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中的五大遺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再度品讀《三國志》,再次細讀《諸葛亮傳》,心中總有無數的不平靜,你確實不能不被諸葛亮的才能所折服,諸葛亮能夠成為中國歷史最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確實不是虛構,一介在家中作田的書生,能夠在隆中對決為寄人籬下的劉備指明方向,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恐怕最終只是呂布的下場;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孫劉聯盟不會形成,赤壁前夕出訪吳國,堅定孫權聯合劉備在赤壁一戰的決心,最終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三國鼎立開始形成,劉備終成三足之一;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在駕崩之後,蜀國其實早已不成其國,軍隊已幾乎被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全部消滅,絕大部分堅定擁護蜀國的能人已經死去,如關羽、張飛被殺,法正、龐統早亡,可以說劉備駕崩時,蜀國只有其名了,而且後主劉禪不僅無能,簡直就是弱智,根本不可能治理一方,稍有風吹雨打,蜀國就會不復存在。
就是這樣一個亂攤子,諸葛亮又要白手起家,不但要治理內亂,還要抵禦外敵,更要擴張領土,特別是要穩定民心,諸葛亮作為丞相,東與吳國和好,南撫少數民族,內部重建軍隊,六度北伐,讓一個風雨飄搖的蜀國保持了基本的穩定,維護了一個國家的基本尊嚴,談何容易,非諸葛亮不能。
從諸葛亮死後,蜀國迅速滅亡來看,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國的存在千真萬確。
然而,縱觀諸葛亮的一生,雖然偉大,但仍然有遺憾,以至於他真正的才能沒有展現,更沒有實現他偉大的抱負,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超越自己能力而為之,竭盡全力,鞠躬盡瘁,而最終只能草草收場,實在令人震撼。
那麼,諸葛亮到底有些什麼遺憾呢?歸納起來至少有五個方面。
遺憾之一是精於文藝而攻於政治和軍事。
諸葛亮本是「躬耕隴畝」的書生,愛好在於作文、繪畫和音律,而且年輕時潛心研究這方面,如果在和平年代,諸葛亮也許是一位如同王維、蘇軾一樣的文學、藝術方面的全才,從他流傳下來的文章和書法、對音樂的理解來看,如果讓他在這方面發展,他的文藝才能在中國歷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生於亂世的他,雖然是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但作為有才華的年輕人人,又怎麼不想「聞達於諸侯」呢?雖然劉備看中的不是他的文學藝術方面的成就,而是他對天下的看法和能夠成就劉備才能的展現,其實,這方面的才能在諸葛亮出山前,那也只是書生意氣,是紙上談兵,但就是這方面才能的展現讓劉備驚喜,執意請他出山,從此,諸葛亮荒廢了主業,一心一意跟隨劉備闖蕩天下,中國或許就此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畫家、音樂家,而開始了他政治和軍事生涯,實在是趕鴨子上架。
遺憾之二是輔佐劉備實在是歷史的誤會。
劉備在赤壁之戰前,雖也是英雄,但實在太普通,既沒有立足之地,也沒有自己的軍隊,現在還寄人籬下,在劉表手下謀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聽說諸葛亮有才,三度請他出山,感動了書生諸葛亮,諸葛亮立志跟隨劉備,從此報答劉備,並且曲意迎合劉備,在《隆中對》策中我們可以看到,誇獎劉備其實是言過其實,劉備的才能其實很普通,要不然到現在為何還依然流浪,依靠他人。
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有了諸葛亮的輔佐,最終實現了割據一方的願望,讓中國分裂繼續下去,雖然展現了諸葛亮偉大的才華,但輔助如此平庸的劉備實在是歷史的誤會,因為輔助劉備就根本不可能實現征服天下的宏願,只能是苟安於一隅,實在是浪費了諸葛亮這樣偉大的人才。
遺憾之三是後主更弱,依然盡力為之。
