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諸葛亮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三顧茅廬
徐庶向劉備熱誠地推薦諸葛亮(也叫諸葛孔明),劉備很高興,便決定去訪聘。
當時諸葛亮正在襄陽城外隆中隱居。
劉備攜同關羽,張飛到隆中,不巧諸葛亮出了門,沒見到。
過了幾天,劉備再冒著風雪去拜訪,諸葛亮又跟朋友閒遊去了。
兩次見不到孔明,劉備有些失望,但是為了成就大業,他求才心切,不顧張飛關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訪。
這回諸葛亮並沒外出,不過還在草堂上睡午覺沒醒,劉備便謙恭地拱手站在石階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
諸葛亮為劉備的其誠所感動,答應出山輔佐劉備,終於干出了一番事業。
「三顧茅廬」後來便用以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人家,有時也表示多次拜訪才見到對方。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如魚得水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孔明)出山之後,「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把孔明當作老師,關羽,張飛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對劉備說:「孔明年紀輕輕,有甚麽才學大哥你對待他實在是好過頭了,又沒見到他顯示出甚麽本事!」劉備勸解他們說:「我得到孔明,如魚得水,兩位弟弟不用再多說了。
」「如魚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適合自己事業發展的環境。
例如:李教授請到張明作助手,簡直「如魚得水」,研究項目的進度加快了,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初出茅廬
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隨劉備到新野後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
劉備叫來關張二人商議迎敵,張飛原本對劉備說的「得了孔明如魚得水」很不服氣,便賭氣地說:「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敵」劉備說:「智謀靠孔明,勇武須二弟,怎麽可以推諉呢」劉備叫孔明指揮作戰,孔明怕關張等人不聽從號令,便要了劉備的寶劍和印章,顯示他正掌握兵權,違令者斬。
孔明派兵遣將,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敗夏侯敦。
這場漂亮的勝仗,使關張開始佩服諸葛亮,從此誠心誠意地聽從他的調遣。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有首評議詩讚揚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成語「初出茅廬」原說諸葛亮出山後初掌兵權就打勝仗,後來則用以比喻剛剛進人社會工作,缺乏實際經驗。
例如:別看他「初出茅廬」,卻有一股衝勁,又肯虛心學習,很快就熟悉了業務,作出了成績。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
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
他想尋找個好助手。
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
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
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
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
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
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
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
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
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
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
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
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
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
(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錦囊妙計
孫權為了控制挾持劉備,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計」,假意要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剛剛死了妻子的劉備,騙劉備到南徐招親,然後打算將他軟禁,作為人質,再派人去奪回荊州。
劉備接見了孫權的使者,心存疑慮,諸葛亮卻叫他放心大膽前往,滿有把握地表示會「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吳侯之妹,又屬主公;荊州萬無一失。
」並叫趙子龍護送劉備。
臨行,諸葛亮把趙子龍叫到跟前,交給他三個錦囊,跟他耳語道:「你保主公入吳,應該領受這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你可以依照順序施行。
」趙子龍依計而行,迫使孫權嫁妹弄假成真,後來又護衛劉備和孫夫人安全地離開吳地,逃出虎口。
「錦囊妙計」現在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的妥善辦法。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一時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劉備與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計謀卻一個一個地被諸葛亮破壞,《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狹窄,身上本來帶有箭瘡還末痊癒,氣怒之下,終於死去,他臨終時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個周瑜,為甚麽又還要再有個諸葛亮呢!」由這個故事引出「一時瑜亮」這個成語,指同時存在的才幹能力相當而又相抗衡對峙的兩個人。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七擒七縱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登上帝位,蜀國興盛起來。
當時南中地區(現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一帶)幾個郡卻作亂造反,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前去討伐,戰事節節勝利,最後剩下南中首長孟獲還繼續反抗。
諸葛亮了解到孟獲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決定攻心為主,把孟獲爭取過來。
諸葛亮善用計謀,第一次交鋒就把孟獲活捉了。
他遊說孟獲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孔明也不勉強他,把他放了,讓他再來較量。
就這樣,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獲捉了七次。
到了第七次,孟獲終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
諸葛亮命令孟獲和各部族首領照舊管理原來的地區,不派出官吏,也不留軍隊,使漢人和各民族長期相安無事,穩定了蜀國後方,為北伐創造了「無後顧之憂」的條件。
「擒」就是捉拿,「縱」就是放。
「七擒七縱」比喻對戰勝對方穩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對方。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淡泊明志
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進了草廬大門,到了中門,只見門上寫看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意思是用淡泊簡樸來顯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靜來遠離名利。
這副對聯表現了諸葛亮品德修養的一個方面。
諸葛亮《戒子書》則是用了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
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
」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
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
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
」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
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
」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
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
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
」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
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
魯肅見了諸葛亮。
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
」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
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
魯肅答應了。
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
」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
」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
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
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
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
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
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
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
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
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
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
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
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
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
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裡逃生。
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
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
」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裡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
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
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
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
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
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裡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
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
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遊客來這裡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蹟和傳聞。
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於元初年,明清曾重修。
祠內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
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
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讚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
(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原來諸葛亮不是劉備三顧,而是自己找上門來的!
