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是舉」是曹操遭後世文人和統治者詆毀的根本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話說最不能得罪的便是文人士大夫們了,是黑是白是鹿是馬全憑他們一張嘴,文人士大夫的嘴和筆可以讓一個人流傳千古,也可以讓一個人遺臭萬年。

更厲害的甚至可以通過一部書,一本小說,改變一個人在民眾中的地位,慢慢抹黑一個人。

比如在中國歷史及國民中影響極大的《三國演義》中,最大的反面人物恐怕就是曹操了,在羅貫中的筆下,曹操就是一個奸雄,一個多疑的小人,一個殘忍的壞人。

在《三國演義》的感染下,一提起曹操,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奸賊」、「奸雄」二詞。

說他是國賊也好、雄主也罷,總之離不開一個「奸」字。

有人盛讚其文治武功,有人大罵其祖宗十八代。

在我看來,天下何人不罵人,天下何人又不被人罵呢?指指點點、罵來罵去,有一個事實終究無法改變:曹操的確在亂世之中,建立了一番霸業,被他打敗的所謂的正人君子不計其數。

至於說他的「奸」,那就更沒有什麼了。

你所表現出來的,在敵方陣營里叫做「奸」,在己方陣營里就是「雄才大略、足智多謀」。

是姦猾無比,還是神機妙算,不過是立場問題。

曹操在人才上任人唯賢,走的是「法家寒族」路線,打破了以往的人才選拔模式,打壓豪強,政治清明,建樹很高,是一個絕對偉大的政治家。

曹操雖不排斥士族,並且也欣然接受那些大有名望的士族,但在那個亂世,曹操提出的「唯才是舉」政策是與士族的核心利益相矛盾的,因為對於士族而言,「唯出生是舉」才是符合他們的利益的。

正因為如此,曹操並不受到士族階級死心塌地地追捧,甚至在很多時候,曹操與士族站在了對立面,因此必然會遭到文人士大夫及統治者的污衊與詆毀。

至於史上文人士大夫及統治者對曹操污衊與詆毀,也無非三點,第一曹操篡漢,第二曹操狡詐,第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一點關於篡漢,天下是漢朝還是魏朝,是劉家的天下還是曹家的天下,其實無所謂,從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中國都是家天下的君主專制制度,政治制度本質沒有區別,所以誰當皇帝沒有關係;曹操、曹丕畢竟比漢末那些無能皇帝要強很多倍,更能給天下百姓帶來和平幸福,這樣的君主當政對百姓有好處;王朝更迭自古皆然,為何曹魏取代劉漢就是不合法,那照這個理,所有新王朝的建立合法性都值得懷疑;另外曹操一生都在維護漢室,沒有稱帝,所以篡漢純屬某些利益集團的污衊,沒必要做道德上的批判。

第二點狡詐,兵不厭詐,曹操身處亂世,要搞政治軍事鬥爭,怎麼著都得運用一些謀略,但是謀略和陰謀詭計的區別僅僅在於口頭表述而已;漢語一向講究褒貶,敵人運用智謀就是狡詐、陰險,自己搞點兒小聰明就是運籌帷幄、神機妙算,這種從私心出發的有區別的表述似乎很難讓人信服;《三國演義》是對曹操的奸詐做了放大處理的,不可信。

所以狡詐這一條值得討論。

第三點「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曹操的政敵攻擊他時說的,不可信;曹操自己一方說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從曹操的舉動來看,奉的程度更大;標榜復興漢室的劉備最後都僭越稱帝了,說別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不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嗎?所以這一條不需討論,自可明白。

當然以上這些攻訐曹操的理由都是上得了台面的,真正讓曹操受到攻訐的其實是他的人才政策和改革措施,對眾多利益集團的侵害。

同時,這也是中國政治的一大特色,攻擊對手總得先把自己打扮成道義的維護者,站在道義的制高點,對敵人的過失、不光彩的地方肆意渲染擴大,即便自己內心比敵人更骯髒齷齪,但是攻擊的理由絕對是人間正義的吶喊,讓世人覺得他們高尚的一塵不染,純潔的全無半點私心,偉大的比珠峰還高一寸。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曹操的評價很高,說他是「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唐太宗李世民對曹操也有著很高的評價「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

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而且在自近現代以來,不斷有人對曹操這一偉大的英雄給予客觀評價。

比如毛主席就曾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魯迅也曾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曹操不是一個奸雄,也不是一個梟雄,歷史上的曹操就是一個英雄。

一個英雄存在的意義,首先是他平生的作為對社會的極大貢獻,其二就是他的光輝形象會成為後人疏闊胸襟、謀定志向、見賢思齊的精神動力和人生導師。

我堅信,曹操就是這樣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協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到底是不是英雄

一千八百年前的東漢末年,大漢王朝皇室衰微,從黃巾起義到董卓禍亂朝綱一直到三國歸晉近60年的時間,軍閥割據戰亂不斷,你方藏罷我登場,天下生靈塗炭,中間的出現許多的經典人物在後世演繹。現在我們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