如果說輔佐的劉備平庸但也依然能夠稱得上英雄,可是,劉備之後,後主更弱,諸葛亮為了實現自己在劉備臨終前的誓言,在既無人力、財力,又無多少領土,僅集中於四川盆地一帶,更無軍隊(夷陵一戰打完了),特別是無人可用的形勢下,再度白手起家,不但要管理內政,又要擴充領土,更要顯示存在,所以,通過諸葛亮幾度南征,建立了一隻無當飛軍的特種部隊,終於有了一定的資本,又與東面吳國建立堅定的軍事聯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而且也選拔了一批相對優秀的人才,充實在各個部門。
這個時候,作為謀士的諸葛亮,竟然要充當一線指揮員,親自北伐,以攻為守顯示存在,雖然六次北伐都未有勝績,也不可能成功,就那麼一點軍隊,每次真正能夠動用的軍隊絕對不會超過10萬人,那也是全部家當,但也讓北方的曹魏政權害怕,保持了體面。
但是,這是以諸葛亮全部智慧換來的,可以說劉禪只是一個傀儡而已,但好在劉禪有自知之明,隨便你諸葛亮如何搞都不反對,只圖自己安樂就行。
即使如此,諸葛亮的愚忠還是讓我們感動,其前後《出師表》的表忠之言,確實令我們感動,然而,透過諸葛亮的表忠之言,諸葛亮的遺憾依然在言語之外得到體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實際是勉強而為之,盡人事而已,這或許也是諸葛亮在臨終之前託付之事只說到蔣婉、費禕之後再無言,實在是諸葛亮已知蜀國氣數已盡,自己死後扛不了多久,這或許就是「死而後已」的言外之意吧。
諸葛亮之所以在後人的傳頌中偉大,實在是忠於後主的精神令我們感動,然而,諸葛亮有選擇嗎?只有空殼的蜀國,如果取而代之,那會內亂不斷,即使諸葛亮再厲害,那也逃避不了內外夾擊而早亡的命運,自己也會身敗名裂,可以說最終是里外不是人。
那還不如表現忠誠,踐守對先主的誓言,表面上鎮定,或許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成全其一世英名,諸葛亮最終不但被自己人認可,而且也被敵人所稱讚,更被後人所傳頌,這或者才是諸葛亮退而求其次希望的結果。
遺憾之四是有謀而不敢斷,軍事才能有限。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主要體現在六次北伐方面,雖然他設計的八陣圖令人稱奇,而且也發明了最強的弓箭,但基本上是無功而返,說明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確實有限,更多的只是書生紙上談兵,而且主要是以自保為目的,這其實也不能完全怪諸葛亮軍事才能有問題,一方面在劉備死前,諸葛亮根本就很少親自指揮過戰爭,二方面諸葛亮確實是謀臣,是偉大的謀士,現在,要他親自指揮戰爭,實在是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三方面是就這麼一點本錢,一旦失利,蜀國哪來本錢東山再起。
夷陵之戰後,蜀國已無兵,七次南征,所帶之兵也只不過2萬人而已,六次北伐,主要用的是在南征時建立起來的特種部隊無當飛軍,數量有限,而且一次戰役能夠動用的軍隊絕不會超過10萬,所以,沒有把握的戰爭,不能冒險,就這麼一點家當啊,何況,諸葛亮北伐的目的主要顯示存在,以攻為守,確保劉蜀政權存在下去。
遺憾之五是愚忠之下只能選擇平庸之人作為繼任者。
蜀國在諸葛亮之後迅速滅亡,許多人把責任歸咎於諸葛亮的人事安排上。
其實,作為諸葛亮,他是「王佐之才」,也是能力非常全面的奇才,但是,作為忠臣的他,選拔人才的關鍵首先要忠,這樣,就必定導致他在選拔人才方面有偏差,所以,他雖然選拔了一大批人,但這些人雖然忠勇可嘉,但能力一般,如蔣琬、費禕、姜維等之人,而有能力的人,如魏延、楊儀等,諸葛亮生前就懷疑他們不忠,在死後就讓他們相互殘殺,所以說蜀國無能人,並非如此,而是諸葛亮害怕能人有野心,故只選擇忠心之人。
何況,在諸葛亮偉大光環之下,諸葛亮事無巨細,親自動手,有才能的人又怎麼能夠顯現和鍛鍊呢?所以,諸葛亮為後主選擇忠誠但平庸之人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後主太無能,震不住有能力之人,這也是蜀國雖先亡,但背叛者並不多的根本原因,這更是劉禪直到投降都一直安全的根本原因。
所以,縱觀諸葛亮的一生,雖然充滿了傳奇,雖然成就了偉大,但人無完人,才無全才,有遺憾那是必然的,從他選擇輔佐劉備開始就註定他一生必然會充滿遺憾,但或許正是因為這些遺憾,才讓一千多年來,才讓後人對諸葛亮更加膜拜,勉強而為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也是需要偉大勇氣的,這種勇氣或許也只有諸葛亮能夠做到。
三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真的是個「樂不思蜀」的傻瓜?
