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用前半句話介紹諸葛亮,卻保留了後半句,沒有告訴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分三國,群雄並起。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也是一個造就英雄的時代。

因為天時地利已經具備,只差「人和」,三國的紛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

誰的手下人才居多,誰就能成為一方霸主。

所以我們讀三國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劉備、孫權、曹操都在極力地招攬人才。

例如曹操為迎許攸顧不得穿鞋子,還有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等等。

那麼諸葛亮是誰介紹給劉備的呢?這個人僅用七個字介紹諸葛亮,其實還有後半句,他沒敢對劉備說。

劉備,是原來漢室的後裔,他先前參加過鎮壓黃巾起義,後來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但是此時劉備手下人才匱乏,只有武將,沒有謀士和治國人才,所以此時的劉備的力量的非常弱小的。

劉備只好屈身於劉表的麾下,尋求庇佑。

但是受到蔡夫人的記恨,派蔡瑁殺備,劉備的的盧馬月檀溪之後,逃脫追殺。

而且很幸運地遇到了當時的隱居的名士司馬徽,司馬徽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

其實在此之前,劉備就聽徐庶說過諸葛亮這個人,只是一隻未得機會去請,這次遇見司馬徽,司馬徽對劉備說:「一般的儒生俗士,怎麼看得懂天下大勢呢?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劉備問他:「那誰是俊傑呢?」司馬徽答道:「臥龍、鳳雛也。

」意思就是說是臥龍和鳳雛兩個人。

司馬徽對劉備說的話其實沒毛病,但是他只告訴了劉備「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半句,後半句「通機變者為英豪」並沒有說。

那麼為什麼司馬徽不告訴劉備後半句呢?司馬徽在為劉備舉薦人才時,只說能夠認清時代潮流的認識英傑,但是亦然要學會變通他並沒有跟劉備提到這後半句。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司馬徽在知道劉備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是說了一句話可以作為解答,就是:「孔明雖得其主,未得其時。

」這說明司馬徽已經預料到了劉備會建立一方政權,但是卻沒有一統天下的機遇,所以諸葛亮怕是白白忙活。

在我看來其實司馬徽沒有告訴劉備後半句話,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從司馬徽的身份來說,司馬徽被稱為「水鏡先生」,是當時有名的隱士他為人淡泊名利,雖有知人之明,但是只是點到為止,並不想參與到亂世之中。

而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司馬徽雖有知人之明但是不一定有治國之才,而且他已經看透結局,何苦還要參與其中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老師水鏡先生

說到三國當中的最強智者,很多人應該都會想到諸葛亮:才華蓋世,一心輔佐劉備。確實非常厲害,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他的師傅是誰呢?就是當時著名的水鏡先生,也算是一代奇才,他一生當中培養過三個名人,龐統...

誰是三國第一伯樂?緣何他不出山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朝野上下可謂人才濟濟。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若沒有伯樂的慧眼發現,再有能耐的千里馬也會難免鬱郁終老於普通的馬廄之下。那麼,誰是三國第一伯樂?司馬徽也,時人稱為水鏡先生,史稱其...

郭嘉不死武侯不出?原因竟然是這個?

三國時代,不管是我們不了解的正史,還是因為小說三國演義讓我們了解的野史,都有很多讓我們為之惋惜不已的事情,其中誰誰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必將改寫,就是時常掛在討論三國歷史的我們口中。

如果徐庶不去曹營,那麼劉備能否一統天下?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