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司馬懿在諸葛亮病逝後不伐蜀?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34年,諸葛亮帶著遺恨病逝於北伐途中。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後人對他的評價,他的形象也為後世推崇。

可是諸葛亮剛病逝,蜀國就發生了魏延與楊儀的權利之爭,甚至不惜刀兵相向,最後魏延被殺,楊儀被廢。

同時主持蜀漢軍政大權的蔣琬改變了以攻為守的國策,停止北伐。

面對蜀漢方面一連串的變故,飽受諸葛亮北伐侵擾的魏國不僅沒有趁勢攻蜀,而且接下來相當長時間也沒有攻蜀計劃。

而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也是至死沒有攻蜀。

要知道魏國是三國之中實力最強的一國,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按照《晉書》的說法,魏延與楊儀爭權知識,司馬懿想趁勢攻蜀,怎奈魏明帝下詔不許。

言外之意,魏明帝曹睿要為喪失攻蜀的大好時機負責。

要知道司馬懿奉命出征,天子遠在都城洛陽,而戰局瞬息萬變,魏楊爭權又是司馬懿無法提前預料的,千里之外的皇帝更不能提前預知。

也就是說,天子提前下詔書阻止攻蜀是不合理的,而司馬懿先請示再攻蜀,恐怕像這樣的戰爭是無法取勝的。

諸葛亮生前與他對陣時,也曾說過「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此事正是發生在諸葛亮最後北伐期間,也是幾天前的事。

最有可能解釋是魏國當時根本沒有攻蜀的準備,而司馬懿又是晉朝的奠基者,後人為了維護他的面子,將兩事混為一談。

當然後人也常解釋道,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備受魏帝猜忌。

如果不是曹魏後繼無人,司馬懿也不會被迫拉出來掌兵抵擋諸葛亮。

諸葛亮剛逝世,司馬懿就被罷了兵權,升為太尉,也加了爵位。

而後來魏明帝收拾遼東太守公孫淵失敗後,才又一次的將他請出山。

但司馬懿剛辛辛苦苦解決了遼東問題,魏明帝突然去世,而他又被罷免了軍職。

總之,一句話就是司馬懿備受猜忌。

那麼事實是這樣嗎?

大家知道,專制是古代皇帝的一大特點。

他們為了收攏兵權,江山穩固,殘忍的屠戮功臣,溫和的杯酒釋兵權。

事實上,曹魏的皇帝也是一樣。

儘管當時處於亂世,天下尚未一統,但皇帝們一旦看到短暫的和平,就想著將兵權收歸己有。

如此解釋,司馬懿被罷免軍權是很好解釋的,況且他又是異姓。

自諸葛亮去世後,也就四年的時間,魏明帝也去世了。

其中又有一年多的時間,曹魏要解決遼東問題,自然誰也無暇顧及蜀國問題了。

而魏國繼任之君曹芳年僅8歲,根本無力控制朝局,輔政大臣曹爽與司馬懿自然要一爭高低,甚至曹爽想通過伐蜀來提高自己的威望。

可惜的是戰場不是兒戲,花花公子曹爽自然嘗不到甜頭。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祭拜高平陵發動政變。

從此曹魏大權落入司馬懿家族手中。

自然靠著別人外出奪來的爭權,司馬懿自然害怕別人效仿,更何況司馬家還沒有能力完全掌握曹魏政權。

也就是說曹魏內訌轉移了魏國上下伐蜀的注意力,而司馬懿正是內訌的參與者。

本文參閱:《裴松之注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死後的蜀國

諸葛亮殞命五丈原,有四個人第一時間認為自己是丞相大人的接班人。第一個是姜維,因為諸葛亮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他。第二個是楊儀,因為諸葛亮讓他統領三軍撤兵。第三個是蔣琬,因為諸葛亮點名讓他當丞相。第...

司馬懿是如何獲得曹魏集團的信任的

司馬懿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曹操在世時手下謀士如雲,荀彧 荀攸賈詡 程昱 陳群等都是當時屈指可數的人才,但曹操過...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從來不打蜀國?

司馬懿肯定是想攻打蜀國的,只是老天給不了他更多的時間了,不過攻蜀,他的後人幫他做到了。為什麼司馬懿在世的時候一直不打蜀國呢?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下面我來向大家揭秘這其中的緣故。

諸葛亮逝世之後,為何司馬懿仍不敢伐蜀?

三國後期基本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較量,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完敗司馬懿,無論是從軍事、兵法、謀略上,司馬懿只能死守,而諸葛亮每次都是進攻,每次北伐都被司馬懿嚇得不輕。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終於在...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敢伐蜀?

234年,諸葛亮去世,司馬懿此時任曹魏大將軍,相當於武裝部隊總司令,坐鎮長安,全面負責對蜀漢的戰事。諸葛亮去世時司馬懿正在五丈原前線,此時蜀漢發生內訌,魏延、楊儀爭鬥,司馬懿其實是想趁勢發起進攻...

諸葛亮死後 司馬懿為什麼沒有去攻打蜀國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可以稱為頂級的謀士,並且二人之間展開多年的較量。為了復興漢室,諸葛亮多次北伐,但是無奈魏國兵強馬壯,而且擁有司馬懿等人才。最後,諸葛亮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