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成功演繹過真實的絕妙空城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演繹空城計為羅貫中虛構。

提起空城計,我們自然會想起諸葛亮,在《三國演義》的第九五回,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由於馬謖失守街亭,司馬懿率十萬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正在城中,可無兵可以禦敵,怎麼辦呢?諸葛亮並沒有絲毫慌張,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坐在城樓上,撫琴唱曲。

司馬懿率大兵來到城門前,見諸葛亮竟然在城樓上彈琴,以為諸葛亮設下伏兵,於是,引後退去,諸葛亮終於化險為夷。

當然,諸葛亮這曲空城計為羅貫中妙筆生花,是為了烘托諸葛亮而虛構的。

其實,空城計是用兵將帥常用的用兵之術,精明的統帥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往往會採用這種方法騙過對方。

雖然《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演繹的空城計為虛構,但在三國的真實歷史中,在天下群雄紛爭的混戰中,空城計其實經常在上演,即使是諸葛亮,他也事實上成功演繹過空城計,絲毫不遜色於羅貫中的虛構,而且,在三國的歷史中,最成功、最著名的空城計應該有三場,其中就包括諸葛亮演繹的一場真實空城計。

文聘大演空城計,嚇退孫權五萬大軍,堪稱三國時期空城計之典範。

第一場,文聘大演空城計,嚇退孫權五萬大軍。

文聘,本是劉表手下的高級將領,而且是水軍高級將領,對劉表十分忠心,然而,劉表死後,曹操南征,繼任者劉琮投降曹操,文聘沒有其他選擇,只能跟著投降,雖然是最後一個投降,但曹操知道文聘的本事,尤其又是水軍高級將領,那自然高興得不得了,任命他為江夏太守,說起江夏太守,我們自然會想起黃祖,他就是劉表手下的江夏太守,那也是一個牛人,抗衡東吳三代,而且孫堅就死在他的手下,後來的孫策也拿他沒有辦法,直到孫權立,遇到了周瑜這樣的絕世人才,再加上這個時期的劉表政權已到末期,最終於公元208年被周瑜消滅。

現在,文聘任江夏太守,雖然職位普通,但那是曹操對文聘的高度信任,因為江夏臨近東吳,對抗東吳的重任從此就落在文聘的身上,尤其是赤壁之戰,曹操大敗,江夏就成為曹魏對抗東吳的最前線,而東吳水軍又是當時三國中最強大的軍隊。

文聘鎮守江夏數十年,不但沒有給曹魏丟臉,最終也成為文聘流傳千古的勝地,文聘之所以在三中眾多英雄中終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成功演繹了一場名震敵國的空城計。

那是在公元226年,孫權親自帶領數萬軍來到江夏。

當時正值大雨,江夏城柵多已崩壞,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間,不及回城補治防禦工程。

文聘得知孫權來到,初時不知怎辦,後來想到現在的情況只有隱潛默守才可以令孫權因懷疑而卻步。

於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將起來,不可讓孫權察見,自己則臥於府中不起。

孫權見此果然生疑,並向他的部將說:「北方(曹氏集團)認為此人(指文聘)是忠臣,所以以此郡委託給他,如今我軍大至而他卻潛默不動,這種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圖的話,那就必然是有外救來援。

」於是不敢進攻而退去。

文聘最終也因為鎮守江夏的功勞,在其死後,追諡壯侯,恩享後代並且包括其養子文休,並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的待遇,這是曹魏戰功赫赫者的將帥才有資格享受的待遇。

陸遜設下空城計反敗為勝,成為《三國演義》移花接木之版本。

第二場:陸遜羽扇綸巾,大擺空城計,終反敗為勝。

陸遜,20歲就被周瑜發現,並引薦給孫權,從此跟隨孫權、周瑜南征北戰,後來,在周瑜英年早逝之後,魯肅、呂蒙相繼接替周瑜,陸遜的才能開始展現,並於呂蒙任大都督期間,設計一舉俘虜關羽,為孫權拿下荊州立下汗馬功勞,從此,東吳進入陸遜時期。

