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告訴我們:成大事者必沉著冷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改變了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推動了歷史的發展,至少為西晉完成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統一時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於是,在《三國演義》小說及影視作品中,都將其刻畫成了一個既威風凜凜又老謀深算、充滿智慧的將領形象。

圖片來自網絡

曹操重視人才,將司馬懿調到了京城,曹操讓他在將軍府參與擬定作戰計劃並做了太子曹丕的老師。

在曹操統治時期,也並顯露出多麼出色的軍事才能,所以也就一直沒有得到重任。

圖片來自網絡

曹丕繼位後,出於師生感情的深厚,司馬懿終於被一步步地提拔重任,被封為安國鄉侯。

曹丕率軍出戰時,他就負責在京城留守。

這表現出曹丕對他信任的同時,可見他並不是一個出色的將領。

曹丕去世前,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真同受詔命,輔佐魏明帝。

曹丕告誡魏明帝:「如果有人從中挑撥,中傷他們,你可千王別相信。

」由此可見,曹丕對他的信任,也可見出司馬懿對曹魏的忠誠。

他替幼主北征遼東,南征東吳,立下了不少戰功,也顯露出了自己一定的軍事才能,並逐漸掌管了曹魏的兵權。

魏明帝去世前,司馬懿又與曹真的兒子曹爽一同接受詔命輔佐只有八歲的曹芳。

這時的司馬懿也還是對朝廷衷心耿耿,繼續發揮著他的光和熱盡全力去輔佐幼主。

可是,曹爽為了弄權,挑唆小皇帝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讓他再次做起皇帝的老師。

於是,司馬懿感覺自己受到了曹魏的愚弄。

他表面稱病在家,卻暗中幫助自己的兒子掌管了京城近衛軍的兵權。

趁曹爽帶著小皇帝到高平陵祭祖的機會,在京城發動兵變,處死了曹爽,重新掌控了曹魏的大權,並最終建立晉。

圖片來自網絡

從司馬懿的經歷來看,他軍事才能並不突出。

《三國演義》上有一個可以證明的細節,那就是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了他的幾十萬大軍。

但是司馬懿在征戰頻繁的三國後期,確實是一個成功者。

那麼,他成功在哪裡呢?

司馬懿成功在自己的沉著冷靜的性格。

從帶著恐懼來到京城,經歷了曹魏四個帝王,到最後鞏固司馬氏在曹魏的特權地位,這是一個漫長而又充滿了險惡的歷程,而幫助他安然度過這一歷程的正是他沉穩的性格。

要知道在那個英雄輩出而又大多英年早逝的紛亂社會裡面,司馬懿能夠存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就以高平陵兵變來看,足以見出他的沉穩。

通過兩次接受詔命來看,他在曹魏朝廷上,是最德高望重的了,也是最忠誠的了!可是,在小兒輩曹爽的挑唆下,自己竟然被剝奪了兵權。

但他沒有暴跳,也沒有表現出對曹魏的不滿。

並利用曹爽派人來探問他並藉以刺探信息的機會,裝病賣聾,在表現出自己病入膏肓的同時,還不忘對朝廷的衷心。

這下曹爽就放心了,這下司馬懿也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時間與機會,終於通過高平陵兵變重新掌管了曹魏大權。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可以說司馬懿老奸巨猾,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他的沉穩才取得勝利!這一年,他已經七十一歲了!事實上,沒有多少軍事才能的司馬懿卻在戰場上取得了非凡的戰績,大多也是靠他的沉穩。

諸葛亮幾次率軍出征曹魏都無功而返,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司馬懿的堅守不戰,沉穩讓諸葛亮的雄心連同他的計策在百丈原黯然墜落。

司馬懿的沉著冷靜也可以看作「忍」,忍得高明,實際上是一種「進」,那種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心理狀態,自古以來,忍辱負重就是男人最可貴的品質,歷史上的強者從來都是忍者。

司馬懿深得道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忍術精髓,一生中兩次裝病,麻痹了精明的曹操和專斷的曹爽。

這表明司馬懿的猜疑和謀略與曹操相似,然而其思慮之遠與隱忍之深猶在曹操之上。

最能體現司馬懿隱忍之術又讓我們容易明白的就是他與諸葛亮鬥智鬥勇斗耐力的那幾段。

六出祁山時,諸葛亮在上方谷差點兒把司馬懿父子燒死。

這時候應該是天意,一場大雨使司馬懿父子安然退出。

從此,任憑蜀軍百般叫戰,司馬懿就是堅守不出。

諸葛亮遣使者送婦女守喪時穿的衣服給司馬懿,還寫信激怒他,說他就像寡婦一樣,「甘分窟守土巢而畏刀避箭」。

然而司馬懿卻裝著一臉笑說:「視我為婦人耶?吾且受之。

」面對如此羞辱還能沉得住氣,司馬懿的忍術令人嘆服。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我認為司馬懿成功的關鍵是他的性格:沉重冷靜。

你認為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曹操的心腹謀士,為什麼幫助司馬懿兵變?

在三國時期,要論文臣武將數量的話,孫權和劉備加一起都難以和曹操相抗衡。在曹操手下的謀士中,郭嘉、荀攸、賈詡等人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不過,對於曹操的心腹名士——蔣濟,雖然在名氣不如前幾個人,但是其...

歷史上真正的司馬懿

近來看各衛視播出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裡面中的司馬懿一心為國為民,為天下蒼生著想,甚至不顧自己的安慰去安慰天下人,可為何這曹魏的天下最後落他司馬家了,這可與曹丕以魏代漢如出一轍啊,我們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