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傳奇人物,歷經四朝十帝,關鍵都做到權臣的地步,官場不倒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末到北宋建立之前,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中國歷史的政權發生了多次易變,有的王朝可能僅僅只是匆匆過場,有過剎那輝煌之後就消寂於歷史之中,王朝之間的倉促變化,使得這一段時期的歷史時代特徵充滿了動盪,也進而促使我國的人口與經濟發生了極大的轉移。



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北方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以南方朝代為主的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閩、粵、南漢、南平、北漢十國。

這幾個朝代之間時有戰爭,上演了一段豐富的王朝變化史。

自朱溫滅唐的907年算起,到北宋正式滅亡十國的北漢政權979年終結,差不多70多年的時間裡,王朝的興衰可見,即使是五代裡面存在時間最長的後梁,也只是存在了十幾年的時間。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位人物可謂是五代十國的傳奇人物,號稱「官場不倒翁」,即使自己的追隨的君主滅國後,還能再到一個王朝為自己謀得宰相的職位,能力實在是突出。

當然要說他有什麼巨大貢獻的話,抱歉,在政治還真的沒有,但是人家卻主持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官府進行的刻書活動,當然這也算是他屈指可數的貢獻里的傑出一項。



馮道(882~954),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

字可道,自號長樂老。

漢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人。

歷仕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餘年,人稱官場「不倒翁」。

當然我們也不是說馮道當真就真的沒有什麼才能,其實馮道初在後唐出仕的時候,就讓契丹有所素聞,並且有意將他擄掠走。

在契丹扶持建立下的後晉王朝,也就終於獲得了這位心儀的賢臣,拜他為宰相。



當然,馮道能夠輾轉多個王朝並不是靠著自己的才能。

畢竟他當初也親口說過自己是個「無才無德、愚蠢遲鈍的老頭」。

其實是馮道能夠拍得一手好的馬屁,在哪個朝代都能夠吃的開,確實能夠看出他處事的圓滑,即使到了後周時期,馮道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卻還是能夠被拜為權臣,可見他在整個官場之上積累的經驗之厚實,能夠讓他始終被皇帝所信任。



康熙帝稱他:「自後晉至周,皆以簒得國。

馮道歷臣其比肩,事主之人其俯仰愧怍不識,當何若矣?乃猶著長樂老敘以自述,其榮遇當時,反以徳量稱之。

」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曾說道:這五十四年不是大政治家建功立業的際會,甚至也不是忠臣烈士青史留名的機緣,所以在這非常時期,產生了一個馮道,他替一般人民請命,保存了傳統統一政府行政的邏輯。

一般的作史者,對付這樣一位「視喪君亡國亦未嘗以屑意」的「無才無德痴頑老子」,又不能隨便褒貶,也 只好把他當作一位例外的人物看待,讓他去自命為「長樂老」了。



可見馮道的處事行為其實是有著一種大愚,在這亂世之中,這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只是處在當時的人們,卻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他,這樣一位人物也許真的是時代促成的產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稱馮道為「官場不倒翁」?

五代十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又一個大動亂、大分裂的政治劇變時代,其間多少英雄好漢折戟,然而即使在這樣一個令人無所適從甚至可以說極端險惡的風雲變換時代,仍然有一個堪稱傳奇的政治人物卻屹立於各種矛盾鬥爭...

此人歷經四朝十帝,是歷史上最牛的宰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著名宰相,比如蕭何、諸葛亮、趙普、張居正、和珅等。但若論履歷最牛的宰相,當屬五代時期的馮道。馮道曾經在四個朝代當宰相,分別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他為相期間歷經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