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主劉禪有怎樣的性格特點才導致亡國悲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禪的性格應該是單純,懦弱無能和毫無責任感的樂觀。
說他的單純,這一點從寵信黃皓就可以看出了。
黃皓能被劉禪所喜愛,能取得劉禪的歡心,無非是他善投其所好,他對劉禪的百依百順,讓劉禪有一種做皇帝的滿足與快樂。
圖片來源於網絡
開始,黃皓是對劉禪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的,可是當黃皓的勢力愈發強大後,兩人原本相處的地位也發生了轉變,現在的劉禪隨著對黃皓越來越信任後,黃皓說什麼,劉禪就信什麼。
以至於在魏軍進攻蜀國時,聽了黃皓的話把姜維反映的情況和建議擱置一邊,沒有告訴別的大臣,自己卻仍然在花天酒地,以至於最後終迎來了亡國的命運,由此不得不說劉禪的單純與無能了。
在蜀漢滅亡後,劉禪投降於魏國。
他被遷到魏國的都城洛陽生活在一次司馬昭的宴會上,司馬昭問他有沒有思念過蜀國,劉禪就因為在洛陽生活的很快樂,不假思索的給了司馬昭回答:這裡我很快樂,為什麼要思念蜀國呢?
如此沒有責任心,毫無責任感,他僅因為貪圖自己的享樂就拋棄了自己父親千辛萬苦創下來的、他的相父諸葛孔明為之嘔心瀝血的基業於不顧,那一句樂不思蜀,是要有怎樣冷酷無情的心腸才能說得出口啊,國破家亡,作為一個王國的君主,竟然沉溺於玩樂連復國都忘記了,這是何等懦弱無能的君主,又是何等沒有責任感,沒有上進之心的君主啊。
劉禪是真傻還是假傻
劉禪其實並不昏庸,也不傻。
在面對司馬昭提問是否思念蜀國的時候,如果說思念故國,恐怕會惹來殺頭的禍害。
人又不是草木,怎麼可能沒有感情,劉禪在蜀地生活了大半輩子,即使他再薄情,對蜀地總歸有一些感情,所以在司馬昭面前著實演了一場戲。
歷代的中國人,多少都有故鄉的情懷,尤其是中國人對於傳宗接代是非常重視的,劉禪這樣做是想保全劉氏的血脈,使得哪天能夠東山再起。
所以他選擇了忍耐,但是忍讓卻不代表是無能,如果當時劉禪為了一時之氣,就回答說思念故國,那他的下場可想而知,可能他的族人也因此受到牽連。
至於蜀漢的滅亡也不能把全部的責任都歸結在劉禪一人,蜀漢的滅亡諸葛亮還是要負很大的責任的。
首先,諸葛亮和之後的姜維為了完成興復漢室,多次派兵北征,大大地消耗了兵力和財力,使得征討的地區人心渙散,民怨沸騰。
其次,諸葛亮選擇採取強硬嚴格的法制的措施,在壓制一些矛盾的同時又產生了新的矛盾。
最後,諸葛亮在處理新舊階層的方式上也嚴重侵犯了舊權貴的利益,使得舊權貴對新入主的階層非常痛恨。
劉禪投降魏國並不是沒有好處的,至少能讓蜀漢的百姓少受一次災難。
當然,那些極力抵抗的君主會受到後人的敬仰,自己獲得了一世英名,但是對百姓更多的是災難。
所以,劉禪願意背負昏君的罵名來保衛百姓的安危,怎能說是昏君的做法呢?
如何評價劉禪
有個典故叫「扶不起的阿斗」,說的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的故事,說他軟弱不能,不思進取,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即使有諸葛亮的輔佐也沒有用,最後江山也落到了別人的手中。
到現在,人們也常常將那些不思進取,沒有進取心的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
於是,從古到今,劉禪在人們心中昏庸的形象日漸深刻,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外貌從劉禪的個性特點來進行分析。
在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上,劉禪體現出大度和忍讓。
首先,劉禪在繼位的時候才十七歲,劉備在臨終前叮囑他要凡是都跟丞相進行商量,都要聽從丞相。
於是乎,所有的事情劉禪都是按照丞相的意思辦,對於掌管大權的諸葛亮,劉禪也做到了謙讓。
其次,劉禪對於諸葛亮的治國策略都予以支持,儘管有所不和諧,但是劉禪還是選擇相信諸葛亮的行事方法。
諸葛亮發動勞民傷財的北伐戰爭,劉禪並不是很同意,但是考慮到蜀國的穩定,劉禪還是選擇了支持諸葛亮北伐。
再次,劉禪不僅對諸葛亮百般忍讓,對於其他大臣也是如此。
比如魏延因為叛亂被殺,劉禪沒有對魏延進行否定,而是說既然已經獲罪,仍然念及之前的功勞,賜予棺材安葬他。
這一點能看出劉禪對臣子的寬容,不會因為叛亂而把之前的功勞全部抹掉。
最後,劉禪因為生活開始腐化,受到了大臣的勸諫,劉禪也沒有因此大怒而殺掉他們。
從這方面可以看出,劉禪採取不輕易用武,而是選擇將事情化小的態度。
阿斗真的是弱智真的扶不起嗎?
劉禪,蜀漢後主,劉備之子,小名阿斗。劉禪幼年時多遭難,但是幸得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入蜀後,劉禪被立為太子。在位四十二年。但是歷史上對劉禪的爭議頗多。例如說扶不起的阿斗,就是說劉阿斗在諸葛亮的...
劉禪為什麼能成為三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
提到劉禪,我們總能想到一句話,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後世也用這句話形容一個人沒出息。既然劉禪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為何又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呢?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扶不起嗎
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是平庸昏聵之君,在市井街頭的平頭百姓眼裡,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
懦弱無能還是大智若愚?他可不止「扶不起的阿斗」那麼簡單!
相信大家都聽過兩個成語典故:「扶不起的阿斗」和「樂不思蜀」,這兩個貶義詞說的都是劉備之子劉禪。一千多年來,劉禪被後人詬病不斷,他似乎成為了人們心目中庸主的代表。大家對他的映象都是不思進取、無所事...
他是三國第一君主,騙過了所有對手,到現在還有人被他的假象蒙蔽
世人的心目中,劉禪一定是庸昏之君!在大家的眼裡,劉禪始終是個碌碌無為的的庸君一個;有的人甚至稱劉禪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假如劉禪如世人所說「扶不起來的阿斗」,又怎能立足於亂世之間?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於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劉禪繼位,被世人稱為劉後主。
劉備的兒子劉禪真的無能嗎?從一個成語可以看出他比司馬昭還聰明
一談起劉備的兒子,我們總會說「扶不起的劉阿斗。」阿斗是劉備兒子劉禪的小名,很多人對他的認知就是「扶不起」,枉費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膽忠心,也對不起自己的老爹劉備手把手為他打下的大好江山!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能領導蜀國41年,還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
扶不起的是阿斗,扶不上牆的是爛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這也是一個意思的!「扶不起的劉阿斗」形容軟弱無能,沒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劉禪,小名阿斗,是三國時期劉備的長子。劉備死後他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