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三國時期的著名將帥,原本竟是胸無點墨的「大老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英雄逐鹿,富有學識、才華橫溢之輩比比皆是。

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兩位本來胸無點墨卻勤能補拙、知恥而後勇的兩位大將,他們就是分屬於孫權集團的呂蒙和劉備集團的王平。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

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

孫權執掌江東後,呂蒙漸受重用。

起初,孫權對大將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軍中事務,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

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成為傳授經書的官嗎!只不過要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你要說事務多,誰像我事務多?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

」於是呂蒙開始進行學習。

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討議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吳地的阿蒙了!」

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之後就應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這件事太遲了啊!」(《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告別而去。

由於勤奮,呂蒙的文韜武略日益增進,屢立戰功。

他曾率軍在皖城大破朱光,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的追襲,並於濡須數度抵禦魏軍,以功拜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跡,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

後人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

而與其有關的成語還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等。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籍貫益州。

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深受諸葛亮的器重,成為蜀漢王牌軍隊無當飛軍的統帥,多次隨諸葛亮北伐,屢立戰功。

原來,王平本屬曹操陣營,在曹操手下謀了一個代理校尉的職位,從此便跟隨曹操南征北戰。

後因夏侯淵被黃忠斬殺,王平所在的隊伍群龍無所,於是他就趁機投靠了劉備,而劉備也是個識才惜才之人,隨後便拜王平為牙門將。

其實王平此人從小就沒怎麼讀過書,可以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

陳壽《三國志·王平傳》說:「平生長於戎旅,手不能書,所識不過十字,而口授作書,皆有意理,使人讀史漢諸紀傳,聽之備知其大義,往往論說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戲謔。

可見王平的起步不是一般的低。

他在軍旅中長大,但不會寫字,認識的字不超過十個。

然而他卻能口述讓別人代寫書籍,都有意理。

王平還經常讓人讀《史記》《漢書》等一系列的書籍傳記,自己在一旁聽,並能知其大義,論說的時候不會失其主旨。

王平能遵守並履行法度,與人交談從不開玩笑,從早到晚,都能保持正襟危坐,在他身上根本看出一絲武將的輕躁之氣。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屬於王平的機會一步步到來。

話說王平歸降劉備之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王平跟隨諸葛亮的得意門生馬謖參加了守衛街亭之戰。

失空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馬謖因違背諸葛亮的作戰指令,從而致使街亭失守,最後也慘死在恩師諸葛亮的刀下。

那與馬謖一同作戰的副將王平是怎麼做的呢?就在馬謖指揮作戰時,王平曾多次給馬謖提過正確建議,並把作戰規劃報知諸葛亮,充分展示了自己所學與識見。

這一切馬謖卻絲毫不予理會,最後落得個大敗而歸、引頸服法的下場。

在馬謖死後,王平的地位逐漸提高,諸葛亮也對其日趨重視,甚至還讓他當上了自己一手創立的蜀國王牌軍——無當飛軍的首任統帥。

所謂的無當飛軍,就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之後,將當地少數民族兵源招攬起來並組織而成的一支勁旅。

這些人本是靠遊牧為生,性格往往都是好勇鬥狠,因而上戰場的的殺傷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王平能被諸葛亮任命為這支無當飛軍的首任統帥,其治軍能力可見一斑。

諸葛亮去世後,王平鎮守漢中,曾經擊退曹爽率領的十萬大軍的進攻,成為蜀漢在北面的屏障,堪比當年魏延之勇武。

陳壽稱譽道:「是時,王平在北,馬忠在南,鄧芝在東,咸著威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不識字,卻是蜀漢後期最重要的將領之一

由於三國蜀漢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因此,大多數看官都對三國鼎立時的各個武將比較熟悉,對於蜀漢而言,最出彩的還是五虎上將等人,而對於蜀漢後期重要將領王平卻知之甚少。但是,王平在整個蜀國的後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