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里的王司徒,雖然沒被諸葛亮罵死,但確實曾寫信勸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王朗師從楊賜。
楊賜是弘農楊氏,他爺爺是太尉楊震,他父親楊秉也當過太尉,楊賜本人也當過太尉,兒子楊彪也當過太尉,他孫子更有名,就是大名鼎鼎的楊修。
不過楊修還在曹操的丞相府的時候,就因為參與儲位之爭,被曹操所殺。
如果楊修老老實實在官場上混,以魏晉那種特別重視門第出身的風氣,當太尉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楊賜是漢末知名的經學家,王朗師從楊賜,就是學習經學,所以從年輕時就已經很有名氣了。
出仕後先在徐州刺史陶謙手下為治中。
董卓把漢獻帝劫遷到長安以後,關東諸侯爭霸,徐州在四戰之地,南有袁術,北有曹操,壓力是比較大的。
為了自保,陶謙只能和公孫瓚結盟,加攻曹操。
所以,王朗和陶謙的別駕趙昱建議陶謙,求救於諸侯,不如遣使向皇帝朝貢,這樣做政治上更安全。
於是陶謙照他的建議,派趙昱到長安朝見漢獻帝,漢獻帝封陶謙為安東將軍,又拜趙昱為廣陵太守,拜王朗為會稽太守。
王朗就到會稽上任去了。
王朗到會稽後沒幾年,孫策就渡江而來,要平定江東。
王朗當時的功曹是江東豪門大族虞翻,虞翻認為王朗打不過孫策,建議他向孫策投降。
王朗認為他是天子任命的官員,守土有責,不能投降,就和孫策開戰。
王朗打不過孫策,只好從海上逃走。
孫策追擊,王朗走投無路,只能向孫策投降。
孫策知道王朗是名人,並沒有加害於他,只是批評了他。
建安三年,曹操已經將漢獻帝接到許昌安置,被拜為司空,可以署置官屬,於是以朝廷的名義,要求孫策將王朗送到許昌。
孫策此時正忙於平定江東,與曹操結盟共同對付袁術,又要共同對付殺死了孫堅的仇人劉表,所以孫策並不想得罪曹操,就派人送王朗渡江西去。
王朗到許都後,先被漢朝拜為諫議大夫,又被曹操征入司空府中,擔任參司空軍事,也就是說,他既是漢朝的命官,同時也是曹操的司空府官員。
建安十三年,曹操改變漢朝官制,由司空改任丞相。
建安十八年,曹操由之前的武平侯封魏公,此時的魏郡在之前的一年進行了調整,魏國下屬十個郡,包括以冀州之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鉅鹿、安平、甘陵、平原。
王朗擔任其中的魏郡太守。
之後,王朗又先後擔任少府、奉常、大理寺卿等。
曹丕繼位為魏王后,王朗擔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曹丕篡漢之後,王朗擔任司空,進封樂平鄉侯。
魏明帝曹叡繼位後,進封蘭陵侯,增邑五百,食邑共計一千二百戶,轉任司徒。
曹丕時期,華歆為司徒,王朗為司空,鍾繇為太尉,他們三個都是從漢末以來就一直名氣很大的耆宿老臣,算得上德高望重,所以,曹丕對他們也很尊重,曾在一次朝罷之後對人說:「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可見當時評價之高。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曹丕篡漢的時候,華歆身為漢臣,逼迫漢獻帝禪位,形象並不正面。
王朗一直到魏明帝太和二年,也就是公元228年才病逝。
也就是這一年,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曹魏。
這是劉備死後蜀漢第一次大舉進攻曹魏,所以曹魏上下也非常緊張,曹叡親自到長安坐鎮,派張郃率軍在街亭擊敗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兵。
所以,這次北伐並沒有王朗什麼事情,也就不存在被諸葛亮罵死的可能了。
但這並不等於說不存在王司徒要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勸諸葛亮拱手來降,而被諸葛亮嚴詞痛批的情況。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轉引《諸葛亮集》:
(建興元年)魏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謁者僕射諸葛璋各有書與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籓。
亮遂不報書,作正議曰:「昔在項羽,起不由德,雖處華夏,秉帝者之勢,卒就湯鑊,為後永戒。
魏不審鑒,今次之矣;免身為幸,戒在子孫。
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齒,承偽指而進書,有若崇、竦稱莽之功,亦將偪於元禍苟免者邪!昔世祖之創跡舊基,奮羸卒數千,摧莽強旅四十餘萬於昆陽之郊。
夫據道討淫,不在眾寡。
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獲,旋還未至,感毒而死。
子桓淫逸,繼之以篡。
縱使二三子多逞蘇、張詭靡之說,奉進驩兜滔天之辭,欲以誣毀唐帝,諷解禹、稷,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
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
又軍誡曰:『萬人必死,橫行天下。
』昔軒轅氏整卒數萬,制四方,定海內,況以數十萬之眾,據正道而臨有罪,可得干擬者哉!」
這時候蜀漢剛經歷了夷陵之戰的較大戰爭損失,吳國孫權先擊敗劉備,接著又擊敗曹丕親自率領的魏軍大規模討伐,處於東吳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
曹丕和曹魏此時的判斷是,劉備新亡,蜀漢又經歷了大敗,應該是可以引誘蜀漢像孫權那樣,向曹魏稱臣納貢,雙方結盟,共同對付孫吳的。
因此,才又了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許芝和諸葛璋等人分別寫信給諸葛亮,勸諸葛亮投降的事情。
曹丕引誘蜀漢投降的另一個原因是,蜀漢是以漢朝的正統繼承者身份自居的,並不承認曹魏的合法性。