因為一句「此間樂,不思蜀」,讓後主劉禪一鳴驚人,也讓他多了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的稱號。真正的劉禪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不是的,他的韜晦之功絕非其父劉備所能及,堪稱是一個大智若愚的高手!
諸葛亮這麼厲害,為什麼這麼重視人才的曹操,卻沒有去請他呢?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在聰明才智方面簡直就是一個曠古奇才。如果沒有他,劉備發展成什麼樣子也說不定呢,雖然劉備自己本身的才能也非常的厲害,但是在行軍打仗方面,諸葛亮是無人能比的,他在歷史上留下的無數經...
諸葛亮「自比管樂」有些大言不慚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躬耕隴畝,……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這段話文意淺顯,意思是說諸葛亮在南陽躬耕時,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
前期發育太快!三國里一人軍事能力強於諸葛亮 曾經打的大耳賊吐血
眾所周知,陳壽在《三國志》中給八個人單獨立傳(曹操曹丕曹睿劉備劉禪諸葛亮孫權陸遜),作為臣子只有兩個。有人說諸葛亮軍事不行,北伐中原基本無收益。的確如此,但這要考慮當時蜀國人才空虛國力衰竭而魏...
向寵——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向寵,是向朗弟弟的兒子,在《三國志》當中沒有單獨的列傳,只是在《向朗傳》中提了一下。按理說,他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或者說,一個雜牌將軍,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知道有向寵這個人,還是源於諸葛亮的...
蜀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亡在牛人太多
後世人談論蜀國的敗亡,主要歸因於三方面:一是諸葛亮之後蜀國政壇後繼無人;二是後主劉禪昏庸;三是大將軍姜維大意,沒有在陰平天險屯駐足夠的守軍,致使被魏國的鄧艾抄了後路……在我看來,這三類判斷多少都...
如果諸葛亮取代了劉禪 蜀國能打敗魏國嗎
有關三國時劉備白帝城託孤,很多人都知道他曾經對諸葛亮說了一句,如果劉禪實在是沒有能力,諸葛亮可以自己取而代之。這一句話其實不太可能有什麼試探的意味,很可能就是劉備真實的想法。我們也都知道,諸葛亮...
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未果,所為何因?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未果,常使英雄扼腕。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北...
諸葛亮選定三個接班人,結果沒有敵過一小人,蜀國被此人給禍害了
三國之中,蜀國可以說是最弱的一個諸侯國了,但是蜀國有一個其他國家都沒有的賢能之人,那就是諸葛亮了,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並沒有離開朝廷,而是繼續輔佐劉備不成器的兒子,其實劉...
劉備其實不信任諸葛亮兩件事看出端倪 諸葛亮鞠躬盡瘁為何不敢生出反叛之心
三國蜀琅邪陽都人,字孔明。東漢末避亂隆中,躬耕讀書,自比於管仲、樂毅,時有「臥龍」之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劉備屯新野,三顧茅廬,亮陳據有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結好孫權、共抗曹操之策,出而為...
什麼?阿斗被扶起來了?
在劉備的知人善任和諸葛亮的光明偉大映襯下,三國蜀漢後主劉禪被歷史貼上了「扶不起的阿斗」的標籤。後世人眼中的劉禪昏庸無能,耽於享樂,還恬不知恥地做了亡國奴,更是鬧出了個「樂不思蜀」的笑話,成了流...
國內混亂兵力捉襟見肘,諸葛亮為何還要南征?
南征之戰,是諸葛亮治蜀的一個重要政績和戰績。在這次征戰中,諸葛亮把軍事行動與政治鬥爭等諸多因素結合起來,並成功地運用「攻心為上」的政策,勝利平定了南中叛亂, 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經驗。蜀國的南中地...
比較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維九伐中原差距在哪?
自蜀國夷陵之戰慘敗於東吳後,劉備病逝,後主劉禪繼位,丞相諸葛亮輔政。經過五年的時間恢復元氣後,諸葛亮平定南蠻,之後更是六次揮師北伐曹魏。諸葛亮死後,姜維接過北伐的重擔,他也先後九伐中原(三國志記...
一壺濁酒空流淚:諸葛亮五大人生憾事!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雖然偉大,但仍然有遺憾,以至於他真正的才能沒有展現,更沒有實現他偉大的抱負,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超越自己能力而為之,竭盡全力,鞠躬盡瘁,而最終只能草草收場,實在令人震撼。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