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所說的降漢不降曹是否前後矛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寫道:建安五年,官渡大戰前夕,曹操進攻徐州,劉備丟失小沛,於是投靠了袁紹,曹操進攻下邳,關羽中了曹操的埋伏,大敗。

戰至日晚,只見一座土山,屯兵少歇。

曹操派張遼來勸降。

張遼對關羽曉以利害,關羽提出了三個條件:一,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善待劉備家眷;三,只要只帶劉備去處,不管千里便當辭去。

愛惜關羽之才的曹操,當時就答應了下來,於是關羽投降了。

那麼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如何呢?

史實上有三處記載:一,《三國志.武帝本紀》寫道:郭嘉亦勸公,遂擊備,破之。

備走袁紹。

獲其妻子,備將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二,《三國志.先主傳》亦寫道:五年,曹操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三,《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關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可是當時,劉備在徐州時,屯兵小沛,劉備的妻子應該在小沛,《三國演義》卻寫她們在下邳,這是沒有根據的,曹操進攻小沛時,劉備戰敗逃走,他的妻子被俘虜,肯定不是在下邳隨著關羽的。

在這裡,《三國志》的記載應該可信度更高點。

史書上記載關羽投降或被擒,當時卻沒寫屯土山講條件的事情,實際上,所謂「二嫂」並不在他那裡,「保護二嫂」也不是投降的條件,所謂的「降漢不降曹」實際上只是文字遊戲,沒有實際的意義。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漢天子的權利已經被架空,天子也只是曹操的傀儡,漢朝已經名存實亡,事實上,降漢已經可以等同於降曹。

而小說里的情節,都是虛構的,沒有太多史實做依據。

把關羽的投降說是降漢不降曹,還和保護二嫂之事牽連到一起,是為了美化關羽的形象,製造合理的理由,重點突出關羽的忠義。

學者毛宗崗認為:雲長本來事漢,何雲「降漢」?「降漢」雲者,特為「不降曹」做註腳,曹操借一個漢字籠絡天下,雲長即提一個漢字壓倒曹操,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名為降漢,而實為降曹者也;呂布,袁術等輩,不降曹而亦不降漢也;華歆,王朗,郭嘉,張遼等輩,不知有漢而知有曹也;荀彧,荀攸者,誤以為漢就是曹,曹就是漢,而不知漢必非曹,曹必非漢也。

將兩下劃開,較然明白,是雲長十分學問,十分見識。

非熟讀《春秋》,不能到此。

可見,關羽之降其實是無條件的,但是也不能說他的投降,就是不忠於劉備了,他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他是英雄,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關羽之降,也許真的很矛盾,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研究發現:歷史上劉關張從未桃園三結義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敘述了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後人常常也因此而與志同道合之人結為異性兄弟。可見,這個故事在人們心目中...

關羽降曹並非為了救護皇嫂,而是另有隱情

關羽降曹並非為了救護皇嫂,而是另有隱情。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是個偽命題,他走得很輕鬆一提起「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大家都一定能想到關羽降曹。對於曹操的這一段歷史,《三國演義》是極力美化的—...

關羽的降漢不降曹

建安五年春,曹操突襲徐州劉備,駐紮小沛的劉備戰敗逃走,守衛下邳的關羽被誘出城,隨被困於土山,曹將張遼前去說降。關羽提出了三個條件:一、降漢不降曹;二、給俸祿贍養兩位嫂嫂;三、一旦知道劉備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