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13個「勤學典故」,你知道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若星河,觀妙絕倫,博大精深,在這五千年文明中,出現了無數的名人軼事,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先講講其中幾則關於勤學的歷史典故:

 1、囊蟲映雪

囊熒」的典故說的是晉朝的車胤,「映雪」講的是晉朝人孫康的故事。

他們雖然家境貧寒,生活艱苦,卻能立志苦讀,沒有因為讀書的條件差就停止學習。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車浚,三國時期作過東吳的會稽太守。

因災荒請求賑濟百姓,被昏庸的吳主孫皓處死,此後車胤的家裡就一貧如洗了。

車胤立志苦讀,太守王胡之曾對他的父親車育說:「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

家中貧寒,晚上看書沒錢點燈,他就捉些螢火蟲放在紗布縫製的袋子裡面,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弱燈光苦讀。

囊蟲映雪

在他父親的指導下,車胤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一生中做過吳興太守、輔國將軍、戶部尚書等官職。

唐朝楊弘貞、楊番、蔣防都著有《螢光照學賦》,均是談車胤之事。

映雪的典故出自晉代孫康。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晉秘書監孫盛的曾孫、長沙太守孫放之孫。

孫康幼時酷愛讀書,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

他想夜以繼日地攻讀,可此時家道中落,沒錢買油點燈。

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了。

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

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躺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

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大地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

孫康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昏黃的油燈要亮得多! 整個冬天,孫康都夜以繼日地苦讀,從沒有中斷過。

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成晉時很有名望的學者,南朝宋景平年間官至尚書左丞,封德陽縣侯。

 2、高鳳流麥

高鳳流麥

後漢時,南陽有一書生名叫高鳳,少時,「家以農畝為業」,他卻「專精誦讀,晝夜不息」。

有一次,高鳳的妻子下地幹活,而庭院裡又涼曬著小麥。

為了防止雞、豚糟蹋糧食,妻子讓高鳳在家看護。

突然,天降暴雨。

此時的高鳳仍手持趕雞的竹竿誦讀經書呢。

不知不覺中雨水將庭院中的小麥沖跑了。

一會兒,高鳳的妻子從地里趕回來了,一看,啊呀!簡直是糟透了,小麥都被雨水沖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卻悄然不知,仍在書中神遊。

在妻子的責問聲中,高鳳才恍如從夢中醒來。

後來,人們用「流麥、中庭麥」等稱美讀書專致,用「流麥士」稱書呆子。

 3、蘇秦刺股

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的著名社會活動家、外交家蘇秦,一次因多次遊說秦王失敗而返回故里。

回家後,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給他做飯,父母親和他連話都不說。

蘇秦為之大恥,乃發奮讀書。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後人用「刺股、錐股、握股」等形容勤學苦讀,刻苦自勵。

4、截蒲為牒

截蒲為牒

漢代有一位名叫路溫舒的人,小時候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羊。

路溫舒在放羊的同時,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後用蒲草編成蒲簡,用蒲簡來寫字,後人用「截蒲、削蒲、編蒲、題蒲」等指苦學。


 5、三餘讀書

三餘讀書

三國時,有個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學生利用「三餘」時間讀書。

所謂「三餘」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後用「三餘」泛指空閒時間。

多用來指讀書,有惜時之意。


 6、陶侃運甓

陶侃運甓

晉時,有一個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閒來無事時,常常是早上把磚(甓)從屋子裡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來。

循環往復,不知疲倦。

一些人看見後不解其意,便問其緣由。

陶侃回答說,恐怕攸閒慣了,將來不能幹一番大事。

後來,人們用「運甓」表示勵志勤力,不畏往復;用「運甓瓮、運甓人」等指不安攸閒,發奮功業之人。


 7、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

《晉書·祖狄傳》中記載著這樣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劉琨「俱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勵,立志為國效力。

他們二人常常「共被同寢」半夜聽到雞叫,即起來操演武藝。

後人用「聞雞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發。


 8、臨池學書

臨池學書

東漢時期,有一位書法家張芝,練習書法的時候,將其家中的衣帛都寫上字,而後再洗凈煮白,反覆為之,盡將池水都染黑了。

終於練就了一筆漂亮的草書。

後人用「臨池學書、書練」等形容刻苦學習書法。


 9、懸樑苦讀

懸樑苦讀

古時後有一個刻苦好學的人叫孫文寶(敬),他不分白天黑夜,總是在孜孜苦讀。

等到晚上疲勞不堪需要睡覺的時候,孫文寶仍然怕睡過頭,耽擱太多的時間,於是他就用繩子把頭髮和屋頂上的大梁拴在一起,只要頭一晃動即可醒來繼續用功苦讀。

終於成為「當世大儒」。

後人即用「懸樑、懸頭」等指勤學苦讀,奮發向上。


 10、牛角掛書

牛角掛書

李密在少年時發奮學習,上進心很強,他打聽到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

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

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中的《項羽傳》,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後面趕上來,勒住馬讚揚他:「這麼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呵!」少年書生回過頭來,一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

一老一少在路邊上交談起來,李密談吐不俗,楊素深深感到他不同尋常。

果然,李密後來成了隋末農民起義隊伍瓦崗軍的首領。


 11、鑿壁借光

鑿壁借光

東晉時期的一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托漢代劉歆之名撰寫了《西京雜記》一書。

書中記載了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

可是家境貧寒,晚上想讀書而無燭照明。

鄰居家倒是每到夜晚,總燭光明明,可惜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裡。

怎麼辦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鄰舍的那堵牆壁鑿開以引鄰居家的燭光來讀書。

後人即用「鑿壁、空壁、偷光、偷光鑿壁、鑿壁借輝、借光」等指勤學苦讀,有時也引申為求取他人教益。


12、警枕勵志

警枕勵志

北宋司馬光在小時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常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

後來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13、韋編三絕

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是用許多竹簡編連而成。

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

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

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就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反反覆復把《周易》通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在熬夜看頭條,古人熬夜在幹什麼?

可以說現在的我們熬夜是一種生活的常態,特別是很多的年輕人,幾乎每天都在熬夜,熬夜看電視、熬夜玩直播、熬夜撩妹子、熬夜打遊戲,還有苦逼的夜班族!那麼很多人也會好奇在古代的那個時候,沒有一些電子的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