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忠告劉禪6個字,本可保蜀漢不過早滅亡,劉禪卻給忘記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460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東漢末年分三國,是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歌詞,這是指漢末時期,天下大亂,群雄角逐,經過多年的戰亂之後,有三股勢力脫穎而出,並分別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即曹魏、蜀漢、孫吳。

在這三國中,蜀漢的國祚是最短的,只有四十二年。

眾所周知,蜀地易守難攻,本不該迅速亡國,它為何卻成為三國最早滅亡,且國祚最短的一方呢?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蜀漢的迅速滅亡,主要是劉備當年在夷陵之戰的時候敗光了老底,留下了無盡的隱患;有人認為是諸葛亮不懂的培育人才,使蜀漢出現了人才匱乏的現象;有人則認為,是姜維連年北伐,窮兵黷武,動搖了國本;還有人堅稱,是譙周的投降言論,誤了蜀漢。

的確,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還一個重要因素不可忽視。

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原因不是其它,而是當年諸葛亮給劉禪留下了一句六字真言,可保蜀漢不滅,結果劉禪將其記反了,所以他不但未能讓蜀漢的國祚綿延,反而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諸葛亮當年到底說了什麼呢?《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公元228年,他第一次北伐之前,向劉禪上表,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即「親賢臣,遠小人」,並對劉禪解釋道,他曾與劉備討論國事,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除此之外,他還給劉禪舉薦了不少賢臣,例如蔣琬、董允、費禕、郭攸之,等等。

最初的時候,劉禪的確一直遵守著這六個字,不但提出了「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的想法,還一直重用蔣琬、董允、費禕等人。

就算這些人對自己要求太過嚴格,不許自己充實後宮,打壓自己寵信的宦官,讓他心生不滿,他也沒有對這些人不敬。

那個時候的蜀漢,雖然沒有多興盛,卻也得到了休養生息,不至於再被評價為益州疲敝,那個時候的他,也絕對不會被嘲諷為扶不起的阿斗。

可是到了後來,先是陳祗接替了董允的職位,與宦官黃皓勾結弄權,然後是黃皓得勢,開始插手國政,最後重臣姜維,被嚇得自請到沓中屯田避禍。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劉禪,從原本的「親賢臣,遠小人」,變成了「親小人,遠賢臣」,正是因為他親小人,所以他聽信了黃皓之言,認為魏軍打不到成都,於是沒有召集兵馬回援,使鄧艾區區數千人,便迫降了整個朝堂;正是因為他遠賢臣,於是魏軍來攻之時,蜀漢朝堂中,沒人能夠做出及時且正確的反應,只能想著如何逃亡,或者向誰投降。

雖然,諸葛亮所說的六個字,還是那六個字,但是因為順序的變化,意義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蜀漢的國運也發生了扭轉。

試想,如果劉禪一直堅持「親賢臣,遠小人」,那麼蜀漢朝堂上,會多出多少忠良之士?文韜武略的姜維,還會被迫遠離政治中心嗎?可以抵禦軍神陸抗的羅憲,還會被冷落,僅率兩千人留守在永安城嗎?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他還會無人可用嗎?如果他堅持遠小人,陳祗還能與黃皓勾結弄權嗎?黃皓還有機會假借巫蠱之術,向他進言說,魏軍最終不會到來,使他不做任何準備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真實歷史上的劉禪,不像演義中那般無能,反而「天資仁敏」,也頗有政治手段,但是蜀漢的滅亡,終究與他「親小人,遠賢臣」脫不了干係。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姜維沓中屯田、棄守漢中導致了蜀漢滅亡嗎?

作者:山色歸讀 侵權必究,授權轉載見文尾。因境內有世界珍禽朱䴉而被稱為「朱䴉之鄉」的陝西省漢中市,歷史上作為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 」,曾是漢王朝的重要發祥地。它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