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袁紹和張邈,三發小之間的恩怨情仇,就是一部極簡三國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


曹操第二次討伐徐州,要殺徐州牧陶謙為父報仇,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不想後院著火。

曹操不得已急忙撤軍。

兗州的叛亂遠遠大過曹操的承受能力,偌大的兗州,如今只剩下三座城池依然歸附曹操,其他的全部響應張邈、陳宮的號召,迎奉呂布為主。

張邈是曹操的髮小,而陳宮更是擁立曹操為兗州刺史的首功之臣,怎麼會這樣?

圖1、陳宮、張邈、呂布(《三讓徐州》)

《十八路諸侯》在介紹袁紹關東起兵時簡單介紹過張邈,他是關東起兵諸侯之中最重要的一個。

集結諸侯最多的酸棗就在張邈任郡守的陳留郡,而且曹操從中牟逃出來之後,第一個落腳點也是在陳留。

三國志曹操的傳記中,雖然只說曹操起兵反抗董卓是因為陳留郡的名人衛茲資助。

可是那時候陳留郡的太守是張邈,而在滎陽大戰之前三國志又說張邈分兵部將衛茲隨同曹操一起前往。

而且在關東諸侯酸棗會盟的時候,並沒有直接提到曹操,當時的曹操極有可能依附在張邈之下。

從這些點滴的信息中,我們就可以推斷出張邈和曹操的關係非同一般,而且可以推斷剛剛起步的曹操是一直依附在張邈之下的。

再仔細看一下張邈的生平經歷,我們或許更能讀懂張邈和曹操之間親密但複雜的關係。


圖2、張邈

張邈的傳記在後漢書和三國志里,都夾雜在呂布的傳記里。

如果不仔細讀,你還以為他和呂布之前有很深的淵源。

其實他和呂布只是點頭之交,正是因為造曹操的反擁立呂布,兩人才走到一塊。

而與張邈關係密切的,恰恰是曹操、袁紹。


史書上沒有確切的年齡記載,依照史書的語氣,張邈和曹操、袁紹應該是同齡人。

張邈是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人,年少的時候就以俠義聞名,「振窮救急,傾家無愛」,歸附他的人很多。

年齡相仿,又都是俠義之人,張邈進到了京城最知名人士袁紹的朋友圈,而且和袁紹、曹操都成了好朋友。

後來張邈接受三公府的徵辟,因為太過於出色,徵辟之後就被任命為騎都尉,之後就當了陳留郡的郡守。

史書上雖然沒有明說,不過可以大膽推測張邈是在何進當權的時候被徵辟的,畢竟當時好朋友袁紹是何進身邊的紅人。

張邈當上陳留太守,也應該是在何進當權時期。

圖3、諸侯起兵討伐董卓(《虎牢關》)

關於年少的時候,張邈和袁紹、曹操關係怎麼的好。

史書上沒有詳細的記載,但看曹操因拒絕董卓的徵辟,從洛陽跑出來,能在張邈的地盤上招兵買馬,就能看出二人之間相互之間絕對非常仗義,可以算是生死之交了。


不過在關東諸侯舉義的時候,張邈和袁紹之間有了一些裂縫。

據後漢書、三國志的說法是,袁紹因為當上了諸侯的盟主,「有驕矜色」,張邈看不過去,就責備了袁紹,袁紹因此對張邈就有了嫉恨之心。

圖4、袁紹軍營(《虎牢關》)

之後,呂布曾歸順過袁紹一段時間,可在袁紹那是在太過於驕橫。

呂布自知在袁紹那不是長久之計,向袁紹辭行。

袁紹準備在呂布走的時候下手幹掉呂布,不想被呂布識破。

呂布從袁紹那逃出來之後,路過張邈的陳留郡,不只是故意,還是不知情,或者是由於張邈過於俠氣的性格,熱情接待了呂布。

在熱情接待呂布的時候,張邈和呂布還結盟發誓。


圖5、袁紹

本來對張邈就有芥蒂,看他又和自己正準備幹掉的呂布結盟,袁紹心中的恨可想而知。

於是袁紹就讓已經當上兗州牧曹操,殺死歸曹操管的陳留郡太守張邈。

曹操和張邈的關係本來就密切,雖然這時候還認你袁紹當老大,但可不是你袁紹讓我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更何況要殺掉張邈這個老哥們,於是就勸袁紹說:「張邈,是我們至情至性的老朋友,無論什麼是非都應該儘量包容他。

