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蜀吳疆域相差不大,為何曹魏卻能和蜀吳雙方相抗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起來三國時期人們印象中就是三分天下魏蜀吳各占其一,三方勢力占領的地盤在地圖上來看的話應該是差不多大小的。
但是我們知道蜀國和吳國是聯合共抗曹魏的,也就是說魏國的實力竟然能夠抵抗得住蜀吳雙方聯合起來的進攻並且還經常進行反擊,即使最終做到三國一統的晉朝基本也是曹魏留下的家底,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三國時期的真正實力對比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平衡,魏國的實力其實遠超其他兩國。
因為曹操所在的北方是古代中國的中心地區,除了要抗衡國內的劉備和孫權兩大勢力集團,北方還有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勢力虎視眈眈,所以曹魏等於說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是敵人。
在這種群敵環伺的情況下,魏國還能夠遊刃有餘的應對並且發展自己,可以說是非常強大了。
古代中國關於地域的劃分跟現在還不太一樣,其中有很大的差別。
東漢末年的時候天下一共劃分成了十三州,分別是司豫兗徐青涼並冀幽揚荊益交十三個州,其中曹操就擁有了其中九州,基本占據了當時三分之二的天下。
在東漢的時候南方並沒有發展起來,基本上整個國家的政治以及經濟文化的中心都設立在北方諸地,這些地區各方面的交流十分方便快捷,發展起來也很快。
而南方那個時候尚未開發,交通通訊都十分不方便,屬於蠻夷之地,對於發展是非常的不利的。
在當時山東文人士子眾多,河北的名門望族繁盛,而河南的兵勇招募起來也很容易,還有陝西山西西涼等地的良馬猛將也是數不勝數,北方可以說得上是人才濟濟底蘊深厚。
曹操手底下所占據的資源以及人才的儲備量遠遠不是劉備和孫權所能相比的。
我們知道古時候打仗都用的冷兵器,那個時候要想打勝仗最關鍵的就是看誰的兵多將廣以及後方糧草供應是否充足,此外才是戰爭策略和謀論。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魏國在景元四年的時候擁有人口537萬,被取代的時候竟高達1386萬,而吳國最高的時候才240萬左右人口,蜀國就更慘了最高的時候也才94萬。
人口基數相差這麼大,其中出現的人才自然差距也就很大,所以我們總覺得曹操手底下能人很多,隨便挑出來一個大將都是赫赫有名,因為這些都是萬中挑一的精英中的精英。
並且曹操當時占領的地區是東漢經濟賦稅的主要來源地區,作為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這裡有著眾多的煤炭和鋼鐵以及金礦等多種豐富的資源,而這些也是直接決定了曹魏集團可以不斷的產出精良的軍事武器,這些對於軍隊的戰鬥力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優良的兵器配合曹操眾多的兵士精良的戰馬,所形成的軍隊的戰鬥力自然是非同一般。
那麼既然曹魏這麼強大,為什麼沒有統一天下而是任由蜀吳兩國割據一方,甚至還要防範他們的進攻呢?首先是地理位置原因,我們要知道曹操所占據的中原地區基本全是平原,雖然富庶但是卻遭到很多人的覬覦,所以並不能夠集中全部的力量去進攻別人。
其次他的對手卻都占據著有利的地理位置,劉備占據著自古以來易守難攻的川蜀要地,而孫權所在的東吳雖然沒有山川之固,但是卻隔著長江之險,北方軍隊不善水戰而且生活習性也有所不同,所以也很難打下來。
我們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同樣的三方勢力就如同一個戰略平衡,曹操若是執意舉全國之兵攻打一方也不是不能打下,但是自己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只會白白便宜了另外一方,機智的曹操必定不會做這種蠢事。
通過對比三方實力,我們就能發現三國之中只有曹操才有統一天下的基礎和實力,其它兩方都不具備這個底蘊,只能防守而不能夠進攻。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諸葛亮數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的原因,諸葛亮之所以北伐只是為了讓曹魏不能順利發展,這樣才能讓蜀漢存活得更加長久一些,至於所謂的爭奪天下也只是不可為的事情。
其實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時機就只有赤壁之戰之前的曹操,可惜有些操之過急不聽賈詡的意見,不然的話若是等個數年,曹操也就能夠得償所願了。
你對魏蜀吳三國的關係又有什麼樣不同的見解呢?
三國五大軍事統帥對比——誰才是陸上最強
東漢末年的三國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魏蜀吳各自獨霸一方。三國的實力對比應該是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據後。對比他們的五位頂尖將領,則各有所長,本期小便就為你一一列舉魏蜀吳三國的五位代表性戰將,看...