陸遜任大都督伊始,於公元221年到222年,陸遜指揮東吳大軍在夷陵一戰大敗劉備,劉備因此氣死在白帝城,陸遜從此名享天下,成為三國時期頂尖的統帥,比肩周瑜、諸葛亮、司馬懿。

後來,又於公元228年,陸遜率領東吳大軍,在石亭一役大敗曹休率領的十萬大軍,曹休因此被活活氣死,如果不是陸遜保守,那東吳可以直搗曹魏老巢,三國的歷史或許會重新改寫。

陸遜因此一役被孫權拜為東吳上大將軍,地位高於三公。

而最令陸遜傳奇千古的是大擺空城計,轉敗為勝。

那是在公元234年,為了配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孫權親率大軍十萬進駐巢湖口,準備進攻合肥新城。

遣陸遜與諸葛瑾率萬餘人進至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沔口(今湖北漢口),準備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

還遣將軍孫韶、張承率萬餘人進抵淮河,準備進攻廣陵(今江蘇泰子州.)、淮陰(今江蘇淮安)。

三路大軍北伐,這或許是東吳最大的壯舉,曹睿聞報,遣護軍秦朗統領步、騎兵二萬人援助司馬懿抵禦蜀軍,遣步、騎兵八千人為先頭部隊馳援新城。

七月,曹睿親率水師繼進。

孫權多次派兵攻打新城,守將張穎等力戰拒守,終不能克。

當時吳軍患病者甚多,魏援兵趕到,曹睿統率的大軍即將到達,孫權遂撤圍退兵。

但是,孫權雖然已經脫離危險,但斷後的陸遜卻還處在最危險中,而且大部隊為保護孫權已南下,四方至少已三方被曹魏大軍包圍,陸遜千古英名似乎就要毀於一旦,但陸遜就是陸遜,面對如此險境,竟然豪不慌張,鎮定自若,羽扇綸巾,悠閒自得,全然沒有把危險放在眼中,他故意遣親信韓扁給孫權送信,在返回途中,經過曹魏大營,被魏軍巡邏的士兵抓獲。

這個時候,和他在一起斷後的諸葛瑾嚇得坐不住了,趕緊寫信給陸遜:「敵人捉住韓扁,完全掌握到我們的底細。

而且現在江水乾涸,應當趕緊撤軍。

」陸遜得信後,把信丟在一邊,並不回信,反而派人去種葑、豆,並如往常一樣與諸將弈棋、射戲。

諸葛瑾寢食難安,可又不見陸遜回信,不知道陸遜葫蘆里賣的什麼藥,只好親自跑來會見陸遜。

陸遜告訴諸葛瑾,別害怕,現在陛下已經大駕東歸了,就沒有什麼可以擔憂的了,原來,陸遜最怕的人不是別人,就是孫權,而陸遜怕孫權的原因,就怕孫權親自上前線指揮,他只要聽說孫權要上前線親自指揮,就嚇得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因為他知道,有孫權指揮,那這場戰爭就贏不了。

現在,孫權終於回去了,他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了,雖然現在四面都是魏軍,而且手下也沒有多少軍隊,但他有的是謀略退兵,而且光退兵那不是他陸遜所為,會被歷史笑話,他既要安全退兵,又要消滅敵人,反敗為勝。

於是,向諸葛瑾下命令,按原計劃大張旗鼓的向襄陽進軍,但為了照顧諸葛瑾害怕的心理,就叫他率領水軍,因為水軍對於東吳來說最安全,自己就率領陸軍向襄陽進發,諸葛瑾只得戰戰兢兢的率領水軍前進。

魏軍看到陸遜在孫權撤退之後,竟然不是逃跑,還要發動進攻,不知道陸遜到底要幹什麼,於是,馬上撤下包圍圈,進城進行抵抗,陸遜軍隊被包圍的危險就已解除。

陸遜與諸葛瑾依然率領大軍前行,並且虛張聲勢,使魏軍不敢進攻。

到了白圍(今湖北白河口)之後,陸遜竟然放出風聲,揚言狩獵,暗中分兵將軍周峻、張梁等攻打江夏、新市、安陸(今湖北雲夢)、石陽(今湖北漢川西北)等地,一場大戰似乎不可避免,這個時候魏軍不知道陸遜帶了多少人馬,吳軍所過之處,魏軍嚇得紛紛逃入城,以至於守城魏軍在大家還未進城之際就將城門堵住,無法關門,魏軍只得自相殘殺,然後才得以關上城門。