更何況現在天下還沒有安定,我們何況自相殘殺呢?
」袁紹可能也是念舊情,聽曹操這麼一勸和張邈的事就算先過去了。

張邈聽說這事之後,對曹操更加感激。


圖6、呂布

而且曹操對張邈也足夠信任,第一次征討陶謙的時候,曹操這樣和家人說:「如果我回不了,你們就去投奔張邈。

」曹操完全將張邈當做了最可信賴的朋友了。

好在,第一次征討陶謙,曹操順利歸來。

歸來之後,見面之後的兩人垂泣相對。

惜字如金的陳壽,在三國志張邈傳中,這樣評述兩人的友誼,「其親如此」。

曹操和張邈的關係居然好到了這個程度,是在讓人感嘆。


可就是如此親密的關係,張邈為啥會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時候,這麼絕情的釜底抽薪,捅曹操一刀呢?可知道張邈這一下,可是將曹操置於死地了。

實在是曹操禁打,不然這一下曹操極有可能被整垮掉。

張邈為什麼這麼做呢?

圖7、曹操與諸將(《三讓徐州》)

從史書上,我們能看到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張邈和袁紹之間不可彌合的裂縫。

在張邈心中,袁紹這個好哥們居然要殺自己,心中的震撼恐慌可想而知。

曹操雖然上次沒聽袁紹的,可是之後呢?如果袁紹還是堅持殺自己,曹操是不是還會堅持。

以袁紹當時高高在上的勢頭,以及之前投奔自己的前冀州牧韓馥在廁所自殺的慘狀,張邈自然會想求生之策。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在介紹張邈反叛曹操事情的時候,引述了三國志里魏國大臣高柔的一段話。

高柔174年出生,之後活到了263年,幾乎貫穿了整個曹家創業以及衰亡的整個過程。

194年的時候,高柔剛剛二十出頭,看到相處很好的曹操、張邈,對鄉人說:「曹操軍雖據兗州,本有四方之圖,未得安坐守也。

而張邈有陳留郡這個家底,一定會找機會採取行動。

一旦爆發事端,兵禍之災不可避免,諸位還是和我一起早早避開吧?
」可是高柔的鄉人都認為曹操、張邈如此親密的關係,不會有事,再加上高柔小小年紀,就沒聽高柔的。

可不想事情真被高柔言中。

圖8、高柔

司馬光引用高柔傳記中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張邈造曹操反的第二個原因。

有陳留郡這麼大一個郡的張邈,是不可能一直待在曹操之下的。

想一想曹操剛從京城跑出來的時候,落魄成那樣,要不是我張邈接待你,你能有今天。

你就是和袁紹走的近,才一下子大翻身,反倒成了兗州牧,當了我的上司。

曹操和張邈之間地位的微妙變化,加上和袁紹自己的矛盾,已經註定張邈遲早是要和曹操分道揚鑣的。

再加上陳宮的勸說,張邈自然毫不猶豫的反了。

陳宮這位擁立曹操的大功臣,怎麼也反了呢?
十八路諸侯,這一期就到這裡,下期繼續。

看十八路諸侯,讀最真實三國歷史。



感謝Michelle的辛苦校對!歡迎關注【歷史深處】,細品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看上一期,請點擊《十八路諸侯92:為對抗曹操討伐陶謙找來劉備幫忙,曹操傾巢出動不想兗州後院著火》。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各大媒體平台搜索【歷史深處】關注即可,微信公眾號:lishishengch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作為最好的朋友,張邈為什麼起兵反對曹操?

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也。少以俠聞,振窮救急,傾家無愛,士多歸之,度尚、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合為八廚。和曹操、袁紹皆與好友,更是黨錮時,袁紹反對宦官的小圈子裡的核心人物。後來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