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怎麼回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孔明的「空城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鋒官馬謖誤失街亭,致使前線大軍節節受困。
情急之下,孔明決意退守漢中。
大軍盡去,時孔明身邊只剩五千兵馬駐守西城縣。
一日,忽接探馬飛報,說魏國大將軍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正望西城蜂擁而來。
這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駐城的五千兵馬也已分出一半運糧去了。
眾官聽罷盡皆失色,唯孔明鎮定自若,當即下令將旌旗藏匿起來,城門四開,每門分派二十軍校扮作百姓,洒掃街道。
其餘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聲喊叫。
一切準備就緒,孔明引二童攜琴登上高樓,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好一副閒情愜意!
卻說司馬懿引兵來到,運望城上孔明端坐城樓,笑容可掬,旁若無人,大感不解。
整個城池寂靜一片,就跟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一樣。
看此情景,若換了旁人,大可無所顧慮,大手大腳的引兵浩浩蕩蕩殺入城中。
說不定諸葛孔明早已授首就擒。
可偏偏是司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說便下令退兵。
孔明遙望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駭然,問其原因,孔明這才道出緣由:「此人(指司馬懿)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今見此規模,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
這就是著名的「空城計」。
《三國演義》區區數百字,便把諸葛孔明料敵如神、司馬懿智欠一籌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絕。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術。
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
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
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
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
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
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
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shi_v5
想要不戰而勝嗎?可以學學諸葛亮曾經用過的一個方法
古往今來,戰爭都不可避免,如何有效地保護自己、消滅或者驅逐敵人是戰爭的大課題。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因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能不打仗儘量不要打仗,即使...
從這一戰可以看出來,諸葛亮和司馬懿是好基友,兩人相戀已久!
首先,小編想要提前聲明一點:咱只從小說和電視劇來,只談論《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裡邊,最牛逼哄哄的兩大謀臣,一定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了。而且作者羅貫中還非常偏愛諸葛亮,愣是把孔明吹得神乎其神,什麼...
空城計司馬懿故意放走了諸葛亮,卻贏了未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成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部《三國演義》敘寫了自東漢末年至晉朝統一之間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