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唯一的兩位目不識丁的大將,怎樣走向人生巔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英雄逐鹿,富有學識、才華橫溢之輩比比皆是。

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兩位本來胸無點墨卻勤能補拙、知恥而後勇的兩位大將。

更有諺語「士別三日,另當刮目相看 」。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到底是那兩位名將。

阿蒙

其一: 呂蒙,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

少年時不喜書,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

後跟周瑜深受周瑜的影響,可以說周瑜是呂蒙的半個師傅,還有半個就是他自己。

後周瑜死後,呂蒙深感悲傷。

更加激起呂蒙的上進之心。

孫權執掌江東,呂蒙漸受重用。

有一次,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討軍務,十分驚訝地說出:「呂蒙今日之才能,豈還看得出幾個月前的阿蒙!」也就是「士別三日,另當刮目相看」的由來。

由於勤奮和周瑜在世的傳授,呂蒙軍事才能日益增進,屢立戰功。

他先大破朱光,後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

更是在逍遙津戰役連連擊退張遼部的追擊。

後呂蒙官至大都督,更擊敗關羽奪得荊州,以雪吳下阿蒙之恥。

擊使東吳國有了荊州這個東吳的門戶。

周公瑾

呂蒙發憤圖強的事跡,更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

呂蒙的精神後人學習的榜樣。

「吳下阿蒙」和「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更成為一種對勤學之人的誇獎。

其二: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人,三國蜀漢後期名將,王平的性格深受諸葛亮的喜愛。

自然得到諸葛亮的重用,為蜀國王牌部隊之一無當飛軍的最高將領。

多次跟隨北伐,無當飛軍更是勇猛無敵屢立戰功。

其實王平最開始在曹營,在定軍山之戰中主將夏侯淵被斬,走投無路投靠劉備。

而劉備識人之力一眼變出王平有大將之才,亦拜王平為將。

王平與馬謖

其實王平從小就不愛讀書,家中更是窮到不堪。

據《三國志·王平傳》說:「平生長於戎旅,手不能書,所識不過十字,而口授作書,皆有意理,使人讀史漢諸紀傳,聽之備知其大義,往往論說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戲謔。

」由此可見王平大字不識多十,軍事上更是口述讓別人代為書寫。

王平還經常讓人讀《史記》《漢書》等一系列的歷史書籍給自己聽,大致能知其大義,論說時不失其道理。

王平並能嚴格遵守法度,與人交談從不開玩笑,從他的身上更看不出一絲武將的輕躁。

話說王平歸降劉備之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王平跟隨馬謖守街亭之戰。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大家肯定都聽過吧。

雖然戰敗,但是那時的王平是極力勸住馬謖的戰略。

多次給馬謖提議都被回絕。

可見那時的王平的軍事才能已然在馬謖之上。

馬謖的死,也成就了王平的才,王平從此地位逐漸提高,更是走向人生巔峰,當上無當飛軍的統帥,當時的無當飛軍,可以說是蜀國的王牌軍隊,諸葛亮能夠交給他,可見諸葛亮對他的軍事才能的肯定。

諸葛亮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王平獨自鎮守漢中,曾多次擊退曹軍的進攻,成為蜀國北方一道不可撼動的牆。

陳壽也曾稱讚道:「是時,王平在北,馬忠在南,鄧芝在東,咸著威績。

」可見王平在蜀國後期的作用,也見大字不識過十的軍事才能,這跟王平後天的軍事學習有著不可分割的原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