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婦孺皆知,但後面還有一句才叫經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

路人皆知,但殊不知這些話是一些心中羨慕嫉妒恨的人說的,說這話的同時也就意味著痛恨曹操那樣的人,因為自己沒有做到,與其是一種辱罵,不如說是一種眼紅。

這事也許得從赤壁之戰說起了。

話說在曹操五十萬大軍進攻東吳時,孫權心慌了,儘管東吳占據天險,又有周瑜魯肅等大才,但在面臨如此強悍的敵人,孫權心裡沒底了。

於是他召開會議。

討論是投降還是進攻。

歷史記載是這樣的:孫權聚群下會議,大多數主張迎降。

其理由是:曹操託名漢相,和他拒敵,似乎是反抗中央。

(二)曹操已得荊州的水軍,又有步兵,水陸並進,並非專靠馬隊,所以長江之險,並不足恃。

(三)則為眾寡不敵。

庭議中只有魯肅不開口。

孫權出去更衣,魯肅卻跟了出去。

孫權知道他有話說,握著他的手道:「你要說什麼呢?」魯肅道:「剛才眾人的議論,是要誤你的,你別要聽他。

像我是可以投降曹操的,你卻使不得。

為什麼呢?我在你手下,不過做個官兒,投降了曹操,官還是有得做的,你卻怎樣呢?」這幾句話,正合孫權之意,孫權便表示採納。

這時候,周瑜因事到鄱陽去,魯肅便勸孫權把他召回,共商降戰之計。

周瑜到了,就決定迎戰。

他的理由同樣也有三點:(一)北方並未大定,加以關西還有韓遂、馬超,曹操的兵決不能作持久之計。

(二)北方的人不善水戰,荊州的人又非心服。

(三)而且大寒之際,缺乏馬草,天時亦不相宜。

後來諸葛亮遊說孫權的話,理由也大致相同,於是孫權就決意聯合劉備,抵抗曹操了。

派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去和劉備協力。

當時兩方的兵力:大約北兵是十五六萬,荊州的兵有七八萬,合計共二十餘萬。

劉備一方面,合水陸兵共有萬人,劉琦手下的江夏兵,亦有一萬。

周瑜、程普的兵,《三國志》上有的地方說各有萬人,有的地方又說共有三萬,大率魯肅手下還有些人,合計之共有三萬。

孫劉之兵,約在五萬左右。

兩方的兵力,約1:5

但在地利及軍隊的長技上說,南方的兵卻是占了便宜的,而黃蓋又進火攻之計,就在赤壁地方,把曹兵打得大敗。

曹操果然不能持久,留曹仁守著江陵,自帶大兵北歸。

周瑜又跟著攻擊,曹仁守不住,只得把江陵也放棄了。

於是長江流域無復北兵蹤跡,而南北分立的形勢以成。

赤壁之戰,就以此告終,軍事上的勝敗,自古便是兵家常事。

但在這其中孫權的決心抵抗曹操,卻是一個謎。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以為曹操是當然要抵抗的,其中更無問題。

殊不知這兩句乃是周瑜口裡的話,怎麼能知道具體原因呢?

曹操一生戎馬生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曾刺殺董卓,到死都不肯稱帝,可能曹操確係心存漢室,並非漢賊。

然而孫權決心和曹操抵抗的理由何在?周瑜、魯肅等力勸孫權和曹操抵抗的理由又何在?這無論是從主觀上說,還是客觀上說。

赤壁之戰,曹操固然犯著兵家之忌,有其致敗之道,然而孫、劉方面,也未見得有何必勝的理由。

自此以後,曹操幸而用兵於關西、漢中,未曾專注於南方。

倘若曹操置別一方面為緩圖,盡力向荊州或者揚州攻擊,孫權的能否支持,究竟有無把握呢?孫權和劉備不同。

劉備投降曹操,曹操是必不能相容的,所以只得拚死抵抗。

孫權和曹操,本無嫌隙,當時假使投降,曹操還要格外優待,做個榜樣給未降的人看的。

所以當時孫權假使迎降,就能使天下及早統一,免於分裂之禍;從東吳來說,孫權的抵抗或許會給他帶來更大的輝煌,畢竟勝了就會有機會統一天下,取得帝業。

然則孫權的決意抵抗,周瑜、魯肅的一力攛掇孫權抵抗,不過是好亂和行險僥倖而已。

《三國志·魯肅傳》說:魯肅初到江東時,回東城葬其祖母,他有個朋友,勸他北歸,魯肅意欲聽他,特到江東搬取家眷,周瑜卻勸他,說從前人的預言,都說「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勸他不要回去。

又把他薦給孫權。

見面之後,甚為投機。

眾人都退了,孫權獨留他喝酒。

談論之間,魯肅便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猝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後來孫權稱帝時,「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三國志·魯肅傳》又說:孫權稱帝之後,聚會百官,歸功周瑜。

張昭也舉起笏來,要想稱頌功德。

孫權卻說:「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

從這些史料中可見自立野心,推倒漢室,孫權和周瑜、魯肅等,早就有之。

赤壁之役,孫權聚眾議論降戰時,反說「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不知帝制自為的,到底是誰,還要臉不要。

那麼那句話的下面一句就很顯然了,整句讀起來就是: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權雖假名扶漢,實為自取。

相比起曹操,孫權等人實為虛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謀臣, 諸葛亮也不敢輕看

三國謀臣,前有諸葛、周瑜,後有司馬懿、姜維。魯肅在如此能人輩出的環境下閃耀自己的光輝。公元200年,魯肅在周瑜的引薦下歸附孫權。魯肅從小喪父,靠祖母撫養。他少有大志,輕財好施,喜歡習武騎射,所...

他的才能媲美諸葛亮,卻被三國演義黑成渣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尊劉貶曹的總方針下,不僅曹操被黑的跳進黃河都洗不乾淨,連帶著曾經和蜀漢作對的東吳,同樣被羅老人家有意無意的抹黑。比如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在《三國演義》幾乎碌碌無為。而...

明於事勢的魯肅

作者:山 佳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意思是擁有大智慧的人能廓清迷局,看清時勢方向,從而制定戰略戰術,在全局中掌握主動。《三國志·吳書》中的魯肅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是一個敦厚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