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如何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起三國就不得不提袁紹,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貴族,漢靈帝崩逝,何太后主政時,已官至中軍校尉。
他率兵誅殺禍亂宮廷的宦官後,與董卓在廢掉皇帝劉辯的問題上意見不合,長揖橫刀而去,顯得虎虎有生氣。
此後做勃海太守,在群雄並起的數年間,東征西討,據有冀、幽、青、並四州之地,戶籍百萬,兵精糧足,手下謀臣猛將極多,論其盪清環宇海內,是最有實力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被尊推為盟主,可以說論實力與影響力,足以圖霸天下,匡扶漢室。
但在擁有四州之地以後,袁紹在圖謀天下大計方面好謀無斷,每失先機,特別是官渡一戰,他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敗在曹操手下。
打那以後袁紹經不起失敗的考驗,身染沉疴,吐血而亡。
其兒子袁尚、袁譚手足相殘,終被曹操乘隙殲滅,真箇是灰飛煙滅禍接踵,虎視天下成空話,一個黑幫老大末日之路淋漓盡致,當老大就得有當老大的膽量與胸懷,不然就別當。
東漢末年,諸侯擁兵自重,朝廷不能號令天下,漢獻帝已成為傀儡。
淮南袁術看出漢家天下氣數已盡,最先稱帝,結果沒穿幾天龍袍,就被殲滅。
在當時,有實力的諸侯最明智的辦法,就是保護漢獻帝在自己的地盤上,號令天下以討伐不臣。
袁紹的謀士沮授看準了這一點,曾給袁紹出主意說:「你如今擁有四州之地,應該迎接漢獻帝,遷都到鄴城,打著漢獻帝的旗幟號令天下,整頓士馬攻伐不服從朝廷的諸侯,那是誰也不能抗禦的!」袁紹覺得這個主意很好。
但是他的另兩個謀士郭圖和淳于瓊反對這麼做,說:「漢家朝廷是很難興旺了,你把那個沒有用的皇帝迎來身邊,動不動都得上表請示,皇帝的話,你聽從他的則失了自己的威權,不聽他的就是抗命,沮授的主意實在不好!」聽了郭圖的話,袁紹猶豫起來。
沮授為此十分著急,力勸袁紹說:「你如果不及時辦這件事,必定會有人這麼去辦,機會難得,功在速捷,應立刻決斷這件事。
」
但是,疑神疑鬼的袁紹怎麼也弄不清,究竟是把漢獻帝迎來好呢,還是不迎他來好,因而一直拿不准主意。
與此同時,曹操也看準了這一步棋,而且說干就干,把漢獻帝從河東迎到了許都,收復了河南大片土地,連關中的一些諸侯也歸附了曹操。
直到此時,袁紹才後悔沒聽沮授的話,他看著得了「好處』』的曹操眼饞,想讓曹操把漢獻帝遷來鄄城,好離得自己近些,這簡直無異於從老虎嘴裡搶骨頭,曹操自然拒絕了袁紹的要求。
袁紹由於見事遲,失去了一個拉大旗做虎皮的絕好機會。
他後來起兵攻伐曹操,就連帶著擔上了一個攻伐天子的名聲——師出無名,士氣不壯,敗於官渡,與此也有關係。
漢獻帝建安5年,曹操盡起許都之兵東征劉備,袁紹的謀士田豐主張起兵去襲擊許都,斷曹操的歸路。
如果袁紹當時聽從了田豐的計謀,攻取了空虛的許都,使曹操失去了鞏固的根據地不說,連漢獻帝也會被迎回鄴城,那樣,天下的形勢就會是另一番樣子。
在這千載難逢的機遇面前,袁紹說什麼呢,他說:「我的小兒子正在生病,我最愛這個孩子,倘若這孩子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是於什麼都沒心思了」——袁紹的這一番話,如果出在一個村婦之口,倒也可以理解。
作為一個待時而動的三軍統帥,機會來了卻說「我兒子病了,我沒心思去抓這機會,」這可是實在有些奇怪了。
田豐為此痛惜萬分,用拐杖搗著地說:「這麼難得的機會,竟然以嬰兒的疾病失去了,可惜啊可惜!」
等到曹操擒呂布、潰劉備,基本站穩腳跟之後,袁紹自恃兵多將廣,心血來潮,主動進軍黎陽與曹操進行主力決戰。
