數百人,當然不排除是丁奉極其親兵斬殺數百人,繳獲了地區部分裝備器械。

因截追兵,保護了文欽,完成了任務,升為了安豐侯。

過了一段時間,諸葛誕也叛變魏國,諸葛誕當時占據壽春,魏國軍隊打算圍城剿滅叛亂。

東吳得到情報以後,一開始令朱異、唐咨等率軍救援,不久後又讓丁奉和黎斐(真的不是足球運動員)前往救援。

丁奉作為先鋒,在黎漿這個地方屯軍,和這個地區的魏軍進行交戰,在局部戰爭中緩解了諸葛誕的圍困局面。

戰後有功,封為左將軍。

四:計略過人,能斷大事,誅殺權臣

孫休即位,與張布謀,欲誅孫綝,布曰:"丁奉雖不能吏書,而計略過人,能斷大事。

"休召奉告曰:"綝秉國威,將行不軌,欲與將軍誅之。

"奉曰:"丞相兄弟友黨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臘會,有陛下兵以誅之也。

"休納其計,因會請綝,奉與張布目左右斬之。

遷大將軍,加左右都護。

永安三年,假節領徐州牧。

六年,魏伐蜀,奉率諸軍向壽春,為救蜀之勢。

蜀亡,軍還。

孫休繼位以後,孫亮遺留的權臣問題日益尖銳。

孫休想要重整朝綱,於是想將禍國殃民的權官拿下,丁奉就和張布密謀殺掉權臣孫綝。

張布認為丁奉雖然不能很好地識文斷字,但是計略過人,能夠定奪大事。

恰好孫休召見丁奉告訴他孫綝憑藉自己的權力,圖謀不軌,希望能夠和將軍一起誅殺權臣。

丁奉認為孫綝在朝廷中黨羽深厚,人心不齊,很難一下子統一,所以需要在宴會中藉機動手,憑藉皇帝陛下的親兵來剷除權臣。

孫休答應了丁奉的建議,因此大開宴會宴請孫綝,在宴會中,丁奉和張布用目光傳遞信號,親兵將孫綝斬殺,從此解決了權臣干涉朝政的大患。

因此被封為大將軍,升為左右都護。

永安三年中,領徐州牧。

永安流年,漢國危在旦夕,面臨亡國危險。

丁奉率領軍隊攻擊壽春,打算圍魏救趙,可惜在進軍過程中劉禪已經投降,於是率軍歸還。

五:迎立暴君,反遭其禍

休薨,奉與丞相濮陽興等從萬彧之言,共迎立孫皓,遷右大司馬左軍師。

寶鼎三年,皓命奉與諸葛靚攻合肥。

奉與晉大將石苞書,構而間之,苞以徵還。

建衡元年,奉復帥眾治徐塘,因攻晉谷陽。

谷陽民知之,引去,奉無所獲。

皓怒,斬奉導軍。

三年,卒。

奉貴而有功,漸以驕矜,或有毀之者,皓追以前出軍事,徙奉家於臨川。

奉弟封,官至後將軍,先奉死。

孫休駕崩以後,丁奉和丞相濮陽興聽從了萬彧的建議,迎立孫皓為皇帝,丁奉被升為大司馬左軍師。

寶鼎三年,孫皓命令丁奉和諸葛靚進攻合肥。

丁奉戎馬一生,對戰爭已經熟透,他並沒有召集進攻,而是選用了離間計。

他先給晉將石苞寫信,晉國誤以為石苞通敵,石苞於是被召回了。

建衡元年,丁奉又率軍拒守徐塘,因此進攻谷陽一代。

谷陽的老百姓得到了丁奉進攻的消息後,都組團撤離,結果丁奉只攻下了一座空城,無功而返。

孫皓聽到了如此戰況,非常生氣,斬殺了丁奉的嚮導官員。

建衡三年,戎馬一生,經歷了東吳四代君王,且見證了兩次王朝的更迭(漢至魏,魏至晉)的丁奉,終於要休息了,放下了他殺敵無數的長槍,與世長辭。

不過事情並沒有因此結束,根據晉書記載,丁奉去世前,孫皓對於谷陽之戰無功而返一直糾纏不休,並且殺害了丁奉的兒子丁溫,把丁溫的家屬流放到了臨川(江西東南部)。

根據三國志記載,丁奉因為屢立戰功而尊貴,但漸漸暴露了他驕傲的性格,吳國當時有很多人因此詆毀丁奉。

孫皓念在丁奉以前戰功顯赫,將丁奉全家遷徙到了臨川。

丁奉有一個弟弟叫丁封,官職到了後將軍,在丁奉之前就去世了。

總的來說,丁奉是東吳中後期非常重要的將領之一。

丁奉年輕時在各大名將下積攢經驗,在之後的戰鬥中逐漸立功,最高官職大將軍。

經歷了四代東吳帝王,最終將星隕落。

六:很多人現在都對丁奉的年齡產生疑問,小編(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不才,根據三國志來猜測一個丁奉的年齡範圍。

