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三國時期最神秘隱士,一生從未出山,卻讓諸葛亮心服口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縱觀我中華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留下了太多太多精彩紛呈的故事。

其中尤其以三國時期最具魅力色彩。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是英雄輩出、群雄並起的年代,文人武將都希望能夠一展宏圖、有所建樹。

但是也有一些聰明絕頂,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雖對天下之事了如指掌,但是卻以隱士之名歸隱山野,以待天時。

這其中尤其以臥龍諸葛亮名氣最大,隱居於南陽竹林小院,直至劉備三顧茅廬,方才彰顯雄才大略,縱橫三國數十載,留下了數不清道不盡的經典故事,被後人傳送至今。

雖然誇讚了諸葛亮一番,但是讀史知天下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大賢卻不是諸葛亮,而是有著三國最神秘隱士之稱的水鏡先生司馬徽。

在三國演義一書中,水鏡先生出場露面不多,全書著墨也很少,但是這位神秘的隱士精通天文地理,經學,五行八卦。

用「水鏡不出門,盡知天下事」來形容他也毫不為過。

司馬徽是這樣出場的,劉備被荊州之主劉表收留後,駐守新野小縣,但是蔡瑁始終想致劉備於死地。

於是設計招劉備赴會襄陽,意圖除之而後快。

幸好遇到貴人伊籍提醒,遂匆匆離席而去,從而衍生出一段躍馬檀溪的傳奇故事。

劉備在死裡逃生的路上邂逅了他人生中的導師水鏡先生,為他指點迷津,可以說是仙人指路。

在羅貫中的筆下,水鏡先生司馬徽隱居山野,與世無爭,一生未出山,不貪圖時間榮華富貴。

而相貌用「松形鶴骨,器宇不凡」來進行描述,卻活脫脫將一位隱士高人的形象盡顯於讀者面前。

在見到水鏡先生此之前,劉備認為自己手下也是人才濟濟,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張、趙雲之流,只因時運不擠,所以難有所圖。

而水鏡先生則在一個更高的角度指出了劉備所缺的是經綸濟世之才,直接向劉備道出了一個人才方案「臥龍、鳳雛,兩者得一,可安天下」,這一番高論令劉備眼界大開,頓覺實現理想指日可待。

水鏡先生在與劉備的談話中,對諸葛亮評價極高,說孔明的本領超過管仲、樂毅之流,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這番論斷,無疑更進一步堅定了劉備一心求賢的堅定信念。

隨後,劉備曾按水鏡先生之言多次求見諸葛孔明,前兩次都吃了閉門羹,然而劉備已經認定諸葛亮是大賢,是可以幫助他重振漢室基業的謀士,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

最後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感動,決定出山相助,伴隨左右,在茅屋中便為劉備規劃了宏偉的藍圖,正所謂: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說的就是這個典故。

然而水鏡先生作為三國第一智者早已洞悉一切,可以說是準確的預測了未來的形式。

在辭別劉備出門之後,留下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短短數語,卻把後來的歷史給定格了,不得不嘆服水鏡先生的先見之明,果真具有未卜先知的神算之能。

孔明出山之後,才能盡顯,神機妙算,幫助劉備建立蜀國基業,但是終其一生南征北戰,卻未能實現劉備復興漢室、匡扶天下的理想,也讓後人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嘆。

說到這裡,足以證明水鏡先生才是三國時期最神秘的隱士高人,諸葛亮、徐庶之流遠遠不及。

他曾在徐庶回馬薦諸葛這件事後說過一句話:「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從中可以分析出來水鏡先生已經知道了諸葛亮出山之後的命運。

諸葛亮為劉備,為匡扶漢室確實稱得上是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最終因為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水鏡先生準確的預測了諸葛亮出山後的經歷以及結局,具有洞悉天機之能,在這一點上足以讓諸葛亮心服口服。

且不論水鏡先生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這麼神,試想在三國這樣一個烽煙四起、群雄逐鹿的亂世,老羅去塑造出這麼一位隱居山野,不問世事,卻又洞悉當世及未來發展的神秘角色,這又何嘗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呢?

我們熱愛歷史,喜歡歷史人物故事,正是因為許多流傳下來的歷史充滿趣味性、求證性,可以留給我們後人更多想像的空間,如是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的水鏡先生:鮮有人知的隱士高人

三國時期高人輩出,在劉備曾經四處尋找人才時就曾經得過一個高人指點,指點其若是要得天下可請臥龍鳳雛出山。這二人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臥龍」就是之後為劉備謀得大業的諸葛亮,而「鳳雛」就是龐統,但...

三國著名隱士——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處世哲學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諸侯割據,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身處亂世,有劉備一般要立志匡扶漢室的末代忠臣;有袁術一樣妄圖稱帝的亂世奸雄;有趙雲一樣忠貞護主的忠義之士;也有諸葛亮一般鞠躬盡瘁的肱骨之臣...

三國演義中的神秘人物「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208),字德操,潁川陽翟(河南禹州)人,住城東南20餘里洞林寺側(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稱於世,是中國東漢末年著名隱士。名士龐德公送號「水鏡先生」,後人稱他為「好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