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劉備興復漢室是逆天而為 天命真的很難違抗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漢朝的統治已經極度衰敗,官員貪污腐敗嚴重,百姓是倍受壓迫,各地百姓為了生計不得已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史稱「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影響範圍極廣,除了益州,交州,涼州外,其他各州都參與了黃巾起義,作亂人數打到了數百萬人。

黃巾之亂

東漢朝廷已無力平叛,只好讓地方諸侯自行平叛,而後各諸侯開始大量招募士兵,個個都擁兵自重,在平定完黃巾之亂後各地方勢力十分混亂,經常發生戰爭,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劉備也是一方諸侯,因為自己是皇親國戚而十分擁戴漢室,而且立志要中興大漢,平亂四方。

劉備的志向很快遭到了曹操的嘲笑,曹操笑劉備迂腐不堪冥頑不化,認為漢朝歷經四百年氣數已盡,亂世之中要想成就霸業靠的是謀略的手段,而不是仁愛之心。

但是劉備還是堅持要興復漢室,要為大漢流最後一滴血,為此不惜自降身份三次親自去請臥龍諸葛亮出山,要請諸葛亮和自己一起匡扶漢室。

曹操

功夫不負有心人,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感動出山相助,但一旁的司馬徽看的十分透徹,直言道: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惜哉。

司馬徽是認為即使劉備得到了諸葛亮也很難違背天意,任何人都無法違背天意做事。

後來諸葛亮幫助劉備得到了荊州,西川和漢中,三分天下,成為了一方霸主,劉備的勢力完全可以和曹操孫權抗衡。

好景不長,關羽心急去北伐不料被孫權偷襲了荊州,不僅荊州失了關羽也被殺。

劉備要起兵報仇,這時張飛又被手下部將剁了腦袋,桃園三結義死了兩個。

後劉備親自率兵攻打東吳被陸遜擊敗,大將黃忠身死,自己逃到白帝城後也抑鬱而亡。

諸葛亮這時才感覺到了興復漢室完全是逆天而行但又不得不行,劉備死後諸葛亮依然盡心竭力輔佐傻乎乎的劉禪,一直堅持北伐。

劉禪

為了北伐,諸葛亮不辭辛勞親自率軍進入不毛之地平定了南蠻,而後大量屯田操練士卒,但是手下能用的將領已經沒幾個了,只剩趙雲和魏延。

諸葛亮不甘心,一次次的北伐一次次的失敗,失敗的原因都十分可惜,不是糧草不夠就是用人不當。

終於,最後一次北伐徹底的擊垮了諸葛亮僅存的一點希望:諸葛亮抱病在糧草不濟的情況下將魏國主將司馬懿圍困在上方谷,大火燒啊燒,只要把司馬懿燒死,諸葛亮就可以一舉殲滅魏國中興漢室。

眼看火都燒到司馬懿的眉毛了,這時突然就下了暴雨,一下就給火澆滅了,司馬懿率領殘部突出了山谷回到了大營堅守不出。

這場雨澆滅了諸葛亮僅存的一點希望,而後諸葛亮就臥病不起,直接撤軍,未到成都便病死了。

諸葛亮

諸葛亮自信滿滿的跟隨劉備出山,對中興漢室信心十足,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先是五虎將一個個死去,然後是劉備率領舉國之力伐吳被擊敗,再然後留下一個爛攤子和一個傻乎乎的阿斗,就連北伐的希望都被一場雨澆了一個透心涼。

難道真的是天意難以違抗嗎?

說到底還是劉備和諸葛亮對天意沒有理解透徹,當時百姓對漢朝已經不抱希望了,更別希望百姓擁戴漢室,在當時的情況下百姓只是想找一個安定一點的地方活下來,所以為了生計才會叛亂,才會起義。

最後能統一天下的必定是天命所歸,也就是民意所歸,劉備雖然政務十分仁德但是卻不安定,經常性的打打殺殺。

而曹操統一北方後積極屯田,在北方營造了一個安定的環境,百姓發展十分迅速。

到了曹丕時期,魏國實力已經能壓著蜀國和吳國打了。

劉備

所以說天命所在還是民意所在,不是劉備的錯,而是劉備選擇的方式是錯誤的,養民方式也是錯誤的,諸葛亮雖然盡心竭力但也無法左右民心。

可以說魏國統一天下是必然的,因為民心所歸,天意所歸,雖然最後統一天下的是晉朝。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末的天意

人們常說「天意難測」,歷史的興衰起伏大抵就是如此,看過往的興亡容易,預測未來的走向卻太難,每逢末世,就算是人傑也會惶惶然。雖說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自然會有興亡更替,但這車輪究竟會駛向何方呢,這總...

諸葛亮出山為什麼選擇劉備,並對其忠心不渝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上,開始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在與司馬懿對峙100多天以後,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武侯隕落,蜀國悲痛不已。在丟失荊州之後,蜀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