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前,孫權為何力排眾議要奮起抵抗曹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念田

赤壁之戰是三國戰事的關鍵,更是中國歷史上的關鍵轉折點。

如果孫權沒有和劉備聯合抗曹,就沒有這赤壁大戰,或者雖有這一戰而曹操戰勝,天下就會歸於一統而不會有三分天下,由此可見赤壁大戰實在是決定整個歷史走向的關鍵轉折點,而孫吳政權的態度又是決定赤壁之戰有無的關鍵。

那麼在此情況下,孫權為什麼不投降而要堅決對抗呢?

電視劇《軍師聯盟》中的曹操

史書記載,孫權派魯肅前往荊州憑弔劉表,實際上是想觀察荊州局勢。

魯肅到漢口就聽說了曹操大軍南下,於是晝夜兼程到達南郡,得知了劉琮投降的消息,他就去見劉備,勸劉備與孫權聯合抗曹。

諸葛亮也從漢口東行,到九江去見孫權,共同商議聯合事宜。

此時的東吳內部絕大多數人主張投降曹操。

一則曹操名義上是漢朝丞相,和他對抗要冒著反抗中央的風險。

二則曹操已經得到荊州水軍,又有北方鐵騎和步兵,水陸並進,並非專靠馬隊,所謂長江天險並不可靠。

三則畢竟寡不敵眾。

這是頗為合時宜的議論,所以江東上下普遍如此看。

孫權像

孫權選擇抵抗曹操主要是聽從了魯肅和周瑜的意見。

魯肅以個人利害相威脅,說自己歸降曹操仍然有官做,而孫權已經是一方諸侯,歸降曹操連性命都不能保證,這極大地打動了孫權。

周瑜則從大局出發,指出了幾個方面的理由。

第一,曹操後方極不穩定,北方還未大定,關西有韓遂、馬超,這對曹操是極大的威脅。

第二北方之人不善水戰,荊州水軍還未心服,必然使曹軍戰鬥力大打折扣。

而且大寒之際,缺乏馬草,曹軍騎兵後勤不足,這幫助孫權下定了決心抵抗曹軍。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和魯肅

歷史學家指出,孫權抵抗曹操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孤注一擲的僥倖,背後暗藏著孫權的帝王之心,這是決定孫吳抵抗曹操的關鍵。

《三國志》中記載,魯肅剛到江東時有人勸他北歸,魯肅聽從這一建議甚至要搬家了,結果周瑜勸他自古以來有預言說「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又把魯肅推薦給孫權,才留下了魯肅。

在魯肅和孫權私下宴飲喝酒的時候,魯肅就建議孫權「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猝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後來孫權繼位稱帝後就對各位公卿說,當年魯肅就勸我自立,真是明於世事啊。

由此可以看出,孫權此人在魯肅周瑜等人勸導下早有帝王之志,這才是決定他抵抗曹操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呂思勉:《三國史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場戰爭最終奠定了三國格局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

盡顯風流 盪氣迴腸的三國「義」(三)

才秀明達的孫權江東稱雄三國時期在江東稱雄的孫權是孫堅的次子。孫堅原是袁術的部將,後來被劉表所殺,長子孫策代領部曲。公元195年,孫策因不能受到袁術的重用,遂在袁術的允許下,帶領部下千餘人渡江向江...

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造三分天下格局

曹操平定北方以後,公元208年,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琮聽到曹軍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這時候,劉備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駐守。他聽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