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含蓼問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先主傳》注引習鑿齒的評論,所涉及的故事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要人物是劉備。

原文如下:

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

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

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先主劉備顛沛流離歷經艱險,但非常講究忠信禮義,雖然形勢緊迫危險,但所說的話卻不失道義。

緬懷劉表對自己的恩義,其情感動三軍。

傾心相隨的士人們,也願意與劉備一起同甘共苦,看他獲得擁戴的原因,又豈止是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他最終能成就大業,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習鑿齒所說的「含蓼問疾」,意為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這也是東晉史學家首創的一句成語。

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故事的歷史背景。

時值曹操發動荊州之戰期間,荊州牧劉表之子劉琮投降。

劉備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從樊城撤出,一路南下,趕往江陵。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

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故此,習鑿齒才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後所熟知的「攜民渡江」。

劉備「攜民渡江」究竟是保護百姓撤退還是裹挾百姓掩護自己呢?這個問題曾引發過很大的爭議。

其實,這個問題是一目了然的。

劉備南撤時,荊州百姓是自動加入南撤行列的,並非劉備有意而為的。

十餘萬百姓隨行,拖住的是劉備的行軍速度,最終導致他在長坂地區被曹軍追上。

如此裹挾百姓的做法是不是太愚蠢了?劉備此舉的真正目的,正如《三國志·先主傳》中劉備自己所說的:「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他是捨不得荊州的百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攜民渡江,帳本算得好!

劉備攜民渡江,是愛民,還是以民為盾掩護逃跑?原因是他算了一本帳。 諸葛亮火燒新野、水淹曹仁後,帶領新野軍民轉到樊城。曹操八路大軍攻樊城,假買民心誘降劉備,諸葛亮知樊城守不住,準備退守襄陽。劉備發...

劉皇叔逃跑為何帶百姓,曹丞相赤壁為何遇東風

上回說到,劉備不敢襲取荊州,於是就率眾逃跑。一路上劉備不斷的收斂百姓。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有人對劉備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意思...

從劉備一件事看這個《三國》中最陰險的偽君子

三國時代的劉備就是一個標準的雙面人物,內奸外仁。在《三國演義》里,劉備是一個絕對正面的角色!他那忠厚仁義的長者之風深受每個人喜愛。其實,他是不以動聲色、謙讓有禮的外表,處處偽裝,掩飾自己。劉備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