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最能忍的3大梟雄,其中第三位發明了一種隱忍的套路,勾踐也比不上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大漢王朝陷入到軍閥割據的局面,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文人武將,其中有3個人,是三國當之無愧的「隱忍大王」,而且每個人最後靠著「忍」這種秘訣獲得各自的成功,其中還有一個人,發明了一種新的隱忍套路,最後大獲成功,值得我們學習,也許這驗證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的那句話,「只有恥辱才能讓人學的更快,同時,也只有隱忍才能讓人厚積薄發,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

那麼這三人是誰呢?第一位便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

話說,漢獻帝的這個皇位來的也實在是太湊巧,他本來是沒有資格登上皇位的,可是人生就是這麼機緣巧合。

公元前189年,西涼太守董卓遵從何進的命令帶兵進京剿滅十常侍,後來看上了劉協,認為劉協更有皇帝之范,於是便廢掉了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

但是漢獻帝只是董卓的傀儡,東漢大權全部掌握在董卓的手中。

後來,王允和呂布發動政變,一舉斬殺了董卓,但是隨後不久董卓心腹大將李傕攻入長安,擄走了漢獻帝,一路上漢獻帝都是風餐露宿。

直到公元前196年,曹操接迎漢獻帝回到許昌,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為了保命,也是隱忍之極,最後曹丕繼魏王位後,逼迫漢獻帝退位,漢獻帝被封為山陽公,直到此時東漢才算滅亡,由此看之,漢獻帝無論是董卓,還是在曹操、曹丕的手上儘管都無實權,但是都能夠忍讓,最後竟然能夠延長大漢的國祚近10幾年。

而自己又因為善於隱藏,最後結局算是在末代皇帝之中比較好的了,畢竟善終,而且一直活到了54歲,死後還能被葬入皇家陵園「禪陵」,這對於一個既無軍權,又沒朝權的漢獻帝來說,已經算是很成功的,如果他沒有隱忍,東漢說不定早就被曹氏取代,而且自己也會身死人亡。

第二位便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劉皇叔了,他的起點可是比許多人都要低,純粹是草根階層出身,在東漢末年的戰爭之中,他可以說是「累累如喪家之犬」,先投曹操、後投袁紹、最後投陶謙和劉表,年過40多歲還一事無成,可以說,品嘗了寄人籬下的滋味,可是他一直都隱忍著,最後終於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並趁勢攻占了荊州,再以荊州為基業,打下了益州,建立了蜀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特別是在曹操和劉皇叔「煮酒論英雄」的時候,當曹操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時候,劉備手中的湯勺落入地上,正好此時天氣驟變,雷聲震天,劉備只是很從容的說了一句「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把自己的雄圖大志隱忍起來,假如此時他顯現出自己真是具有野心的人,曹操一定會殺了他,也就沒有後來的蜀國了。

最為一位,應當是三國里最能忍的一位,勾踐也比不上,最後他的孫子還當上了皇帝,這個人便是司馬懿。

曹操在世的時候,對司馬懿都是防著的,司馬懿也只是一如尋常的低調,後來司馬懿又遭到曹丕和曹睿的忌諱,只願意用其智謀,而從不給其實權,後來司馬懿等來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這便是諸葛亮六次北伐,威脅到魏國的統治。

這時魏國朝中並無可用的將帥之才,只能啟用司馬懿,司馬懿明明可以憑藉魏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國力打垮諸葛亮的蜀軍,可是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放過諸葛亮,最多也就是把諸葛亮趕回蜀國,因為他明白「狡兔死,走狗烹。

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果然,他隱忍了曹氏三代人,終於等來了一個愚蠢的人,這便是曹爽。

司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一舉奪取了大魏實權,後來他的孫子司馬炎登基成晉朝皇帝,三國歸於司馬家,可想而知,司馬懿的隱忍功夫做的有多麼好,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都被他矇騙過去了。

筆者認為,傀儡皇帝漢獻帝的隱忍延長了大漢的國祚,自己也能落得個善終,在他的那種環境下,這真的算是成功了,而草根出身的劉皇叔,40多歲還沒成就,也能夠繼續隱忍下去,等待機會的到來,最終成就了蜀漢大業,而最厲害的還是要數司馬懿了,連曹操都被他騙了,最後三國都歸於司馬家族,司馬懿的隱忍功夫真的不是吹的,我們如果能夠學會,還何愁不能成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歷史上最能忍的人

俗話說得好「忍字頭上一把刀」,小不忍則亂大謀,在古代大丈夫想要有一番作為就必須能屈能伸,必須審時度勢,方能成就大業。不然如果只知道勇往直前而無所顧忌就必然如呂布、項羽等人一樣下場淒涼。可以這樣說...

漢朝的亡國之君漢獻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劉協大家都熟,四百年大漢的亡國之君。亡國該怪他嗎?當然不該。他既不像隋煬帝那樣胸懷大志卻急功近利,也不像崇禎皇帝那樣克勤克儉卻剛愎自用,更不像秦二世胡亥那般殘暴無道,但他最終還是成了亡國之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