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奸雄還是亂世梟雄?夢三國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關於曹操的評價,由來是褒貶不一,漢末喬玄見曹操,對他說:「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
」,相人名士許劭也說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臣。
」曹操聽後拍手稱快,那麼歷史上的曹操,真的如三國演義中記載的是奸雄嗎?
筆者認為不然,其一,許劭的原話並非演義中所說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史書上對這一段有詳細記載:陳蕃喪妻還葬,鄉人畢至,而邵獨不往。
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
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操大悅而去。
筆者拙見,這句話一直以來誤導了很多人對曹操的評價。
那麼,世人對曹操的偏見是哪裡來的呢?我們先拋開其本身作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評判下。
眾所周知,宋人治史之風頗盛,最終朱熹的理學占據了歷史的上風,帝蜀寇魏、尊劉貶曹之想法漸成定局。
隨後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論。
人物的善惡褒貶也隨之潮起潮落,數度浮沉。
《三國演義》便是在此背景下所著,因此,自然帶了些尊劉貶曹的思想。
可以說,我們一直以來所認定的曹操的形象,都是帶有別人偏見的曹操,自宋以來基本所有史本,皆多少帶有尊劉貶曹的思想,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主觀影響了世人對曹操的看法。
但是,曹操是否真的是個奸雄呢?易中天評價曹操:「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
」何以?多為大忠似奸,大偽似真。
曹操曾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寫道:「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並非曹操自負,實情如此。
諸侯皆忌曹操勢大,不敢自立,而如果沒有曹操,便再無能夠鎮住天下諸侯之人,劉玄德可乎?孫仲謀可乎?劉表,張繡之餘,更不值一提,所以說,就此方面來講,以一人之能為而鎮天下諸侯者,當為英雄。
(曹操形象取自網遊夢三國)
而無論如何,曹操雖勢大,卻仍無不臣之心,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有"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
之說。
忠也?奸也?難說也。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毛澤東寫詞贊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 此二者也對曹操評價甚高。
另,從整個國家角度來看,曹操加快了中國統一的進程,若非赤壁一役,天下豈非皆曹孟德一人之手?我獨狠此,劉備孫權之徒,空有吞天下之志,卻無征天下之能為,雖開三國盛世,卻徒增內耗,一再阻攔天下統一,三國紛爭從208年到東吳滅亡近80年為中國帶來巨大的內耗,也致使後來的五胡亂華,若非如此,區區蠻夷,豈敢欺我中華?當然,筆者並非人為孫劉二人當引頸受戮,只是可惜歷史如此,若曹操一早統一華夏,蠻夷如何敢來侵?
如此,筆者拙見,曹操可當英雄,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解,筆者拙見,恐難入各位法眼。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樣的評價,是曹操死纏來打求來的?
雖然不被大多數人看好,但還是有人慧眼識珠的。這其中就包括公元178年至179年,當過東漢太尉的梁國人喬玄。當時是三公之首太尉、東漢名臣、善於識人的喬玄,看到曹操之後,很是詫異,然後對曹操說:「...
三國時代居然早有「脫口秀」
提起「脫口秀」,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脫口秀」源從英語詞組「Talk Show」,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咖啡吧集會,在集會上人們討論各種社會問題。目前,在西方國家,「脫口秀」已經演...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歷史上還有誰評價過曹操的一生?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曹操成名前許劭的評價。東漢末年許劭與其從兄許靖喜歡品評當代人物,常在每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故稱「月旦評」。許劭評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