我設幾個已知,咱們來一起推斷。

1:我們可以根據丁奉傳的記載來看,最早追溯到丁奉年輕時曾作為甘寧,陸遜和潘璋的部將。

2:眾所周知,甘寧統兵在凌統和潘璋之前。

根據小編上一篇潘璋部分的記載,甘寧是在關羽被殺害之後且在夷陵之戰前去世的(公元220年十二月末至公元221年七月前),他去世後兵馬被潘璋合併。

3:甘寧部分中,我們從最先的孫權授予甘寧兵馬的年份來計算。

有歷史記載的是孫權第三次征討黃祖之後授予甘寧兵馬(公元208年春)。

4:因為丁奉以驍勇出名,所以我們還要結合甘寧所參與的戰爭來作為另一個依據。

根據三國志記載,甘寧主要參與的戰爭有南郡之戰(公元209年),曹操南下濡須(公元213年),與關羽對峙(公元214年),皖城之戰(公元215年)。

5:丁奉去世於公元271年。

綜合以上五點可以從三國志得知的史料來看,丁奉最晚加入孫權陣營為220年,最早加入可能為公元208年。

我們再折回第一段丁奉的紀實中,有如下記載:「少以驍勇為小將,屬甘寧、陸遜、潘璋等。

」首先這句話的意思是:(丁奉)因年少驍勇,作了一名小將。

曾歸屬於甘寧,陸遜,潘璋等人。

在古代少年是指十到十五歲的人,但是如果以人類客觀生理上的角度出發,丁奉大約在束髮(十五歲至二十歲之間)時期加入的東吳勢力。

我們現在就取最高值和最低值來再次推算分析。

我們假設丁奉十五歲跟隨甘寧,是在公元208年(最早就加入甘寧帳下),則出生年應該為188年至193年之間。

所以丁奉享年應該為88歲至91歲,如果丁奉在甘寧去世前最後一戰(皖城之戰)加入的話,丁奉的應該在195年至200年出生,那享年應為71至76歲。

如果是在甘寧去世前加入甘寧所部作部將的話,那加入時間應該是公元220年,那麼丁奉應該在200年至205年出生,這樣的話丁奉享年66歲至71歲。

綜上所述,如果根據三國志記載,小編(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取兩個最極端的數字應該為66歲至91歲之間。

在這個範圍內,結合甘寧所部參與的戰鬥價值和戰鬥中所帶來的官職晉升方面來說,丁奉合理的年齡應該是71歲至86歲。

當然,如果丁奉年少指的不是十五歲到二十歲,或丁奉的確在甘寧參與的最後一戰之後加入的話,那就又另當別論了。

以上只是小編靠自己推斷的分析,現在很多學者對於丁奉的年齡也在爭論不休。

小編(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只是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供大家參考而已。

三國十二虎臣的專題至此結束,小編用了十三天完成了十二位虎臣的生平描寫。

在小編髮在各大自媒體平台的文章中,接收到了很多評論,質疑,批評,攻擊和探討,小編的朋友們也對我以前的文章發表了很多看法。

借著這篇文章的契機,我選擇一些問題,今天附在文章下一起分享和解答。

我們按照三國志的順序(小編同)來選擇性分享。

程普:

建議:下次再憑藉將領的征程講勢力地域發展時最好繪製古今對比地圖。

小編答:小編曾經嘗試過在網上學習古代勢力範圍繪圖的軟體,小編現在也有工作,實在是無暇顧及。

也懇請希望大家有會繪製古代地圖的朋友多幫幫小弟。

韓當:

評論:東吳第一代將領的兒子留在孫權手上就沒幾個能活命的,跑到魏國去起碼多活幾年。

小編答:的確孫權在後期是一個昏庸無道的皇帝,但是江東十二虎臣很多人的子嗣根據記載都是有不好的品行和犯罪被流放。

韓當的兒子小編認為有點做的太過了,結果還沒有好下場。

周泰:

問:原來周泰身上的槍傷不是皖城之戰被刺傷的?

