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實際亡於誰之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歷史很短,魏蜀吳立國幾十年後都滅亡了。

公元263年魏國鍾會鄧艾兩路大軍伐蜀,蜀主劉禪開門投降,蜀國滅。

公元265年,晉王司馬炎受魏帝禪讓稱帝,魏國滅亡。

公元280年,晉兵分數路下江南,破建康城擄吳國末帝孫皓,吳國亡。

表面看,三國滅亡原因各不相同,有投降的,有禪讓的,有城破被擄的。

但實際上,三國滅亡內在原因是一致的:便是亡於豪強世族。

漢光武帝劉秀

我們知道,東漢這個王朝建立有很特別的一點,便是開國皇帝劉秀建立基業時特別倚重豪強世族,特別是南陽世族和河北豪強。

可以說整部東漢史便是皇族和好強世族共享天下的歷史。

所以東漢的人才選拔有察舉制:察孝廉,舉秀才。

其實不管是孝廉還是秀才大部分都出自豪強世族子弟或者門人學生。

因此像袁紹家族便有四世三公的美譽。

做官入仕的權利把持在世家大族手上。

等到東漢末年,黃巾亂世,豪傑迭出,終於暫時打破了這種世家的壟斷權力。

底層的人才或者中下階段的人才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所以,你看三國的建立者,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世家大族。

曹操本是宦官之後,孫權之父孫堅也是錢塘小吏之子,劉備就更不用說了,名義上是皇族之後,實際上就是賣草鞋的落魄農民。

這種中下階層上來的統治者,自然十分倚重同樣是底層出身的人才,所以有曹操的唯才是舉,劉備的桃園三結義等等,本質上是籠絡庶族人才的手段。

曹操唯才是舉

同時,他們與傳統的世家大族就必然有衝突。

曹操一生為鞏固自己基業,殺了多少世家大族,直到曹丕用九品中正制籠絡中原世族才有所緩和,但很可惜,九品中正制一實行,用人大權就重新回到了世族手上,隨著曹魏倚重的庶族人才包括宗室棟樑逐漸凋零,皇權旁落,世族又重新崛起,以司馬家為代表的中原世族奪魏大權順理成章。

蜀國的問題是,劉備諸葛亮終其一生都沒有擺平和益州世族的關係。

蜀國作為一個外來政權,始終倚重荊州派和東洲派(另一個外來派系),打壓益州本土派。

所以,等魏國大軍一到,益州本土派便慫恿劉禪開門投降,絲毫不做抵抗。

吳國就又是另一番情形了。

吳國一直有陸顧朱張四大家族,孫吳建政便是依靠這四大家族的力量才能割據東南。

但到孫權後期,已經和世家大族有了很深的矛盾,把張昭封死在家中,把陸遜活活氣死,孫和和孫霸兩子奪嫡之爭,把東吳世族一分為二而鬥了個你死我活,最後孫權出來收拾殘局,兩敗俱傷。

東吳有生力量基本內耗乾淨。

最後又來了個孫皓的暴君,東吳人心早就奔向北方政權了。

軍隊毫無抵抗力便不難理解。

所以,三國實際上是亡於世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蜀漢的滅亡,誰的責任最大?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個國家最先滅亡的就是劉備建立的蜀漢,其次是被司馬氏取代的魏國,最後就是吳國歸入到晉朝的統治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集團,蜀漢在人口和經濟實力是最弱小的,這是其最先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