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輸給曹操,並不是因為官渡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00年的官渡大戰,袁紹大敗於曹操。

此後,袁紹一蹶不振,其子袁譚和袁尚的勢力最終也為曹操蕩平。

為什麼實力首屈一指的袁紹集團會徹底覆滅?官渡戰敗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但袁紹麾下不同地域士人間的長期鬥爭傾軋才是深層原因。

袁氏的河南與河北謀臣

袁紹手下謀臣武將主要來自兩大地域。

一派是與袁紹同屬河南的士人,包括潁川的荀諶 、郭圖、辛評、辛毗兄弟、武將淳于瓊,以及與潁川鄰近的南陽的許攸等。

許攸早年與袁紹和曹操等結好,袁紹得罪董卓,出逃冀州之時,他就追隨袁紹。

許攸(?-204年)

荀諶出自潁川郡大族荀氏,是曹操首席謀臣荀彧的兄弟。

東漢的名士以汝南和潁川最多,孔融點評汝潁人物時,認為荀氏兄弟「當今並無對」。

冀州牧韓馥是袁氏門生,為人懦弱。

袁紹欲軟硬兼施奪取冀州,荀諶就是袁紹派去遊說韓馥的說客。

不過,荀諶的眼光能力遠不及荀彧,以及荀家另一個著名謀士荀攸。

潁汝士人多結交朋黨,且家族聯姻,比如荀氏就與同郡的辛氏、鍾氏和陳氏相互聯姻。

當這些河南士人離開故土去冀州(河北)輔佐袁紹,更需要與同籍士人抱團結黨、維護共同利益,從而在冀州形成了穎川士人集團,與袁紹的河北本土勢力發生矛盾衝突也就不足為怪。

袁紹手下的河北本土士人主要有沮授、田豐、審配以及武將張郃等人,其中沮授和田豐的政見謀略,不在荀彧和郭嘉之下。

袁紹初奪冀州時,為鞏固統治並平衡河南集團,籠絡重用冀州士人:命沮授為別駕,後來擢升為奮武將軍 , 監護諸軍,審配任治中,田豐為別駕。

治中和別駕都是冀州牧的高級佐官。

袁紹(?-202年 )

河北地區自古民風質樸剛毅,多慷慨悲歌之士,比如戰國時的荊軻。

河北士人也普遍正直、剛烈、直言敢諫,與善變通的中原士大夫形成對照。

袁紹集團里的逢紀是一個特殊人物,他既不屬於潁川集團,也不是冀州本地士人。

袁紹集團兩大勢力的主要士人

潁川與河北士人的矛盾衝突

袁紹在統治冀州前期,還能居中協調潁川與河北士人,但兩大集團在政治取向、軍事戰略和經濟利益的衝突一直存在。

191年漢獻帝受困於長安時,沮授建議袁紹「迎大駕於西京......,號令天下」,田豐也持類似觀點,袁紹很認同。

這比毛玠建議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早一年,更比荀彧早了四年,可見這兩個冀州謀士的遠見卓識。

後來獻帝逃難於河東地區,沮授再次建議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

潁川集團揣測到袁紹有稱帝野心,郭圖和淳于瓊就投其所好,指出漢室已衰微,無須迎獻帝,以免為其所累。

袁紹從之。

曹操則抓住機會迎獻帝建都於許昌,打出興復漢室的旗號,占據了政治和道義制高點,袁紹追悔莫及。

可見,袁紹手下潁川謀士的大局觀遠遜於河北士人。

199年滅掉公孫瓚之後,袁紹雄踞黃河以北的幽、並、青、冀四州,軍事實力達到頂峰,曹操也基本控制了黃河以南的關東地區。

為實現稱霸野心,袁紹欲與曹操決戰。

為此,潁川集團和河北士人意見相左,矛盾激化。

沮授認為與公孫瓚多年戰爭後師老兵疲,應該屯田整修,同時派精銳騎兵,抄擾曹操控制區,令他疲於應付。

郭圖針鋒相對地指出,袁紹此時軍力強盛,正應該一鼓作氣消滅曹操,所謂機不可失。

公孫瓚(?-199年)

