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俘後,孫權為何不把他關起來當籌碼,而是下令就地正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的蜀漢陣營當中,最讓人唏噓的一場戰役即襄樊之戰。

這場由關羽發動的北伐戰爭,原本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不僅擊潰了曹操的多路援軍,逼得曹操動了遷都的念頭,更重要的是它減輕了益州方向的壓力,讓劉備有了時間能夠著手鞏固剛剛得到的巴蜀和漢中領土,一切似乎都在朝著諸葛亮《隆中對》戰略演進。

但可惜,由於東吳的突然偷襲,荊州全境丟失,處於上升勢頭的蜀漢政權由盛轉衰,而蜀漢的二號人物關羽也從此身首異處。

千百年來,人們一提到這場戰役,總免不了會說「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妥,關羽北伐時始終防範著東吳,不僅沿江設立了烽火台,而且還留了不少兵力在後方駐守。

如果不是孫權採取了策反糜芳、傅士仁的計策,東吳能否在關羽回師前成功拿下荊州,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真正導致關羽敗亡的,不是「大意」,而是內部的反叛,其根源則在關羽的傲慢自大。

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傅士仁則是劉備從幽州帶出來的同鄉,這兩個人都是劉備的親信,卻不顧一切的投降了東吳,可見關羽對這兩個人的欺壓和輕視之深。

關羽的傲慢其實不光是對部屬,即使是同僚,關羽也是十分輕視。

比如那位被劉備封為后將軍的黃忠,就被關羽嘲笑為老兵,還揚言「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而最為致命的,是關羽對孫權的輕視。

早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即一再強調東吳只能為援而不可圖,作為鎮守荊州的主將,關羽不可能不知道遭遇兩面夾擊的危險性。

但關羽偏偏將諸葛亮的話拋諸腦後,最終落得慘死。

那麼孫權在得到荊州後,為什麼不把關羽關押起來,而是下令就地斬殺呢?

畢竟荊州無論在誰手裡,都無法改變曹魏強而吳蜀弱的格局,後來劉備伐吳時,實力更強的孫權屈尊降貴去求和,也說明了孫權雖然想得到荊州,但卻不想破壞這一同盟關係。

所以,對孫權而言,在得到荊州後把關羽關押起來才是最優選擇,這樣不僅手中有了籌碼,而且為將來和談留下一張王牌。

但一向冷靜的孫權,卻在偷襲荊州前下令東吳將領「羽至即斬」。

到底是什麼讓孫權如此憤怒呢?

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孫權曾打算與關羽聯姻,結果被關羽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給懟回去了。

但事實上這句話並沒有讓孫權起殺心,因為這原本就是孫權的計策,跟當年他把妹妹嫁給年過半百的劉備用意如出一轍,被關羽看破罵了回去,也沒什麼大不了。

而就在這件事情發生後,孫權還打算出兵幫助關羽攻打樊城,可見,孫權能屈能伸,他一心只想得到荊州,至於關羽,還沒有起了必殺之心。

真正激怒孫權的,其實是關羽說的一句山西方言。

據《典略》記載:「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

但在進兵速度上,東吳大軍行進緩慢,結果「羽忿其淹遲,又自己得于禁等,乃罵曰:狢子敢爾!」正是「狢子」2個字徹底讓孫權失去了理智。

狢子是三國時期山西、河南等中原區域辱罵南方人的最刻薄的方言,《魏書·僭晉司馬叡》就提到:「中原冠帶呼江東之人,皆為狢子,若狐狢類雲」。

古代因為北方相對發達,而南方很多地方尚未開發,所以,中原士族常常搞地域歧視,宋朝時,南方人中了狀元,結果寇準當著所有人面說了句「南方下國,不宜多冠士」。

可見,正是這種極具羞辱性的歧視性語言,讓孫權徹底失去理智,當即開始部署偷襲荊州,在關羽戰敗,身旁僅有十餘名隨從的情況下,孫權依然不肯放過關羽,特意在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設下伏兵,並明令潘璋「羽至即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

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溫良臣子面具下的角逐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都不陌生。三國演義中最令人熟悉的兄弟,也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了。其實在三國演義里還有另外一夥兄弟。他們就是,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兄弟。這兩伙兄弟的關係很微妙。他們一開始是合...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