小編答:根據記載,周泰渾身嚇人的傷主要是孫策時期,周泰為了保護年幼的孫權所留下來的。

陳武、董襲

評論:這兩個人基本沒怎麼聽說過,除了玩遊戲外

小編答:的確,因為陣亡較早,所以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過多的描寫。

但是古人對他倆的評價非常客觀,他們的戰死都是有價值的,側面保證了孫權在皖城之戰成功逃脫。

於是躋身江東十二虎臣之中。

甘寧:

批評:呂蒙的母親是呂母不是呂木,這應該是輸入法的鍋

小編答:感謝閱讀,小編整個號都是一個人營運且觀點和敘述上絕大部分都是原創,自己也在上班。

小編剛剛參與自媒體,也是希望找到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哪怕一個建議,都會讓小編受益匪淺。

也許能騰出更多時間校勘。

凌統:

評論:沒想到凌統的兒子也難逃犯罪的命

小編答:囧,三國十二虎臣的子嗣們基本上沒有虎子。

徐盛:

評論:絕非盛之能,實乃主公之栽培也

小編答:徐盛的發光發熱的確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孫權慧眼識人才,且能夠憑藉東吳的不同戰爭性質對將領進行養成。

就是這樣一個良好的底子,才讓東吳迅速崛起。

問:孫權會向曹丕表示臣服??過不了多久他也稱帝了

答:孫權曾經向曹操稱臣,並且建議曹操登上九五之尊。

曹操認為自己只是周文王而已,並沒有篡漢,期間還上演了曹沖稱象的典故。

曹丕篡漢後,孫權再次稱臣,曹丕封孫權為吳王,不久後因曹丕發現孫權並不是真心降服,於是戰火繼續。

潘璋:

評論:可憐的潘璋,三國演義說是關興殺死了他,報仇並奪回了青龍偃月刀。

答:三國演義因為劉備集團的正統性或正義性出發,褪去了很多污點,攬回了很多功勞,而且對於有矛盾的個人,只好委屈一下了。

丁奉:

小編猜測大家會用廖化和丁奉做對比,根據三國志廖化部分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廖化世代是沔南的豪門世族,起先跟隨了關羽。

從這句話可以打破兩個疑慮,第一就是沒有證據證明他參加過黃巾起義,第二就是他何時跟隨關羽根本無法考量。

廖化去世於264年,因為生年和可對比的證據太少,所以實在無法看出廖化的具體歲數,但是根據關羽219年去世被殺害,且廖化詐死歸國時劉備對他大加讚賞,說明劉備對廖化早有耳聞,要不然一定會以逃兵判處。

小編猜測廖化應該較早就加入了關羽帳下,預計廖化應該活了70至74歲之間吧。

每一篇文章寫完後,小編都會有很多感悟和思考,有時是和現實中的對比,有時會對某段歷史唏噓不已。

經過學習,才發現三國真的是一個無底洞,要發現了解的東西太多了。

初期小編的朋友還問為什麼自媒體的名字叫只聊三國,他們認為名字過於狹義。

我覺得一生如果能夠精通一段歷史,也許就算很有價值了吧。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原創。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轉載,近期本人已開展全網維權,請君自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見證三國興衰的老將(二)雪中奮短兵的丁奉

如果要在三國的各個勢力中推選出一位能打的老將,孫吳方面在前期可能是程普或者黃蓋,到了後期,孫吳的首選肯定是丁奉。三國志13威力加強版中,丁奉的出場算是稍晚的了,在「三顧茅廬」劇本中,我們才能選擇...

潘璋果敢剛烈,率部擒獲關羽

小編對於三國十二虎臣的描寫也逐漸進入尾聲,潘璋是小編要寫的第十一位將領。在小編寫十二虎臣的過程中,依靠個人生平,根據每個人的經歷重疊對比,慢慢了解了孫策時期和孫權時期的東吳軍事動向。東吳在孫策單...

吳國的奇蹟:三國中歷經四朝的元老宿將

三國時期眾多名將雖然戰功顯赫,但都如同曇花一現般的存在,所以今天要介紹一位歷經長久的三國人物。在其兵荒馬亂的三國亂世中能做到四代主君的將領,除了曹魏的司馬懿、高柔外,丁奉,可謂東吳的第一奇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