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大智若妖,誰更勝一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代,群雄爭霸,諸葛亮和司馬懿作為各自陣營的頂尖謀士,大智若妖,名揚於千秋,各有短長,到底誰更勝一籌?

有人說 司馬懿怕諸葛亮,擁兵十萬不敢出戰,源於他們之間的斗陣。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搖著蒲扇,擺出陣法,問司馬懿:「你認識這個陣法嗎?」司馬懿回答道:「這個是八卦陣,怎麼會不認識呢?」

諸葛亮說:「你答得正確,既然認識,那你敢闖陣嗎?」司馬懿回應說:「既然認識這個陣法,我怎麼會不敢呢?」

於是,司馬懿便吩咐他的三個將領入陣,並對他們說:「這個是諸葛亮擺的陣,你們三個人只要分別從正東方向的生門攻入、從西南方向的休門殺出、從正北方向的開門殺入就可以破這個陣法。

你們切記小心破陣!」

當他們三個人按照司馬懿的破陣之法,各自領三十個兵士破陣,從生門打入,進入蜀軍的時候,但是衝突不出。

八卦陣就像銅牆鐵壁一樣,怎麼都沖不出去。

三將頓時慌了手腳,往西南方向衝去,卻被蜀軍的箭射中,怎麼都走不去。

陣中重重疊疊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陣中亂作一團,場面慘不忍睹。

最後所有的人都被俘虜,帶入軍中。

此外,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計,竟然令司馬懿膽戰心驚,姍姍而退。

後來兩人也有過兩次正面對戰,結局卻都是兩軍對峙。

誰想進攻的話,誰就是輸家,第一次諸葛亮因為糧草不濟而無功而返,第二次諸葛亮準備好充足糧草,但是司馬懿堅決不出戰。

即便孔明耗盡心力,甚至用下三濫的手段羞辱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就是不迎戰。

這樣在許多人看來,雖然諸葛亮拿他無可奈何,但無疑是司馬懿怯戰,怕了諸葛亮。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在編者看來,恰恰相反,司馬懿謀略勝孔明。

我們要分析一點,兩人在分別在其國內所處的地位,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言聽計從。

司馬懿呢?儘管曹睿視他是老臣,卻只是其一,而且並不太信任。

諸葛亮在西蜀,幾無一人可與之相埒;而在洛陽朝中,曹真、曹休這些皇親,陳群、華歆、王朗這些重臣,權勢不小,與司馬懿不相上下,並對他深懷戒心。

從他們兩位的君主遺囑就可以看出,劉備託孤時,要他的兒子對諸葛亮以父事之;而曹操早留下「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於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的評語。

因此,諸葛亮只有一個敵人,即曹魏;只有一個念頭,即北伐;也只有一個手段,即訴諸武力。

司馬懿知道,魏之患在蜀,而不在吳,防蜀甚於防吳,但從曹丕起,攻吳之心重於攻蜀。

司馬懿知道魏強蜀弱,堅守不出,以逸待勞,則蜀必敗,但朝野上下,勢驕焰盛,務求必克。

此外,他知道功高不僅震主,也會引起同僚嫉妒,適度退讓,以免鋒芒過露,但又不能使人認為他不是舉足輕重的力量。

從長遠來看,不宜急於和諸葛亮決戰,

可以在耐心等待中求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又不能不打,無所作為的話,有可能被黜還鄉,一敗塗地,朝野上下要看到他的戰果。

所以講究一個適度,不能大贏,輸不能大輸,攻不宜太攻,守不宜大守,要比諸葛亮難多了。

在當時諸葛亮、陸遜與他這三個堪稱棋逢對手的主帥之中,應該說他處境最難。

因此,司馬懿怕諸葛亮根本談不上,僅僅是一種戰略。

正是他的心機和他處於荊棘叢中的謹慎,以及善處左右的韜略,在政治上,也包括在軍事上,以退為進,以守為攻,步步為營,終於取得最後的勝利。

如果從戰果角度來說,司馬懿無非更勝一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真實的司馬懿不怕承認失敗:謀略勝於諸葛亮

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言聽計從;曹叡視司馬懿不過是老臣之一,並不十分信任。諸葛亮在西蜀,幾無一人可與之相埒;而在洛陽朝中,曹真、曹休這些皇親,陳群、華歆、王朗這些重臣,權勢不小,與司馬懿不相上下,...

為什麼諸葛亮怕司馬懿?兩人比拼誰更勝一籌

為什麼諸葛亮怕司馬懿?兩人比拼誰更勝一籌?為什麼諸葛亮怕司馬懿人們對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看法各不相同,也有的人說諸葛亮怕司馬懿。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諸葛亮為什麼怕司馬懿。與其說諸葛亮怕司馬懿,倒不如...