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語文新教材深度解析:亮點變化多,學生和家長如何適應新要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學期馬上要開學了,今年9月起入學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本教材。

以變化最大的小學語文教材為例,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亮點和變化?

變化一:小學一年級入學,先認字再學拼音

以前的教材入學第一課先教aoe拼音,新教材把拼音學習推後,先認漢字,再學拼音,邊學拼音邊認字。

第一單元識字課文,先學「天、地、人、你、我、他」,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

第二單元才是漢語拼音,對漢語拼音降低了難度,四線三格不作考試要求。

這樣安排可以使孩子們對語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把漢語、漢字的位置擺回到第一位,拼音只是輔助工具,不是目的。

這一變化對老師和學生來說實際是降低了難度,可以更好地實現幼小銜接,因為很多孩子在上學前已認識一些簡單的字。

圖片由東方IC提供

變化二:小學認字階段,注重漢字筆畫筆順

部編本教材每一課「我會認生字表」上面標出了第一次出現的偏旁部首,在「我會寫的生字表」上面標出了筆順。

這樣的改動可以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漢字書寫順序和書寫規律,同時有利於家長在家輔導和孩子們的複習。

圖片由東方IC提供

變化三:注重國學和傳統文化 小學古詩文增八成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增幅達80%左右。

插圖方面凸顯中國風,還配了不少傳統戲曲中的人物形象,便於學生理解課文。

初中語文,遵循課文減少,增加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傳統文化篇目增加等特點。

名著導讀是初中教材的亮點,新編語文力圖讓「教讀」「自讀」,加上「課外導讀」,以此鼓勵學生多多閱讀。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圖片由東方IC提供

變化四:增加了語文園地的模塊,鼓勵親子共讀

部編本教材「語文園地」面貌一新,每個單元的欄目不同,內容豐富多彩。

其中「我的發現」,引導學生探究發現,揭示漢字的構字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古詩俗語,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繫,在雙向交流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和大人一起讀」將課外閱讀引進課堂,注重閱讀教育。

這些欄目的變動讓孩子們能在快樂中學習,掌握閱讀方法,同時也凸顯了識字和閱讀的重要性。


總結:通過語文部編版教材的這些變化,可以看出,此次教材不僅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人生價值觀的培養。

不同階段的教材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更加適宜教學的時代性要求。

面對這樣新的變化和要求,學生、老師和家長應該如何調整?

圖片由東方IC提供

學生篇:

1、培養對古詩文的興趣:對某一篇古代詩詞或文言文的學習,消除只靠死記硬背的消極學習觀念,把它當成一門探究人物和歷史故事的學問深入鑽研,通過查詢歷史故事典籍、看一些綜藝節目(如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與此相關的影視劇等,幫助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興趣。

2、增加課外閱讀和寫作:課餘時間,多閱讀一些國內外的經典名著,通過與同學組成讀書小組、組團制定讀書任務、參加讀書分享會、寫讀書筆記等方式,加強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圖片由東方IC提供

老師篇:

1、針對小學生,老師要把教學重點從拼音教學轉移到讀寫上,把小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結合到教學課堂中,用講故事的方式教課文,寓教於樂,激發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鼓勵孩子通過表演、給同學們講出來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針對中學生,老師要像研讀閱讀課文那樣來研讀推薦名著,在學期教學計劃中安排適當的課時,保證並落實名著導讀。

在班內組織多樣的讀書分享活動,制定每周推薦書目的讀書任務,讓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分享的機會,在分享中發現有價值的討論話題,幫助學生做閱讀總結和思想的升華。

圖片由東方IC提供

老師篇:

1、為孩子營造閱讀的氛圍,創造高質量的親子共讀時光。

每天堅持半小時到1個小時,這段時間不被其他事情打擾,全心投入,堅持下去,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會形成。

其中,對低年齡段的孩子,著重引導他們實現閱讀入門,不必對孩子提出成人們的思想要求。

2、遊歷學習。

周末或節假日帶孩子出遊,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內容,有計劃地選擇目的地,比如孩子學到了魯迅的文章,家長可以在節假日帶孩子去魯迅紀念館或者魯迅故鄉遊玩,這樣在遊玩中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體會課文內容和加深印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