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文盲不能持兵打仗?帶你見識三國兩大文盲將軍的風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英雄逐鹿,富有學識、才華橫溢之輩比比皆是。

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兩位本來胸無點墨卻勤能補拙、知恥而後勇的兩位大將,他們就是分屬於孫權集團的呂蒙和劉備集團的王平。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

少年時不喜讀書,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

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

孫權執掌江東後,呂蒙漸受重用。

起初,孫權對大將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軍中事務,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

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成為傳授經書的官嗎!只不過要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你要說事務多,誰像我事務多?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

」於是呂蒙開始進行學習。

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討議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吳地的阿蒙了!」

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之後就應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您知道這件事太遲了啊!」(《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告別而去。

由於勤奮,呂蒙的文韜武略日益增進,屢立戰功。

後人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籍貫益州。

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深受諸葛亮的器重,成為蜀漢王牌軍隊無當飛軍的統帥,多次隨諸葛亮北伐,屢立戰功。

原來,王平本屬曹操陣營,在曹操手下謀了一個代理校尉的職位,從此便跟隨曹操南征北戰。

後因夏侯淵被黃忠斬殺,王平所在的隊伍群龍無所,於是他就趁機投靠了劉備,而劉備也是個識才惜才之人,隨後便拜王平為牙門將。

其實王平此人從小就沒怎麼讀過書,可以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

陳壽《三國志·王平傳》說:「平生長於戎旅,手不能書,所識不過十字,而口授作書,皆有意理,使人讀史漢諸紀傳,聽之備知其大義,往往論說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戲謔。

」 可見王平的起步不是一般的低。

他在軍旅中長大,但不會寫字,認識的字不超過十個。

然而他卻能口述讓別人代寫書籍,都有意理。

諸葛亮去世後,王平鎮守漢中,曾經擊退曹爽率領的十萬大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