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僅僅是因為失了街亭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可謂是《三國演義》中的一段重要情節。

在小說當中,司馬懿率軍出關,馬謖主動請命出戰,守衛街亭。

但是在守街亭的過程中,馬謖自恃有謀,不聽從下屬王平的勸告,導致蜀軍被魏軍圍困,直到諸葛亮使用了空城計,才為蜀軍解了圍。

回到軍中,馬謖揮淚向諸葛亮請罪,諸葛亮也只能無奈判處了他死刑,含著眼淚將他推出轅門外斬首。

這段描述成為了後來眾多戲劇作品的重要素材,京劇中的「失、空、斬」的傳統劇目,就是來源於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的傳奇故事。

這些劇目本來也是想要表達對諸葛亮公私分明、紀律嚴格的稱讚,不過仔細想想,戰場之上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果僅僅因為一場戰鬥的失敗就判處了死刑,那諸葛亮運用軍法是不是也太過嚴厲了?會不會這其中還有什麼別的原因呢?

說起馬謖這個人,他在戰事開始之前就是一副頤指氣使的模樣,吹噓自己對兵法的熟悉;戰鬥打響後更是囂張,不僅驕傲輕敵,還不顧下屬的建議,運用了極其危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辦法,可見他是一個像趙括一般只會「紙上談兵」的庸才,這樣的人諸葛亮自然是不想長期留在軍中的。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過:「馬謖舉動失宜,違亮節度,大意為所破。

」馬謖不僅在作戰態度上有很大的問題,他還自作主張,違背主將諸葛亮的旨意,差一點把諸葛亮困在司馬懿手中,這一點也是諸葛亮所不能忍受的,一個調不動的將軍還要他何用?

更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馬謖並不像《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樣大義凜然,而是在戰敗後選擇畏罪潛逃,罪加一等。

不管是從戰前、戰中還是戰後馬謖的表現來看,讓他繼續從事軍事指揮都是很危險的,為了嚴明軍紀,也為了警示他人,諸葛亮還是下達了死刑的命令。

《三國演義》中描寫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情節讓我們又認識了一個計謀:空城計。

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術,是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時候故意暴露出城內的空虛,使敵方產生懷疑而不敢輕易上前,這種戰術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只有在充分掌握敵方將領的性格特徵後才能夠使用。

實際上,諸葛亮沒有使用過空城計,是羅貫中將這個計謀強加在他身上的。

但是空城計在春秋時期即有人應用,而且西漢著名大將李廣也曾用過此計,化險為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怎麼回事?

孔明的「空城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鋒官馬謖誤失街亭,致使前線大軍節節受困。情急之下,孔明決意退守漢中。大軍盡...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真的嗎?馬謖的三種結局

馬謖這個人,諸葛亮很看重,任命其為參軍,經常同馬謖一起談論軍國大事。史書上記載:「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但是劉備不看好馬謖,臨終前曾囑咐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看來,劉備的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