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神秘之人 一番話奪了一座城 官渡之戰中卻離奇失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中,人們都知道,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謀士,而他的兄長荀諶則效力袁紹,他曾憑藉一番辯駁就讓韓馥交出重要的冀州城,在官渡前主張與曹操速戰速決,也被袁紹採納,堪稱袁本初依賴的重要謀臣。

但令人困惑的是,官渡之戰如此重要戰役中,荀諶卻突然失蹤,隨後音訊全無,他到底是曹操的埋伏下的臥底,還是最終歸隱山林雲遊四方,成為永遠解不開的謎團。

遊戲中荀諶的形象。


荀諶是名門之後,祖上為荀子,荀彧是他的弟弟(也有說是其兄長),其中《荀彧傳》中荀氏家傳曰:衍字休若,彧第三兄。

彧第四兄諶,字友若,事見袁紹。

袁紹攻打冀州時,荀諶與高幹、郭圖等人拜訪了冀州牧的韓馥。

荀諶從智勇、仁德和出身等多方面將袁紹和韓馥作比較,最後陳述厲害,若公孫瓚來犯,韓馥毫無抵擋之力,還不如早點獻城,因為袁紹才更適合冀州之主。

被巧言善辯的荀諶一說,本就懦弱韓馥最終將城送出。

袁紹也沒有費一兵一卒,就拿到了重要的軍事據點冀州。

袁紹解決掉公孫瓚後,稱霸河北,荀諶與田豐、審配、許攸、郭圖、沮授並稱六大謀士,是袁紹依仗的智囊。

官渡之戰前,荀諶與審配以及郭圖主張速戰速決,但田豐和沮授堅持與曹操打持久戰,在一番辯論後,袁紹聽從了荀諶的建議,遺憾的是,從最終的結果來看,荀諶的戰略並不是最佳戰略。

官渡之戰中,袁紹糧多曹操糧少,最佳戰略是持久戰。


更為離奇的是,荀諶的記載就在官渡之戰中徹底消失了,這一點無論是從《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來看,都是如此,在這場大戰的記載中,田豐死於獄中,許攸、高覽和張郃投城曹操,沮授和審配拒不投降而被處死,但就是沒有荀諶的下落,而其他史書中也幾乎沒有任何記載,是死是降成為謎團。

唯一的記載是在魏國陳群與孔融的一段對話中,陳群表示:「荀文若、公達、休若、友若、仲豫,當今並無對。

」荀文若就是荀彧,公達就是荀攸、休若就是荀衍,友若是荀彧,仲豫是荀悅。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世沒有和這些人相匹敵的人,荀彧和荀攸是協助曹操成就霸業的關鍵人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荀諶也必定不是酒囊飯袋,必定同樣優秀。

荀諶下落成為三國中的一大懸疑。

能聽從荀諶的記載,足以說明其在袁紹帳中的地位。

但在官渡之戰中失蹤,其疑點頗多。

有一種假說是其投奔了曹操,但一直在袁紹帳下作為臥底。

這種說法其實缺乏常識,因為在漢代,用這種內奸臥底的方式,是為世人所不齒的。

況且按照曹孟德廣招天下良才,唯才是舉的風格,如果這樣一位名仕投奔,他一定會大肆宣傳,況且憑藉荀諶的能力,不可能不為曹操出謀劃策,但史書中依然沒有記載。

另一種說法稱荀諶病故,但對於當時名流,如果因病死亡,也不可能沒有記載。

另外還有歸隱山林說,以及被袁紹殺害說,其中被袁本初殺害並無可能,袁紹是極其好面子之人,對於一個對自己並無威脅的智謀之士,他沒有必要痛下殺手。

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官渡之戰中,荀諶悄然離去,或歸隱山林或雲遊四方,而到底因為什麼,或許永遠是個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紹輸給曹操,並不是因為官渡之戰

公元200年的官渡大戰,袁紹大敗於曹操。此後,袁紹一蹶不振,其子袁譚和袁尚的勢力最終也為曹操蕩平。為什麼實力首屈一指的袁紹集團會徹底覆滅?官渡戰敗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但袁紹麾下不同地域士人間的長...

袁紹手下謀士武將雲集絲毫不弱於曹操

四大謀士:審配審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

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

袁紹的謀士集團還是很強大的,個人能力相當優秀,由於歷史一貫的尿性,死的早的由於事跡不多,都會被不同程度的低估,所以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私以為重點還是放在了對方人物的缺陷上,但人無完人...

袁紹慘敗(二):袁紹帳下謀士有哪些?

袁紹屬於汝南袁氏,這個家族在東漢中後期人才濟濟,有「四世三公」的美稱。其門生故吏更是遍天下。當袁紹吞併韓馥的冀州時,韓馥曾經表示自己也是袁氏門生,讓個冀州又何妨。東漢末年,天下動盪,更多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