東吳給人的存在感很低,但東吳憑什麼能抗到最後?
魏有勢統,蜀有道統,吳國屬於閏位政權,標新立異,清新脫俗~~~吳稱帝最晚,最為淡定,始終堅定不移地打著襄助漢室的騙小孩大旗,先後有鄭泉、馮熙等「偉大」的外交官維護吳國光偉正的形象,其中鄭泉使劉備...
歷史上的三國,真叫魏國,蜀國,吳國嗎?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叫法
俗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漢末年,漢朝天下一分為三,一部分歸了曹操,一部分歸劉備,另一部分屬於孫權。千百年來,人們將三國稱為魏蜀吳三國,一直沒有人提出異議。然而當時三國的名稱真的是這三個字嗎?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
探秘:三國中大人物有多少竟不知道三國的呢?
關羽:蜀國第一大將,不,應該說是劉備軍第一大將,他死於219年,那時候正是東漢末年,沒有魏蜀吳,我想關羽自己心裡不知道三國這個時期的,更不知道魏國,吳國,蜀國。
蜀國和魏國打仗的時候,吳國都在幹什麼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看似是一種三足鼎立,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局面,但實際上幾方之間必定是存在爭鬥的,一時的穩定並不代表永久,天下大勢總歸是要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們發現,好像經常就是魏國與...
三國時期,魏國和蜀國在交戰的時候,為什麼感覺吳國掉線了一樣?
三國時期的時候,魏蜀吳三國之間,表面上是分足而立之勢,感覺是穩定的局面。其實,蜀國和吳國都非常清楚,魏國的國力是遠勝於自己的。並且一時的穩定,不是代表永久的,天下的大勢總歸是要統一在一起的。但...
倘若關羽沒有被殺死,蜀國會一統天下嗎?
我個人覺得還是很難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著客觀規律的,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後看的還是實力。比如三國之中,無論是赤壁之戰還是夷陵之戰,吳國都是勝利者,但是又能怎樣呢?吳國還不是沒能統一三國。因為實力不...
三國覆滅都是耗死的?司馬懿兵變卻不受丞相之職為何?
三國滅亡的先後是蜀國、吳國和魏國。有人說,蜀國滅亡是以關羽大意失荊州為轉折點,後劉備親征吳國失敗,再有諸葛亮北伐、費禕蔣琬特別是姜維好戰而拖垮國力,最後被鄧艾擊敗,劉禪投降。其實,關羽失荊州並...
說是天下三分,實際上只有曹操才有統一天下的機會,別人都不可能
現在大多數人提起三國都感覺當初魏蜀吳三國實力其實差不多,就是曹魏略強於其它兩國,蜀吳聯盟魏國也占不到便宜,所以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這就給了大多數人一個錯覺,認為魏蜀吳三家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性...
魏蜀吳三國實力大比拼:決定了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成功
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格局開始具備了實現的基礎。在劉備拿下益州,進取漢中後,標誌著三國紛爭時代的到來。對於魏蜀吳三個國家的實力,如果僅僅從地圖來觀察的話,可能覺得三個國家的實力並沒有太大的懸殊...
三國中孫權為什麼看起來是個配角,偏安一方,沒有統一三國心思
三國中,吳國可以說最沒有存在感了,孫權沒有統一天下的心思,選擇偏安一方,而曹操劉備兩個統治者都是以漢朝自居,為了恢復漢朝的統治而奮鬥一生。孫權沒有統一三國的心思,主要有兩個原因: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
魏蜀吳三國實際亡於誰之手?
三國歷史很短,魏蜀吳立國幾十年後都滅亡了。公元263年魏國鍾會鄧艾兩路大軍伐蜀,蜀主劉禪開門投降,蜀國滅。公元265年,晉王司馬炎受魏帝禪讓稱帝,魏國滅亡。公元280年,晉兵分數路下江南,破建康...
三國時期蜀漢最弱,為什麼諸葛亮不修養生息還要屢次北伐曹魏
在赤壁之戰之前,劉備集團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先後依附曹操、陶謙、袁紹等諸侯,隨後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開始向巴蜀進軍,占據了巴蜀根據地,諸葛亮為何不利用蜀地的資源休養生息,反而堅持要北伐曹魏...
孫權為什麼不能統一 沒有統一天下的強烈願望
孫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在三國時期可以說天下是被魏蜀吳三國平分,魏蜀吳三國都想能夠統一天下,那麼作為吳國的皇帝孫權,在當時有沒有統一天下的機會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孫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喜歡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