謀士田豐審時度勢,勸阻袁紹說:「曹操用兵神鬼難測,他的兵力雖然沒有我們強大,卻不可輕視他。
將軍你守據險固的河山,擁有四州的兵眾,對外交好有作為的諸侯,對內政獎勵農戰,然後選拔精銳之師,用為奇兵,不時出擊河南曹操的地盤,他從左邊防守,我們攻襲他的右邊,他來救援右邊,我們襲擊他的左邊,使其軍隊疲於奔命,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這樣,是我未疲勞敵已睏乏,用不了兩年,就可克敵制勝。
如今貿然出擊而不用勝算的策略,賭成敗於一場戰役,萬一失敗了,後悔也就晚了」。
田豐對敵我雙方知彼知己的分析,十分中肯,但是剛愎自用的袁紹聽來,猶如耳旁之風。
田豐反覆向他陳述自己的意見,結果惹得袁紹因不耐煩而發怒,乾脆以渙散軍心為藉口,把田豐關在了監獄裡,然後率領大軍向黎陽進發,踏上了全軍覆沒的道路。
曹操起兵迎戰袁紹,打聽到了田豐沒有隨袁紹前來,高興地說:袁紹這一回是非完蛋不可了!
官渡慘敗後,在退回冀州的路上對左右說:「我後悔當初沒聽田豐的話,遭此慘敗,今回冀州,羞見此人!』』自己做錯了事,沒勇氣認錯,放不下臉面和架子去見忠心幫助自己的謀臣。
沒臉面去見怎麼辦呢,就殺了謀臣了事。
這是多麼令輔佐他的人寒心的荒唐事。
在殺田豐這件事上,赤裸裸地暴露出袁紹心胸狹小、刻薄寡情的惡劣本質。
他之所以每臨大事把握不准機會,完全是他的這種不能和所共事的臣下推心置腹的本質決定了的,他的非失敗不可也是必然的。
袁紹率10萬大軍進迫黎陽,曹操起兵1萬抵禦,兵力對比是十比一。
初戰,曹軍即斬殺袁紹先鋒大將顏良、文丑,然後袁、曹雙方在官渡相持。
謀士沮授給袁紹出謀劃策,說:「我們兵多,但勇敢善戰不如曹軍,曹軍糧少軍費短缺,比之我們是其劣勢。
曹軍利在急戰,我們就應該緩搏。
我們的策略應當是曠以日月,待其糧盡退卻時,將曹操一鼓成擒!」袁紹不聽。
會戰之際,袁紹手下文臣武將郭圖、審配、沮授、張邰、高覽、許攸等人,』互相傾軋,袁紹又沒有能力協調他們之間的關係,使之一致對敵。
結果謀士許攸因為袁紹未能善待他的親屬,在關鍵時刻投降了曹操,泄漏了烏巢屯糧的機密,被曹操親率精銳,一把火燒光了烏巢的軍糧。
(在袁、操官渡相持的關鍵時刻,許攸勸袁紹分兵繞開曹操主力,去襲擊曹操的後方許都,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遭到袁紹的斥罵。
)混戰中,郭圖又別有用心地恐嚇名將張邰、高覽,謊說袁紹以其作戰不力要將其治罪,嚇得張、高二將陣前倒戈,袁紹數十萬大軍傾刻互解,袁紹本人單騎幅巾與他的大兒子袁譚狼狽逃竄,險為曹軍擒獲。
袁紹從此一蹶不振。
袁紹病死後,因為廢長立幼的緣故,他的大兒子袁譚和幼子袁尚互相攻伐,被曹操各個擊破,妻妾盡為曹操所虜,袁氏遂滅。
袁紹每臨大事沒有決斷的能力,屢次失去可以制衡天下的機會,歷數其較大的失誤,一沒有迎漢獻帝到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二沒有在曹操東征劉備時,乘虛襲擊許都,三沒有聽從田豐的策略擾敵致困再行總攻擊,四沒有在相持宮渡時採納沮授的建議,待曹軍糧盡時實行決戰,或聽從許攸的建議分兵襲擊許都。
袁紹的這些失誤,歸結到最根本的一點,是他不知道自己手下的人,誰能幹,誰不能幹,大事當前,應該聽誰的,不應該聽誰的。
他沒有知人之明,又剛愎自用,對於田豐、沮授的奇謀妙策,他總要反其道而行之,自作聰明地避開陽關大道,昏頭漲腦地往泥坑沼澤中跳。
主帥無能,累死三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以弱勝強,奠定曹操軍事集團實力的官渡之戰
在曹操和袁紹生死對決的官渡之戰中,許攸給袁紹出主意說:「曹操兵少,而集中全力來抵抗我軍,許都由剩下的人守衛,防備一定空虛,如果派一支隊伍輕裝前進,連夜奔襲,可以攻陷許都。占領許都後,就奉迎天子...
