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擁有超豪華的謀臣良將陣容,為什麼打不敗曹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三國歷史,漢末諸侯爭雄,出身「四世三公」豪門望族家庭的袁紹無疑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尤其是袁紹奪占冀州,後消滅公孫瓚,很快虎踞冀、青、幽,並諸郡,帶甲百萬,成為北方最大的諸侯勢力。

然而擁有最強大的謀臣良將陣容的袁紹,為什麼打不敗曹操?

大家都知道在與曹操對抗前夕,袁紹的手下文官武將極多,是曹操最害怕的一個對手。

相對而言,曹操的地域和實力都無法和袁紹相比。

而且官渡之戰的結果卻以袁紹的慘敗而告終,其根本原因在於袁紹集團之間的內鬥。

說起內鬥,首先要從袁紹巧奪韓馥的地盤開始算起,冀州牧韓馥身為潁川人,就引用了大批汝潁名士把持冀州州政,排擠河北當地人過了頭,形成了當時汝潁派與河北派的對立。

四世三公的袁紹就是憑藉汝潁名士身份,輕而易舉的趕走韓馥,奪取冀州,不過為爭取當地人的支持和搞平衡,同時又重用河北當地人。

當時冀州的汝潁派有荀彧、郭嘉、荀諶、郭圖、辛評、許攸、逢紀、淳于瓊等人,河北派有田豐、沮授、審配、顏良、文丑、高覽、張郃等人,看這個強大的豪華陣容,妥妥的統一天下的節奏。

可惜,袁紹不善於把握這樣的機會,只不過利益攸關,要兩派不鬥實在有點強人所難,像荀彧、郭嘉這樣的第一流人物,覺得這麼斗下去沒法成事,就投奔曹操去了。

統一河北的過程中還好,到官渡之戰前,可能覺得袁紹軍贏定了,要摘果子了,兩派掐架全面展開。

先是河北派的田豐因勸阻袁紹出兵被下獄;接著汝潁派的郭圖在戰前背刺沮授,削了沮授的權力;河北派的審配還以顏色,抓汝潁派許攸的家人治罪,導致許攸投奔曹操,獻計奇襲袁軍的糧倉烏巢;烏巢遇襲之際,汝潁派的郭圖與河北派的張郃在軍事方略上又起爭端。

可以看出,袁紹雖然兩派並用,但統一河北以後,可能覺得大事已定,逐漸偏向汝潁派,河北派的士大夫只剩一個審配撐門面,田豐、沮授都已失勢,張郃這種名將更是被壓得沒法出頭。

於是袁紹理所當然的採用了郭圖的主張,派少量輕騎救烏巢,讓張郃率重兵攻曹操的大營。

結果不出張郃所料,烏巢被曹操險之又險的攻破,曹營防守嚴密,攻之不下。

為了推卸責任,郭圖又一記撩陰腿暗算張郃,說他的壞話,張郃既憋屈又害怕,把心一橫,帶袁軍精銳投降曹操,導致袁軍崩潰。

戰後,汝潁派的逢紀又進讒害死河北派的田豐,河北派的審配獨木難支,不料逢紀因為自己是南陽人,在汝潁派比較外圍,吃不到大的,竟然倒戈過來,這才扶立起袁紹次子袁尚,與汝潁派郭圖、辛評扶立的長子袁譚抗衡,導致袁家分裂,被曹操各個擊破。

總之,袁紹集團的內鬥成為袁紹失敗的主要原因。

而內鬥的根本原因,完全在於袁紹自己的昏暗不明,擁有強大的豪華的謀臣良將陣容卻因資金的為主不明、心胸狹窄和缺乏決斷導致最終的失敗,實在可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紹手下謀士武將雲集絲毫不弱於曹操

四大謀士:審配審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

袁紹慘敗(二):袁紹帳下謀士有哪些?

袁紹屬於汝南袁氏,這個家族在東漢中後期人才濟濟,有「四世三公」的美稱。其門生故吏更是遍天下。當袁紹吞併韓馥的冀州時,韓馥曾經表示自己也是袁氏門生,讓個冀州又何妨。東漢末年,天下動盪,更多的名士...

田豐、沮授,袁紹手下6大謀臣誰更厲害?

在《三國演義》里袁紹雖然不是主角,但在漢末的那個時代,袁紹無疑也是個非常優秀的青年,他敢反董卓,還是十八路諸侯的首領。其分量無需多說。我們同時可以看出,曹操之所以能在後來的三國爭霸中一直處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