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文盲將軍,掌控王牌之師,擊退10萬曹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核心提示:自諸葛亮之後,蜀國堪稱帥才的將軍只有姜維。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帶有諷刺意味的俗語反映了蜀國後期軍事人才的匱乏。

蜀國將軍王平出身貧寒,自幼寄養在別人家裡,沒讀過書,小小年紀便從軍當兵。

他先投曹操,後降劉備,憑著陣前一刀一槍拼殺,由一個士兵升為將軍。

王平雖打仗勇敢,但人生中最大的不足是沒文化、不識字。

《三國志·王平傳》上說:王平在軍旅中長大,不會寫字,認識的字不超過十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其所識不過十字) 在官場中,一個文盲將軍很容易受到輕視。

事實也是如此。

建興六年,諸葛亮命令參軍馬謖率部據守戰略重鎮街亭。

王平作為部下,看到馬謖違反軍事常識時,多次勸誡馬謖重新部署部隊,但馬謖沒把王平的話當回事,置之不理。

可以想見,自以為精通兵法、滿腹經綸的馬謖怎麼會聽從一個「所識不過十字」的武夫的意見呢?王平因沒文化而受到輕視,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王平畢竟是一個有軍事才能的將軍,當時蜀軍大敗,只有王平的一千人擂響戰鼓,張懷疑有伏兵不敢逼近.

隨後,王平收拾起各路敗兵,整軍而還。

因街亭戰敗,諸葛亮殺了馬謖等三位將軍,還罷免了幾位將軍,惟有王平加拜參軍,封亭侯。

此後,他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王牌無當飛軍,隨諸葛亮北伐。

但諸葛亮只看到了王平的功績,卻沒有對王平這樣有發展潛質卻缺乏文化的人才進行提升。

王平帶兵持重穩健,作戰指揮也很有謀略。

諸葛亮去世後,魏兵十萬大舉進犯漢中,當時漢中只有兩萬蜀軍,聽到消息,「諸將大驚」。

多數將領認為,魏軍來勢兇猛,可暫時放棄一些關口,等援軍來了再奪回來。

王平主張分兵據守,等待援軍。

按照王平的部署,蜀軍終於擊退了敵人,保住了漢中。

王平不僅會打仗,而且才情也不低。

《三國志·王平傳》載,王平雖不能讀書寫字,但是他口述讓別人代寫書籍。

王平讓人讀史、漢一系列的書籍傳記,自己在一旁聽,能知其大義,論說的時候不會失其主旨(使人讀史,漢諸紀傳,備知其大義,往往論說不失其指)

僅就學習文化知識、軍事理論而言,王平的天資不比呂蒙差,但蜀國的領導者卻沒有培養他,而更多的只是使用他。

使他的軍事才能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難有更大的作為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自諸葛亮之後,蜀國堪稱帥才的將軍只有姜維。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帶有諷刺意味的俗語反映了蜀國後期軍事人才的匱乏。

蜀國先於吳國而亡,是蜀國沒有人才?還是蜀國沒能培養出人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戰擊潰魏延的蜀漢將軍是誰

【導讀】諸葛亮在北伐軍中去世,臨終留下遺命,讓楊儀率大軍撤退回蜀國。魏延和楊儀不和,不願意給楊儀當「斷後將軍」,一氣之下帶領自己所屬的軍隊率先南撤,沿途還燒毀了經過的閣道。楊儀等鑿山通道,晝夜不...

他不識字,卻是蜀漢後期最重要的將領之一

由於三國蜀漢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因此,大多數看官都對三國鼎立時的各個武將比較熟悉,對於蜀漢而言,最出彩的還是五虎上將等人,而對於蜀漢後期重要將領王平卻知之甚少。但是,王平在整個蜀國的後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