對於諸葛亮成為劉備的軍師一說,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寫的,徐庶離開劉備,投靠曹操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只之後,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出了諸葛亮出山。而陳壽在《魏略》中即採用了此說;另一種是諸葛亮「北...
帝國全傳:諸葛亮(一)
(一):躬耕南陽東漢末年的荊州是個好地方。相比於烽火狼煙的北方,劉表在這裡開創了亂世當中的治世,宛若綠洲中的沙漠,從北方而來的徐庶,司馬徽經常和本地的名士龐統在一起對酒當歌,就像千里之外中原的月...
《三國演義》這100個經典故事,總結全書,必須收藏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我們所喜愛的經典名著,全書人物鮮明,英雄輩出,各有特色,故事情節更是精彩十分,讀來讓人手不釋卷。我們也會經常談起三國里的故事,很精彩,很引人,更是一種文學享受...
三國演義的謊言,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文丨悅史君無論是在民間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在官修史書《三國志》里,孫吳集團大將周瑜,絕非一個等閒角色。周瑜先佐孫策建業江東,在孫策死後,又輔佐其弟孫權鞏固疆土;赤壁一戰,統帥孫劉聯軍,大破數倍...
天下奇才諸葛亮之三顧茅廬——劉備折節訪孔明
上集提到劉備在夜深人靜反省他目前的處境時,他似乎無法了解為何號召力很強的他、受世人推崇的他、擁有猛將如雲的他會淪落到幫劉表看守荊州大門的窘境呢?為何四處征戰17年,至今仍無一個可以興復漢室的根據地呢?
諸葛亮的那些計謀--初出茅廬是如何樹立威望的
一、隆中對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
天眼論史:帶你了解千古傳誦的智慧化身,蜀漢丞相諸葛亮(3)
劉備是涿郡涿縣(今河北涿縣)人,自稱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到劉備出生的時候,家境早已衰敗,幼年時是靠母親織草鞋勉強維持生活的。黃巾起義後,他在地主商人的支持下,同關羽、張飛等人組...
諸葛亮在七星壇真的能借風,其實前面有幾句話已經說明了情況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蜀國丞相,封武鄉侯。單單看諸葛亮的介紹,我們就知道諸葛亮此人不簡單。諸葛亮號稱臥龍,在隆中被劉備屈尊拜訪了三次才請的出山,諸葛亮出山...
三分天下,諸葛亮第一步就走錯了!
隆中對,天下分。天下三分,諸葛孔明,功不可沒。建安十二年(207年),也是劉備在荊州劉表處寄居的第七個年頭,這一年,劉備的第一參謀,大孝子徐庶,他老母親被曹操請到了許昌,並謊稱徐母病危,徐庶這就...
惜才? 劉備為何一定要請諸葛亮出山
導讀:三國時期群雄奮起爭霸,都想為自己謀得一處江山。可是單憑自身的實力是不行的,於是人才變成了珍惜之物,因此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可是三國奇才眾多,劉備為何單單看中了諸葛亮,三顧茅廬背後還有...
他寬宏大度 卻為何被寫成小肚雞腸 只是因為他拒絕了一個要求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為什麼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三國演義中記載著這麼一段故事。是司馬徽和劉備的一番交談,因為徐庶剛被曹操「拐走」,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那司馬徽是怎麼介紹諸葛亮的呢?司馬徽說:孔明常常自比於管仲、樂毅,孔明的才能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