袁紹此時志得意滿,採納了郭圖的建議,決定南下伐曹。

這次軍事策略的鬥爭衝突中,潁川謀士又牢牢抓住了袁紹急於功成的驕縱心理。

沮授為人剛直,他的建議高明周全,但不得袁紹之心。

而且沮授不知進退,繼續強諫,同時郭圖進讒言,袁紹遂剝奪了沮授全部兵權,分給了郭圖和淳于瓊等人。

河北另一個主要謀士田豐在曹操攻擊劉備時,就建議趁機攻擊許昌,這樣曹操腹背受敵,袁紹勝面大增。

袁紹為人猶疑,不能把握稍縱即逝的良機,竟以兒子生病為藉口拒絕。

打擊曹操的最佳時機錯過後,田豐又不適宜地強硬主張應該緩圖曹操,和沮授思路大致相同,但此時袁紹已下定決心大舉攻曹,故一怒之下將田豐下獄。

至此,河北集團最優秀的兩大謀士基本失去對袁紹的影響力,河南潁川集團全面勝利。

官渡之戰爆發後,兩個地域集團的傾軋爭鬥達到高潮。

河北豪族審配當時留守鄴城,以「許攸(屬於河南集團)家不法,收其妻子」,許攸大怒,叛袁投曹。

其實,在袁紹縱容豪強權貴的政策下,冀州豪族普遍橫徵暴斂、目無法紀,審配家藏匿罪犯,惡劣程度或許還超過許攸,「不法」只是審配打擊河南集團的藉口。

許攸叛降對曹操的勝利有決定性意義。

曹操按照許攸的計謀,偷襲袁紹軍糧倉所在地烏巢,一舉成功。

河北名將張郃在烏巢防守上與郭圖意見不合,後者又向袁紹進讒言:「(張郃)軍敗,出言不遜」。

張郃畏懼,於是臨陣投降曹操,袁紹軍崩潰。

張郃(?-231年)

由以上分析可知,官渡之戰曹操贏得僥倖,他取勝的真正原因是袁紹陣營潁川與河北集團激烈內鬥而導致的兩次叛降,而這兩大集團的矛盾衝突由來已久,並非偶然之舉。

兩大集團分別輔佐袁譚袁尚,繼續內鬥

官渡戰敗後,逢紀向袁紹進讒言,「田豐聽說將軍失敗,拍手大笑,因為他說對了」。

袁紹遂殺掉田豐。

沮授被曹操擒獲,卻密謀回歸袁紹,又被曹操殺掉。

冀州兩位頂尖謀士沒遇到名主,又過於剛正、忠心,竟不能自保,可憐可嘆!

202年袁紹病故,他兩個還算有才幹的兒子袁譚和袁尚開始爭奪河北地區統治權。

潁川集團的郭圖、辛評、辛毗支持袁譚,河北的審配以及逢紀支持袁尚。

逢紀與審配本來不合,但後來與審配關係改善,遂支持袁尚。

在袁譚、袁尚的鬥爭中,審配借刀殺人,逢紀為袁譚所殺。

袁譚一度被袁尚圍城,派辛毗向曹操求援,辛毗與曹操麾下的荀彧、荀攸等人是潁川同鄉,還有聯姻關係,於是很快投降曹操。

辛毗甚至向曹操建言拿下河北的好處。

曹操出兵,先後擊敗袁譚、袁尚,殺了郭圖,生擒審配(辛評為審配所殺 ),審配寧死不降。

潁川與河北集團的內鬥終於徹底葬送了袁紹勢力。

曹操(155-220年)

河北士人沮授、審配和田豐都能為主盡忠效力,不肯變節,體現了自古以來河北的忠勇(然而多少是愚忠)民風,河南籍的謀士許攸和辛毗卻審時度勢,變通無礙,此中對照耐人尋味。

實際上,潁川荀氏除了荀彧等少數忠於漢室外,其家族成員在曹魏代漢、司馬代曹的過程中都能與時俱進,擇投明主。

地域集團衝突很普遍

袁紹集團的地域派系鬥爭在漢末、三國時期很常見。

劉備舊部與荊州士人就與巴蜀本土勢力屢有衝突,蜀漢政治分裂,並部分因之亡國,這與袁紹集團內鬥的結局相去不遠。

諸葛亮(181-234年)

輔佐曹操成就大業的豪族士大夫人才也主要來自兩大地域,一是曹操的譙沛宗族與同鄉組成的武將集團,一是以潁川士人為核心的謀士集團。

潁川士人總數並不占曹操謀士集團大多數(約12%),但曹氏八個核心謀士里,有一半潁川籍。

譙沛與潁川集團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文武搭配,在曹魏控制境內都是受益者,沒有內外主客之分。

這就相當程度上減少了地域主義相關的利益衝突,曹操駕馭手下的手腕又很高超,因此地域集團的衝突對抗在曹操時代沒有明顯表現出來。

曹操也正是憑藉文武集團的通力合作,方能統一北方,最終取代漢室。

(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冷熱軍事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紹陣營瞎搗亂的三股勢力,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文/寂寞的紅酒袁紹是漢末時期的大軍閥,占據有幽、並、青、冀四州,兵精糧足,人才濟濟,是當時北方最大的軍閥。但袁紹勢力那麼大,卻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敗,隨後逐漸走向瓦解消亡。強大的袁紹之所以會輸給...

田豐、沮授,袁紹手下6大謀臣誰更厲害?

在《三國演義》里袁紹雖然不是主角,但在漢末的那個時代,袁紹無疑也是個非常優秀的青年,他敢反董卓,還是十八路諸侯的首領。其分量無需多說。我們同時可以看出,曹操之所以能在後來的三國爭霸中一直處在優勢...

袁紹慘敗(二):袁紹帳下謀士有哪些?

袁紹屬於汝南袁氏,這個家族在東漢中後期人才濟濟,有「四世三公」的美稱。其門生故吏更是遍天下。當袁紹吞併韓馥的冀州時,韓馥曾經表示自己也是袁氏門生,讓個冀州又何妨。東漢末年,天下動盪,更多的名士...

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

袁紹的謀士集團還是很強大的,個人能力相當優秀,由於歷史一貫的尿性,死的早的由於事跡不多,都會被不同程度的低估,所以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私以為重點還是放在了對方人物的缺陷上,但人無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