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換了五個朝代,服侍死了十二位皇帝,不愛財,不貪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個不倒翁是五代十國的傳奇人物—馮道,一個被當世人敬仰、被後世人唾棄的「傳奇」究竟是怎樣一位存在呢?

公元882年的某一天,「傳奇」出生在一普通農家,從小愛讀書,也不怕清苦,在瀛州景城,看著戰火長大。

景城隸屬幽州節度使管轄,這個地點這個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一生的走向。

幽州在安史之亂後處於半獨立狀態,與朝廷關係緊張,但是都城長安才是令人嚮往的地方,現實狀況是:地方不想人才流失、長安又有藩鎮牴觸情緒,真正通過科舉進長安的人寥寥無幾。

公元907年,中國進入兵連禍結的五代十國,馮道這年投劉守光做參軍,在他25歲這年開啟他歷經「五朝十二帝」、長達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投靠的劉守光自立為帝,與李存勖發生衝突,兵敗後,馮道投奔時任河東監軍的宦官張承業,被命為巡官。

張承業又將其推薦給晉王李克用,馮道被命為掌書記,後唐莊宗李存勖即位後拜馮道為戶部尚書、翰林學士。

李克用養子李嗣源發動兵變,李存勖戰死,奪取皇位即唐明宗。

馮道轉而奉唐明宗,因勸諫有功被提拔為宰相,位極人臣。

後唐明宗去世,馮道繼續任唐愍宗時期的宰相。

後晉滅後唐時,唐愍宗死在石敬瑭手下,馮道率領文武百官開城門投降,作為後唐元老進新朝,任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後又加封司徒,兼侍中,封魯國公。

石敬瑭去世後,馮道擁立石重貴為帝,任其宰相。

947年,契丹滅後晉,65歲的馮道再次更換門庭轉事契丹,封太傅,隨耶律德光回契丹。

同年後漢建立,8月收復鎮州,馮道歸附後漢,任職太師,奉高祖劉知遠、隱帝劉承祐兩帝。

後周滅後漢後,又轉事後周,被拜為太師兼中書令,侍奉太祖郭威和世宗柴榮二帝。

公元954年4月,馮道病逝,終年73歲。

周世宗廢朝三日,追封馮道為瀛王,賜諡文懿。

對於馮道的一生,宋朝以前,人們對他的評價傾向於褒;宋朝以後,人們對他的評價傾向於貶,歐陽修對馮道的行為大加批評,稱其「不知廉恥為何物」;司馬光說他是「無恥之尤」,近代歷史學家范文瀾說他是奴才的奴才。

至今,仍有人覺得他是不知廉恥的小人,斥其不知忠心為何物。

但是那樣的歷史背景下,談何忠心呢?有人笑稱「流水的五代,鐵打的馮道」。

說起是五朝十二帝,現在看起來在歷史長河中也就短短五十年,但是對於生活在彼時彼地的人們來說,卻是無比漫長。

戰火持續不斷,統治者也在不斷更換,當朝為官,誰又能保證自己的選擇一定正確呢?

《舊五代史-馮道傳》對馮道頗多溢美之詞。

范質本人對馮道的評價也很高,他曾說馮道「厚德稽古,宏才偉量,雖朝代遷貿,人無間言,屹若巨山,不可轉也。

舉例來說:後梁與後唐爭霸期間,馮道隨軍出征,跟士卒一樣,住茅屋、睡草料,還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犒勞士兵。

這個人啊,還不好色,部下掠給他美女,拒絕不了就先把她們安置好,找到她們家人就給送回去。

唐明宗時期,一次唐明宗問馮道:「如今天下豐收,老百姓都很富足吧?」馮道說,「不是,穀貴餓農,穀賤傷農,這是常理。

」 並且特地吟誦了聶夷中的《傷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

」李嗣源聽了很受感動,命人抄下經常誦讀。

另外馮道在長達40多年的出仕時間裡,還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那就是堅持不懈地大規模刊印典籍,在武人當國的亂世里為文化的存亡斷續做出了比較大的貢獻。

以現代人的眼光看,拋開他不忠心的「污點」不談,馮道本人的私德幾乎無可挑剔。

身居高官要職,萬人之上,卻能做到清廉節儉、不貪財、不好色、不玩弄權術、關心民生疾苦,實屬不易。

而現在的大人物們,除了忠「軍」侍國,別的又有幾人能做到如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有我厲害,我伺候了10個皇帝,居然沒有死!

南懷瑾:「我讀了歷史以後,由人生的經驗,再加以體會,我覺得這個人太奇怪。如果說太平時代,這個人能夠在政治風浪中屹立不搖,倒還不足為奇。但是,在那麼一個大變 亂的八十餘年中,他能始終不倒,這確實不...

為何稱馮道為「官場不倒翁」?

五代十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又一個大動亂、大分裂的政治劇變時代,其間多少英雄好漢折戟,然而即使在這樣一個令人無所適從甚至可以說極端險惡的風雲變換時代,仍然有一個堪稱傳奇的政治人物卻屹立於各種矛盾鬥爭...

此人歷經四朝十帝,是歷史上最牛的宰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著名宰相,比如蕭何、諸葛亮、趙普、張居正、和珅等。但若論履歷最牛的宰相,當屬五代時期的馮道。馮道曾經在四個朝代當宰相,分別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他為相期間歷經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