曹操評價一人說得他可平天下,袁紹卻連拒他七個奇策,使明珠蒙塵
三國是能人志士爭奇鬥豔的一個時代,梟雄霸主爭奪天下,能人謀士則各為其主,出謀劃策。一些軍師、謀士遇到了良主,在歷史舞台上發光發熱,留下流傳千古的佳話;而另外一些人因為遇人不淑,明珠蒙塵,令人遺憾。
有謀無斷但愛好養士,袁紹手下八大謀士,到底誰忠誰奸?
袁紹因廢帝問題與董卓決裂,逃往渤海,被董卓封為渤海太守,受韓馥節制。韓馥也唯恐袁紹坐大,故意減少軍需供應,企圖餓散、餓垮袁紹的軍隊。袁紹不甘久居人下,於是他手下謀士便獻計於他,奪得素有「天下之重...
袁紹帳下真正一流的謀士,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而占據幽州、冀州、青州和并州的河北大軍閥袁紹,無疑是當時實力作為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事實上,袁紹集團的實力在當時位居群雄之首,是最有可能結束亂世、統一四海...
他是袁紹五大謀士之一,與沮授齊名,卻因剛正而亡
三國初期,在袁紹手下的謀士有不少,分別沮授,田豐、辛毗、郭圖,審配、逢紀、許攸等,都是非常有才華的人,謀略更是不一般,其中沮授是袁紹帳下當之無愧的謀士第一人。 可以說跟曹操的郭嘉、劉備的諸葛孔明一樣。
南北謀士瘋狂的內鬥,最終葬送了袁紹10年辛苦建立的基業
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之間的一場大決戰,這是知道一點三國歷史都了解的事情。這次戰役是袁紹全面失敗的轉折點,在經過這次失敗之後,袁紹再也無力南下。其實早在官渡之戰爆發以前,袁紹的敗局就基本確定了。袁...
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
袁紹的謀士集團還是很強大的,個人能力相當優秀,由於歷史一貫的尿性,死的早的由於事跡不多,都會被不同程度的低估,所以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私以為重點還是放在了對方人物的缺陷上,但人無完人...
袁紹麾下六大超級謀士,不輸司馬懿,略勝諸葛亮,大多慘死收場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眾多諸侯之中,袁紹最為遺憾的諸侯之一,其本身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兵多將廣,智囊團強大,更是占據了北伐四州之地,勢力強大可以說超過曹操、公孫瓚、馬騰之流,更別提劉備了,只...
那些細思極恐的歷史,袁紹為何兵敗官渡之戰
建安四年,割據河內的眭固欲與袁紹和縱,卻被曹操所滅,袁、曹之間的一場決戰已經到了不可避免的時候了。袁紹決定驅使十萬精銳步兵和一萬騎兵奪取許都,一舉攻滅曹操。
袁紹手下八大謀士、四大庭柱、三子一甥、四大上將、四大能臣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袁紹出身四世三公,是東漢的名門望族,手下能臣武將極多,成為漢末大諸侯之一。袁紹曾擔任十八路諸侯盟主,率軍討伐董卓。接著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後又在和公孫瓚的爭鬥中占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