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發奮圖強,歷經磨難,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典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句話,細細品讀,越發的催人深省。

要成事,必須要經歷一番磨鍊。

要努力到無能為力,要拼搏到感到自己。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歷史上發奮圖強,歷經磨難,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典故。

一、鑿壁偷光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

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

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

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

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

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同鄉有個大戶人家不識字,家中卻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

主人對這件事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把主人的書都讀一遍。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資助給他讀,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最終成了大學問家。

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二、蘇秦刺股

蘇秦刺股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是東周洛陽乘軒里(洛陽李樓鄉太平莊)人,少時便有大志,隨鬼谷子學習多年。

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置辦華麗行裝,去秦遊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步統一中國,未被採納。

由於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十分冷淡。

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

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

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遊列國。

這次終於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並手握六國相印。

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達15年之久。

三、孫敬懸樑

孫敬懸樑

孫敬,字文寶,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

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視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

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磕睡來。

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

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

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

這樣,打磕睡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拽一下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

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憤苦讀。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四、孫康映雪

孫康映雪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幼時酷愛學習,常感到時間不夠用。

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

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

一天夜裡,他醒來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

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他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

孫康非常高興,忙坐雪地里看書,坐累了就躺在雪地里,映著雪的反射光線讀書。

此後,每遇到下雪,孫康不顧嚴寒,躺在雪地里讀書,時間長了手腳都長滿凍瘡,但是通過這種方法他讀了很多的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官至御史大夫。

五、車胤囊螢

車胤囊螢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車浚,三國時期作過東吳的會稽太守。

因災荒請求賑濟百姓,被昏庸的吳主孫皓處死,此後車胤的家境就一貧如洗了。

車胤立志苦讀,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太守王胡之曾對他的父親車育說:「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

因家中貧寒,晚上看書沒錢點燈。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裡默默背書,見到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象許多小燈在夜空中閃動,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上一些螢火蟲,把他們裝在一個絹做的口袋裡,螢光就照射出來。

車胤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弱燈光,夜以繼日地苦讀。

在他父親的指導下,車胤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一生中做過吳興太守、輔國將軍、戶部尚書等官職。

唐朝楊弘貞、楊番、蔣防都著有《螢光照學賦》

六、韋編三絕

韋編三絕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

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

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

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

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

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

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

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勤奮就是不懈怠,好學就是愛學習。

這是古人極力讚美的一種學習態度。

學習是人類的需要和現在社會生活途徑。

在現代社會,勤奮好學是人們走向成功的保證,世人不可或缺的終身事業。

雖然先人的學習方法已經喪失必要性,但是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代牛人的勵志故事(收藏了!)

1、勾踐臥薪嘗膽。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

古代的13個「勤學典故」,你知道多少?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若星河,觀妙絕倫,博大精深,在這五千年文明中,出現了無數的名人軼事,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先講講其中幾則關於勤學的歷史典故: 1、囊蟲映雪囊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