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真的看破空城計了嗎?其實答案沒那麼複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諸葛亮耍弄空城計時、司馬懿早就看破。
這種說法最早是來源於一種叫做厚黑學的權術說,而且後來還得到很多人的追捧。
了解的讀者一定知道厚黑學的鼻祖,是民國時的李宗吾。
從言論自由的角度講,人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喜愛和希望聽到不同的觀點,這是社會的進步,對歷史人物和事件具有不同看法是好的,至於對錯則是另一方面的問題。
那麼司馬懿看破說究竟是對?是錯?至少筆者認為是大錯特錯的。
要反駁這種說法,我們首先要知道看破說的依據是什麼?它的依據是,司馬懿懼怕喪失兵權,揣著明白裝糊塗,皮厚心黑,挾寇自重。
筆者不認同。
那麼這種說法錯在哪裡?
第一,司馬懿和諸葛亮對陣空城的時間,既不是老奸巨猾的曹操在位時,也不是廢漢稱帝的曹丕時,而是在魏明帝曹睿期間。
以司馬懿的眼光,看不透曹操,未必看不透年輕的魏明帝。
事實證明,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班師回朝,魏明帝不但沒有奪其兵權,而且「封司馬懿為太尉,總督軍馬,安鎮諸邊」,後來又託孤司馬懿,扶保太子。
第二,政治權衡,所謂「天下未定,先殺功臣,必失人心」。
當時曹魏只是三分天下,誰又能保證曹魏就一定能贏得天下?滅了蜀國還有吳國,最後輸贏都未定,司馬懿難道就已經是多餘的了?當初煮酒論英雄,劉備在曹操那裡寄人籬下,曹操尚且不敢殺他,以免失了人心,何況替人打天下的司馬懿呢?
第三,司馬懿的謀略,你可以侮辱他的人品,卻不能侮辱他的智商。
司馬懿有大才,不是那種指望著別人長命百歲自己好安身的無能之輩。
即使他看破空城計是真,回去剝奪兵權也是真,他也不必走挾寇自重這條路,他大可以就此誅殺諸葛亮,趁蜀漢軍民不備,殺入成都,獨霸一國,正如後來的鐘會,滅蜀後想獨霸蜀國幹的事情一樣,只是司馬懿未必會失敗。
其實,司馬懿沒有看破空城計的原因並不複雜:
司馬懿說過,「能者所見相同」,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知道「諸葛一生唯謹慎,不曾弄險」。
當然不是說諸葛亮不會,而是性格決定的,按他的性格,不會兵行險著,而是會棄城而去。
因為風險也是分等級的,連現在社會中各種風險預警都要分紅、黃、藍等各種級別,司馬懿做夢也想不到,諸葛亮一弄險就弄出個「紫里發黑」的險招。
他甚至有理由相信,空城計是誘敵之計,以至於所謂的「失街亭」都是整個計劃的一部分,從而要將他們一網打盡。
司馬懿告訴我們:成大事者必沉著冷靜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改變了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推動了歷史的發展,至少為西晉完成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統一時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於是,在《三國演義》小說及影視作品中,都將其刻畫成了一個...
為何司馬懿在諸葛亮病逝後不伐蜀?原因很簡單
公元234年,諸葛亮帶著遺恨病逝於北伐途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後人對他的評價,他的形象也為後世推崇。可是諸葛亮剛病逝,蜀國就發生了魏延與楊儀的權利之爭,甚至不惜刀兵相向,最後魏延被殺,楊...
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這樣評價他,這才是諸葛亮真正的對手?
三國時期,諸葛亮雖然玩弄計謀一生,可是按照結局走向來說的話,終究是敗了,自從揮淚斬馬謖之後,諸葛亮的走向好像一種都是下坡路,尤其是在北伐的戰場上,與司馬懿的過招總是失敗,尤其是在火燒司馬懿那個戰...
馬謖失街亭,孔明擺空城計,司馬懿為何裹足不前?只因這四字天機
「空城計」作為經典劇目橋段,可謂街頭巷尾婦孺皆知,由此而引發的「三國風潮」曠古絕今,成為一個經久不衰的永恆話題。此計衍生自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作為《三十六計》敗戰計中的第三十二計,諸葛亮...
司馬懿果真未識破諸葛亮擺下的空城計?未必!
本次不說正史,來侃一侃《三國演義》里空城計這一篇回。馬謖失守街亭後,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進軍諸葛亮所在地西城,諸葛亮兵力單薄,用疑兵之計打開城門,司馬懿疑有伏兵,引軍後退。我小時候每每看這一回時...
司馬懿的智慧在諸葛亮之上?他因野心大不被重用,最終卻笑到最後
★子月談史|風雲人物|第二十四講,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本期導讀|機智多謀的諸葛亮是古代中國智慧的化身,一生難逢敵手。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大擺空城計,世人驚嘆於他的奇思妙計。但是,他用盡一生也...
諸葛亮和司馬懿配合最默契的一次:諸葛亮出兵,司馬懿出人,此人就這麼掛了
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說是一對旗鼓相當,惺惺相惜的對手。一方代表蜀國,為了實現「匡扶漢室,統一中原」的理想,不斷地出兵發動戰爭;一方代表魏國,為了守護自己的疆土,應對來犯之敵。可就是這麼兩...
西城樓上竟然是諸葛亮被套路了!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可謂是家喻戶曉,因馬謖不聽勸阻,痛失街亭,導致身在西城的諸葛陷於危難。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將至,作為一軍主帥,為穩定人心他並沒有表現出慌亂。他想到與司馬懿數次交戰中的場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