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丞相、安百姓、任能人,諸葛亮誇他能幹聰明,但世人卻說他昏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有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從多個角度看待同一件事,也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

歷史也是如此,歷史也無絕對,有時候表象容易讓人誤解。

所以,今天,小編就來扒一扒劉禪,看看他是不是世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

劉禪(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

史稱劉後主。

治理蜀國41年。

世人皆認為劉禪是昏君大概有三點。

第一,不戰而降。

當時姜維兵敗之後,劉禪不得不做出選擇,要麼誓死抵抗,要麼投降,顯然,他選擇了後者。

不做任何的努力就投降,這是人們覺得他是昏君的一個原因。

第二,樂不思蜀。

一天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中樂曲,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

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

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王國之君對故國竟然沒有一絲眷戀,這讓很多人都不能接受。

第三,忘恩負義。

了解三國的人都知道,劉禪的命是趙雲撿回來的,但是事後劉備在封五虎大將大的時候並沒有算上趙雲,老子忘了也就算了,但是劉禪應該要有點表示,畢竟是趙雲救了自己。

但是他卻沒有,所以很多人都為此恨得咬牙切齒。

但事實是,倘若劉禪真的這麼昏庸,為何它能夠成為三國末年裡 結局最好的人,為何還能在位41年,在沒有諸葛亮之後還能統治蜀漢30年?所以說,劉禪能這樣,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接下來,我們就聊聊劉禪的聰明之道。

第一,氣量大

當皇帝,不僅要有出色的治國方略,還要有氣量,這也是一個好皇帝必備的條件。

劉禪17歲登基。

劉備臨終前特意叮囑:「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於是,「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所有的事情劉禪都「按丞相說的辦」。

對於大權獨攬的諸葛亮,劉禪也做到了凡事謙讓,「以父事之」。

後來,劉禪年齡大了之後,本應該 放權的諸葛亮依然還是將權力牢牢握在手中。

諸葛亮帶兵出外征戰,對已年滿22歲的劉禪依舊不放心,特派心腹董允為侍郎,統宿衛親兵,「監管」劉禪。

還寫了個《出師表》來叮囑劉禪。

對這些,劉禪沒說什麼,只是選擇聽從,要說這種事是人都會生氣,但是劉禪卻一讓再讓,不想引起國內的政治混亂。

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劉禪雖然不很贊成,但還是叮囑丞相要小心。

可以說,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他團結了內部領導班子,保持了領導集團的穩定,這樣最終得實惠的還是老百姓,可見劉禪具有一個政治家寬容大度的胸懷。

劉禪不僅對諸葛亮寬宏大量,對其他大臣也是如此。

當時魏延叛亂被殺,劉禪對於魏延沒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 劉禪不理朝政時,譙周和董允一再上書勸柬,劉禪雖不願意聽,但也沒有一氣之下大開殺戒。

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第二, 知人善用

諸葛亮的才能是所有的人都勿容置疑,因而諸葛亮主政蜀國事務,劉禪做到了「事無巨細,咸決於(諸葛)亮」,所以諸葛亮做起事來幾乎沒有任何阻礙。

諸葛亮死後,劉禪繼續沿用了諸葛亮的一套人才班子。

因為他知道諸葛亮的措施確實是對蜀國的發展有幫助的。

劉禪讓這些人各司其職而又互相牽制,從而維護中央集權。

有件事阿斗做的非常有智慧,在諸葛亮死後,他廢除了丞相制。

他覺得諸葛亮在世時權力過於集中,於是,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

這樣一來,大權也終於我在了劉禪自己手中,凡是都要徵得劉禪同意才能決定。

第三,大智若愚

這一點就以樂不思蜀為例,其實這只是劉禪的自保之計,並不是他真的傻。

當時的蜀國已經被魏國滅亡,司馬昭一定想過倘若留下劉禪,說不定他就會有復國的想法,所以他一定想過斬草除根,但他又不能殺掉劉禪以免造成不好的影響。

而司馬昭也正是想通過那一次宴會來套出劉禪的真正想法。

如果說他真的有復國的動機,司馬昭絕不會讓其活命,所以劉禪只能裝傻,顯示出自己的昏庸無道,不思故國,只喜玩樂。

在最後,劉禪樂不思蜀的態度成功騙過了司馬昭,使自己得到了善終。

三國之中,蜀國一直是處於劣勢的,但是41年,劉禪卻能做到知人善任,穩固政權,選擇投降,使得百姓免於戰亂,這是在不像是一個昏庸的人做出來的事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後主劉禪有怎樣的性格特點才導致亡國悲劇

劉禪的性格應該是單純,懦弱無能和毫無責任感的樂觀。說他的單純,這一點從寵信黃皓就可以看出了。黃皓能被劉禪所喜愛,能取得劉禪的歡心,無非是他善投其所好,他對劉禪的百依百順,讓劉禪有一種做皇帝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