那麼,如果能夠引誘蜀漢也像孫權那樣,稱藩稱臣,就等於迫使蜀漢承認了曹魏代漢的合法性,蜀漢再出兵討伐曹魏,也就是藩屬叛亂了,而不是蜀漢一直說的「漢賊不兩立」了。
三國時,各國名士之間相互有書信往來是比較正常的。
王朗就曾給蜀漢第一任司徒許靖寫過信,並記載了自己的兒子王肅出生於會稽。
華歆、王朗、陳群都是當時名士,又是曹魏的元老重臣,由他們出面對諸葛亮勸降,說明他們是很重視諸葛亮的。
寫信的幾個人中,王朗和諸葛亮都是琅琊人,是同郡的鄉黨,王朗資格又比諸葛亮老,所以他倚老賣老,對諸葛亮陳說天命,勸諸葛亮不要負隅頑抗,向曹魏稱臣,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諸葛璋記載不詳,但諸葛亮的父親叫諸葛珪,說明諸葛璋可能是諸葛亮的堂叔。
諸葛亮以匡扶漢室為畢生志願,所以並沒有私下給這些人回信,而是寫了這個文章,做了正面批駁,也就是統一回復了這些人,嚴詞拒絕了曹丕的引誘。
雖然這個回信沒有能夠罵死王朗,但也算是辭色俱厲,義正辭嚴,將曹魏明確為漢賊,而以蜀漢為漢室正統,再次重申了漢賊不兩立的立場。
而且,王朗的兒子王肅也和他一樣,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
王朗為王肅所聘的妻子是著名的泰山羊氏,和司馬師後來的妻子是姐妹。
王肅的女兒王元姬嫁給了司馬昭,生了司馬炎,司馬炎後來又篡魏為晉。
琅琊王氏在晉朝始終是名門望族,西晉時的王衍自不用說,東晉衣冠南渡之後,支撐東晉的王導、王敦也出自琅琊王氏,都是王朗一門。
而且,在東晉出現了著名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
曹操曹丕一生看不起蜀漢,認為名將唯關羽,最終被諸葛亮實力打臉
文 | 江隱龍平定益州、攻占漢中後,劉備達到了其個人生涯的頂點,然而半年之後,劉備的雄心就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而破滅了。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稱帝之後兵勢之強遠超孫權足以與曹丕爭鋒,征吳的軍隊被誇...
此人膽氣不懼孫策,卻被諸葛亮罵死,其後代卻成為一國之君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士族代表往往是這個時代的翹楚,像諸葛亮、司馬懿、荀彧、荀攸等士族代表,不但有著文人的風骨,又有著武將的膽氣,能夠馳騁戰場。在眾多文人之中,就有不少傑出代表...
王朗是怎麼死的 諸葛亮罵死王朗是無中生有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罵死王朗這段挺火的,特別諸葛亮那句「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一時之間成為了網絡流行語。那麼歷史上的王朗是否如演義這般如此不堪呢?
生前封侯,死後超神,細扒鬼畜界的神話王司徒!
王司徒名王朗,出生於琅琊望族王氏之後,而諸葛亮出生於琅琊諸葛氏,今天來看兩人都來自山東臨沂,是貨真價實的老鄉。琅琊王氏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最顯赫的士族,尤其以晉代為盛,當時琅琊王氏勢力甚至超越司...
諸葛亮到底見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隨著鬼畜視頻的火爆,《三國演義》里武鄉侯罵死王朗的劇情一下子就火了,其中諸葛亮的一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更是盡人皆知。那麼,諸葛亮真的罵死過王朗嗎?王朗究竟是何許人也呢?
諸葛亮罵死王朗是假的,王朗外孫女婿殺了諸葛亮兒孫是真的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非常矛盾的人物,這個人就是王朗。在羅貫中的筆下,早年的王朗,可以揮舞大刀片子和太史慈單挑,雖然沒打贏太史慈,但是也沒吃虧。到了晚年的王朗,卻被諸葛亮罵死了。能單挑太史慈的人...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罵死王朗,全憑占領了道德制高點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小編看了不下三遍,諸葛亮收降孟獲之後,蜀國南方平定,兵精糧足,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曹魏,蜀軍連戰連捷,曹魏州郡望風歸附,諸葛大軍兵臨渭水,進逼長安。魏主曹睿派大將...
諸葛亮罵的王朗村夫, 無恥之人全是虛構的, 實際上是最大的忠臣
我們最近經常喜歡的一個段子叫做諸葛村夫罵死王朗,這裡面很明顯的幾句詞都是說王朗是叛徒了或者說王朗是老賊了什麼的。但是在實際上的王朗卻是一個非常忠誠的人,無論是孫權還是劉備建立的國家都是分裂了漢朝...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不光不是諂媚之臣,還是一名忠於漢朝的忠臣
諸葛亮,實際上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角。為了表現諸葛亮智絕天下的 人物形象,作者從諸多方面對其進行了重點塑造。除了智慧、謀略之外,還突出了諸葛亮的口才。「舌戰群儒」是第一例。而在第九十三回描述的「...
歷史上的 王朗 真是被 諸葛亮 罵死 的嗎?
歷史上的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回稱作是《武鄉侯罵死王朗》,是說諸葛亮兵出祁山,曹魏大都督曹真率軍迎敵,軍師王朗自逞其能,說他用一席話,就能夠讓諸葛亮「拱手而降」。結果這話倒...
王朗真的是被諸葛亮被罵死的麼?歷史真相併不是如此!
看過三國的都知道,諸葛亮罵王朗那一段,可謂寫的什麼精彩,諸葛亮用三寸不爛之舌,竟然把王朗活生生的罵死了,真可謂唇槍舌劍啊!但是歷史上的王朗真的是被罵死的麼?這樣死的也太憋屈了。大家也都知道,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