吳軍趁勢殺上前,斬俘千餘未進城的魏軍,然後突然向後揮兵,安全撤回。

等魏軍將領醒悟過來之後,陸遜率領的斷後部隊早已到了東吳的勢力範圍。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嚇退司馬懿應該就是移花接木於陸遜的這一偉大傑作。

諸葛亮死時真實演繹的空城計比《三國演義》虛構的空城計更絕妙。

第三場:諸葛亮死後大擺空城計,死諸葛走活仲達。

雖然《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大擺空城計為虛構,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還真演繹過一曲著名的空城計,從而也讓處於危險中的蜀漢平安度過危機。

那是在公元234年,諸葛亮於54歲第五次率軍北伐,這也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次北伐。

這次北伐至八月時,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惡化,司馬懿得知諸葛亮重病的消息之後,大喜,以為擊敗蜀漢大軍的機會終於到了,於是,親自率領大軍襲擊蜀軍後方,並且步步逼進,蜀漢軍隊已危在旦夕。

而同樣處於危在旦夕中的諸葛亮,在彌留之際,向手下作了最後的軍事部署,然後交待自己死後,不能發喪,必須按照他的要求從容撤退。

交待完之後,一代傳奇諸葛亮就這樣與世長辭,在秋風中的五丈原里告別他的一生。

諸葛亮死後,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的臨終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

司馬懿得到蜀漢大軍撤退的消息,認為諸葛亮已死,於是,率大軍追擊,想一舉消滅蜀漢大軍。

但是,在追擊途中,司馬懿遠遠看到諸葛亮坐在戰車上羽扇綸巾,正率領大軍返回營中,司馬懿「恍然大悟」,認為曾經得到的軍情是假,那是諸葛亮放出的煙霧彈,想引誘魏軍出擊,然後一舉消滅他司馬懿率領的大軍,我司馬懿才沒有那麼傻,幸虧我親自率兵,發現了諸葛亮竟然還坐在軍車上指揮大軍設伏,快點跑,否則就不及了。

於是,司馬懿率領大軍馬上撤退,生怕被蜀漢大軍追上來或中埋伏,狂奔幾十里後,才停下來問左右將軍:「吾頭尚在否?」得到左右將領的回答之後司馬懿才安心,這不是在做夢。

然而,令司馬懿沒有想到的是,過去得到諸葛亮重病的消息千真萬確,而且蜀漢大軍撤退也是因為諸葛亮已死亡,但剛才看到的諸葛亮,那只是一木製的雕像,就是為了嚇阻你司馬懿的。

蜀漢大軍利用司馬懿率領大軍瘋狂撤退之際,從容退兵,直到進入斜谷,也就是蜀漢管轄的範圍之後才發喪。

司馬懿在這個時候聽到諸葛亮千真萬確已死的消息之後,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死諸葛走生仲達」的民間諺語就來源於這裡。

正是因為諸葛亮在臨終前演繹的這一曲絕妙的空城計,才讓處於危險之中的蜀漢大軍度過了一場劫難,否則,在諸葛亮死後,如果被司馬懿發現,那蜀漢大軍能否度過這場危機不敢想像,蜀漢的命運能否延續那也不敢想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看完陷入了沉思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說中著名的赤壁大戰...

三國亂譜之七——神機陸遜

三國志里除開君主,單獨列傳的臣子只有兩個人——諸葛亮和陸遜。但是比起家喻戶曉、千古傳誦的諸葛亮,陸遜仿佛就一名不見經傳的龍套哥。可就是這個死跑龍套的,襲取荊州、夷陵破蜀、縱橫江淮。運策決機、料敵...

三國中被低估的戰將,四次戰敗曹操!

陸遜,字伯言,今蘇州人,父親陸駿是東吳九江都尉。陸遜是一介書生,在這動亂的年底,他本可以踏實的作為孫權的入幕之賓,為其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度過餘生。但陸遜從來就不想做文官,他以書生身份投效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