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生在亂世,不但能安然無恙,而且官做的比皇帝都長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中國的政治圈子裡,更換一個皇帝,手下的大臣們都得更換,因為每個帝王的喜好不同,寵幸的大臣們不同,所以作為中國政治的潛規則,每到朝代更替,皇帝交班的時期,都是政治權利格局重新劃分的時候。

不過,在歷史上有個人,就號稱」官場不到翁」,皇帝輪流坐,他自巍然不動,期間更換十個皇帝,而且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高位,這個人就是五代時期的馮道。

五代時期,天下大亂,各路節度使互相爭霸,今天你做皇帝,明天輪到我家。

馮道早年的時候跟著燕王劉守光混,後來李存勖滅掉後梁,建立後唐,馮道就跑過來跟著李存勖混,封為翰林學士。

李存勖死後,幾個兒子為了皇位,互相廝殺,先後有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不過馮道在這期間,不但沒有帶來殺身之禍,反而官越做越大。

之後後唐被後晉所滅,後晉被後漢所取代,後漢被後周所滅。

朝代的更迭頻繁,這馮道每次都能官運享通,期間還到過契丹國里,受到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賞識。

史書上此人被罵無數,特別是宋朝的歐陽修、司馬光修五代史時,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罵他「奸臣之尤」。

縱觀馮道的所作所為,其實他能毅力官場不倒,是有原因的。

一是此人比較清廉,不貪錢。

那個時代,戰亂不止,改朝換代的時候都是誰富有誰倒霉,所以這點馮道做的好。

二是能審時度勢,看到那個皇帝昏庸,就離遠些,那個節度使實力大,能見風使舵,順勢而為。

三是此人比較愛惜百姓、提攜賢良,經常上書開國的皇帝要體恤民情,少殺生命,所以當時比較有名氣,在五代時期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聲譽」的名聲。

儘管此人在之後的史書上評價不高,但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馮道確實有過人之初。

身在亂世之中,能安生立命就很不錯了,但能在梟雄迭起的時代,作為一介文官,能屹立朝堂而不倒,實在是可敬可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十一朝元老」馮道與五代十國珍稀美泉

中國歷史中有過兩次大規模的分裂階段: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而本期主人公馮道就出生在二者中更為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經歷了梁、唐、晉、漢、周等幾個唐朝藩鎮割據政權,而南方十國往往會尊五代為正...

歷經五朝侍奉八姓十二帝的官場奇人

做官,是一門極其高深的藝術。這藝術看起來神秘,其實只隔一層紙。在中國封建社會政權中,官場不倒翁並不少見,其秘訣無非有二:一是不辨是非,良心喪盡;二是見風使舵,善投新主。官場不倒翁的人生哲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