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的利刃—無當飛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蠻夷兵源,所組建的一支勁旅,為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蜀漢政權原來就使用過三苗後裔的武陵蠻,在伐吳戰爭中大顯身手。

七擒孟獲那場戰爭中(當然只是一個象徵),諸葛亮認識到了南中蠻夷的英勇善戰。

隨著南中戰爭結束,恢復和平,這些剽悍的戰士便陷於失業,把這樣的力量留在南方,無疑是社會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諸葛亮對此實施了一箭雙鵰的有利政策,就是徵召當地蠻夷戰士加入蜀國政府軍,而經費問題,就由當地地方豪強解決。

《華陽國志》記載「亮以夷多剛狠,不賓大姓豪強,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惡夷為家部曲,得多者欒世襲官。

於是夷人貪貨物,以兼服屬於漢,成夷漢部曲」,從而在當地建立帶有以夷制夷性質的地方軍隊,當地豪強得到社會地位,遂安於蜀漢統治,出金暮兵,使各族得到實惠,緩和了民族矛盾。

同時,這些當地失業軍人變成了政府軍,成為蠻夷中具備向心力的核心。

其組成的軍隊熟悉民俗,較少激發問題。

後來張嶷,馬忠等異族彈壓叛亂,夷漢部曲都是主力。

他們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善於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於防守作戰。

蜀國不惜本錢,先後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這支軍隊的成員家屬到達蜀郡以後,就成為蜀國的軍戶,世代為蜀國當兵為生,成為職業軍人。

時成都和南中的繁華不可同日而語,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此為榮。

讓人想起英國軍隊在尼泊爾招募廓爾喀營僱傭軍的場面。

當然,當時南方人口不多,徉柯郡兩萬戶,建寧郡萬戶,朱提郡八千戶,興古郡四萬戶,一下子調走一萬戶能征慣戰的世家,對當地割據勢力可以算是釜底抽薪。

主要戰績:

無當飛軍不愧南中勇士的威名,英勇善戰,在蜀漢的歷次戰爭中都有著出色的表現。

一出祁山,配屬馬謖部戰張郃於街亭。

諸葛亮認為馬謖熟悉南中情況,希望他能夠充分發揮這支軍隊的特點,結果卻因馬謖的愚蠢失誤而全軍潰敗,打斷後的便是王平率領的僅一千人飛軍,擊鼓虛張聲勢迷惑敵軍,成功的掩護其他各部撤離戰場,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試鋒芒,而後王平被任命為討寇將軍,領五部飛軍,兼當營事(日常軍務),加拜參軍。

開始成為諸葛亮核心精銳。

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師屯南圍,自與司馬懿對峙於祁山。

司馬懿命張郃領軍攻打南圍王平。

在王平及其無當飛軍的堅守下,張郃的攻擊未發揮起到作用。

此一戰,《漢晉春秋》和《三國志》中都有提到。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北伐時的核心精銳其由於山地作戰的特點,也常被用於討伐叛亂蠻夷。

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漢嘉(今四川雅安北)蠻反,蜀漢出動向寵的宿衛兵(宮中禁軍)代替其前去征討,裝備不可謂不精良,結果這位名將卻死在了蠻夷叛軍手中,還是無當飛軍從前線調回,才控制了局面。

無當飛軍的結局卻極為悲壯,如同蜀漢政權的國運一般無可挽回, 姜維第七次北伐之時,為掩護主帥退卻,5000飛軍在名將張嶷的率領下進行了最後一戰,寡不敵眾,"殺敵倍之",最終全軍覆沒,而張嶷本人也實現了他「殺身以報」的承諾。

之後,雖然還有飛軍之名,並且在防守陽平關等戰鬥中有所表現,但作為一個整體的無當飛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精銳軍團無當飛軍的興亡史

三國時期蜀漢由於地處西南和蠻夷接壤雜處,國內經常會發生蠻夷部落叛亂。夷陵之戰後蜀國元氣大傷,在此期間蜀國南中地區的蠻夷趁機發動叛亂使蜀國一度喪失了對南中的統治權。 劉備死後諸葛亮扶立了後主劉禪繼...

諸葛亮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 建立蜀漢僱傭軍

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漢勁旅:無當飛軍,這支部隊和劉備傳統的王牌軍:白耳兵,以及西涼馬氏軍團鼎足而三。這支軍隊富有特色,從部隊性質上說,給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類似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